劉漢生變
就在段匹磾惶惶不可終日之時,種種跡象表明,劉漢帝國也將走到它運命的盡頭。
劉漢帝國當時控有今河北、山東、河南、山西、陜西一帶,當政者劉聰是劉淵的第四子。建武元年(公元317年)十一月,晉軍將領、盤踞在洛陽一帶的趙固率兵突進到劉漢帝國首都平陽近郊。劉聰迅速做出反應,派遣太子劉粲與大將劉雅生率軍十萬實施報復性打擊。他企圖一舉消滅盤踞在洛陽的趙固,徹底解除這股來自南面的威脅。
十二月,劉粲不敢親自渡過黃河,而是派徵北將軍劉雅生率軍渡河,攻擊洛陽。趙固無法堅守,往東逃奔陽城山(河南省登封市東北車嶺)。趙固逃到陽城山以後,趕緊派弟弟飛馬前往新鄭,請求上司李矩派兵救援。
公元318年年初,也就是在劉琨被段匹磾所殺、司馬睿登基前後,李矩命令自己的外甥、揚武將軍郭誦與河內郡(河南省沁陽市)太守郭默一起率軍西進,屯兵于洛口(河南省鞏義市東北)。
郭默、郭誦派遣手下將領耿稚、張皮等選拔精銳敢死之士一千多人,趁夜渡過黃河。屯兵于厘城的偵查部隊發現了渡河而來的這支部隊,向劉粲報告。劉粲毫不在意,回復說:“我軍渡河以後,趙固望風逃竄,敵人正自顧不暇,焉敢前來?”
夜幕降臨,耿稚、張皮將這一千名勇士分為十隊,每隊約一百人,從十個方向如暴風驟雨一般向劉粲的中軍大營殺來。一時間,劉粲的中軍大營四面受敵,在黑暗中亂作一團,被殺傷者超過了半數。劉粲倉皇而逃,一直逃到陽鄉,留下了數不勝數的兵仗輜重軍馬,最後其大營也被晉軍佔領。
黃河以南的劉雅生聽說這一消息,立刻領兵從洛陽撤出,火速渡河回救。他在營外構築工事,與耿稚、張皮軍相持。天明以後,劉粲等人發現晉軍突擊部隊人數少得可憐,于是率領全軍向晉軍大營發起猛烈攻擊。這時,劉聰也聽說了劉粲兵敗的消息,派遣太尉范隆率領騎兵前來增援。
這場一千對十萬的苦戰就此展開。
然而,這樣一場實力極其懸殊的戰鬥,雙方竟然一直打了二十多天,匈奴十萬大軍硬是無法攻下這座堡壘!
關于這場戰鬥,《晉書李矩傳》與《晉書劉聰載記》的記載差異很大。《晉書劉聰載記》稱,晉將聽說范隆的增兵以後,十分害怕。他們率五千兵馬突圍,被匈奴軍追擊,于河陽被殲滅三千五百人,投河而死的有一千多人,幾乎全軍覆滅。
不過,根據《晉書李矩傳》的記載,晉軍突擊部隊總共才一千人。聽說匈奴來了援兵,李矩又選拔了三千壯士前往救援,乘船渡河迎接耿稚、張皮。劉聰命令部隊臨河列陣,用長鉤鉤船,不讓船只靠岸。雙方連戰數日,使這支救援部隊一直無法渡河。李矩只好又選擇部將格增率眾從其他地方偷偷渡過黃河,進入張皮的大營。可能耿稚在聽說劉漢大軍增兵圍攻以後,就率眾突圍了,但張皮卻仍然堅守在營壘中待援。格增到來之後,與張皮一同組建一支一千人的精銳騎兵部隊,將營壘中剩下帶不走的牛、馬、糧草、兵仗等全部付之一炬,又一次趁著深夜殺出重圍,投奔到虎牢(河南省滎陽市汜水鎮)。劉漢大軍追之不及,只好撤回。
這次洛口之戰是一次以少擊眾的著名戰例。雖然由于後援不繼,最終沒能保住戰果,但此戰對于劉漢帝國打擊很大,尤其是張皮等人最後成功突圍,讓劉聰又氣又急,顏面盡失。因為此戰,李矩被東晉司馬睿任命為都督河南三郡諸軍事(即河南郡、滎陽郡、弘農郡)、安西將軍、滎陽太守,封修武縣侯。
洛口之戰深深地刺激了劉聰,而緊接著的一件天災又讓劉聰悲痛欲絕、精神恍惚。
就在洛口激戰正酣之時,劉聰後宮失火,二十一個小皇子全部被燒死了!
一夜之間痛失了二十一個兒子,這對劉聰的打擊比洛口慘敗還要大。消息傳來,劉聰當即昏倒到禦床上,哽咽氣絕,經過眾人搶救很久,才蘇醒過來。
痛定過後,劉聰便想再娶妻生子。他聽說中常侍(宦官)王沈、宣懷都有美貌的養女,就將王沈14歲的女兒立為左皇後,宣懷的女兒立為中皇後。尚書令王鑒、中書監崔懿之、中書令曹恂等朝廷大臣們聯名上書勸諫,以為王沈等不過是刑余小醜,他家的婢女不能奉宗廟。劉聰看後大怒,立即命令兒子劉粲將三位大臣全部拉出去斬首。
新婚過後的劉聰也很快感到自己將不久于人世。他將兒子劉粲叫來說,這幾天你死去的弟弟白天總來,可能是來接我的吧?劉聰臨死前的打算是讓手握重兵的劉曜和石勒前來輔政。因此,他晉封劉曜為丞相、錄尚書,任命石勒為大將軍,由二人共同輔政。
劉曜和石勒這兩個人是何等精明之人,都知道平陽不是他們能呆的地方,均堅決拒絕。劉聰只好改任劉曜為丞相兼雍州牧,改任石勒為大將軍兼幽州、冀州牧。這次,劉曜不好再推辭。而石勒卻依然堅決推辭,他已經顯示出要與劉漢帝國分道揚鑣的意思。劉聰無奈,以劉景為太宰、劉驥為大司馬、劉顗為太師、朱紀為太傅、呼延晏為太保,全部錄尚書事,又以范隆為尚書令,靳準為大司空、領司隸校尉,由這些人輪流值班決定軍國大事。
建武二年(公元318年)七月十九日,劉聰病死,享年不詳,共在位九年。第二天,皇太子劉粲繼位,劉漢帝國迎來了第三位、也是最後一位皇帝。
劉粲登基後,宣布大赦,改年號為漢昌,並把劉聰埋葬在宣光陵(山西省臨汾市西南),定其謚號昭武、廟號烈宗。
劉粲與父親劉聰一樣,都有佔有小媽的愛好。劉聰死時,皇太後靳月華(劉聰的皇後,大司空靳準之女)等人的年紀都還沒有超過二十歲,王沈的女兒王氏才十四歲,與宣懷的女兒都是剛剛入宮。劉粲早對這一群小媽們垂涎欲滴,如今自己承繼大統,再無絲毫顧忌。他迫不及待地躲在後宮,與這群年輕的太後們上床,再也看不到其喪父的悲傷之情。
在這種情況下,大司空靳準開始密謀發動一場空前的政變,而這次政變的直接結果就是要將劉漢政權的皇族斬草除根。靳準身居高位,女兒、侄女分別貴為皇太後和皇後,可以說已經位極人臣。靳準發動政變難道是想當皇帝嗎?絕不是。從後來靳準的言行來看,他根本沒有這種企圖。千百年來,不少人對靳準的動機作出各種推測,但都未能得出一個令人信服的結論。
為了使政變進行得更為順利,他首先就要將皇帝身邊的羽翼全部剪掉,使自己獨攬大權。于是,靳準秘密對劉粲進言說:“那些個顧命大臣們想要施行伊尹、霍光曾經做過廢掉皇帝的大事,先要誅殺掉呼延晏和我,以大司馬劉驥為帝。陛下您要早做準備!”劉粲不信。靳準又讓自己的女兒和侄女勸說。兩個處于深宮的女人,一聽這事關係到自己家族的安危,非同小可,就輪番勸說劉粲。劉粲經不住二靳繪聲繪色的勸說,終于下令將太宰劉景、大司馬劉驥等人全部逮捕殺掉。同為輔政大臣的太傅朱紀、尚書令范隆逃奔長安,投靠了劉曜。
從劉曜收納朱紀和范隆這事來看,此時的劉曜已經同石勒一樣,與劉漢中央的關係名存實亡了。如今,在劉漢帝國“內部”,已經儼然出現了三個權力中樞:平陽(山西省臨汾市)劉粲、長安(陜西省西安市)劉曜、襄國(河北省邢臺市)石勒。
為了拉一打一,建武二年(公元318年)八月,劉粲任命丞相劉曜為相國、都督中外諸軍事,以靳準為大將軍,錄尚書事,並在上林苑檢閱部隊,密謀討伐不接受官職的石勒。劉粲把一切軍國之事都委托給靳準全權處理,自己騰出空來好和一群小媽鬼混。靳準借此機會,任命自己的堂弟靳明為車騎將軍,任命靳康為衛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