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第三章 新聞部里永遠有新聞

時間:2012-12-24 09:01   來源:中國臺灣網綜合

  第三章 新聞部里永遠有新聞

  任何一個媒體的新聞部門都是沒有節假日這個概念的,置身其中,你會深切地感到:記者不是在新聞現場,就是在趕往新聞現場的路上……

  當然,對于一個時刻關注並及時反映新聞事件的部門來說,其本身就充滿著新聞。

  紅翎剛走進電視大樓,就遇到了青桐。

  青桐一手拿著筆記本,一手往嘴里塞著面包,正急匆匆地往樓梯口走。這時,黃梅也跟了過來。

  “快點兒,一會兒在201開會。”青桐沒有停下腳步,邊走邊衝著紅翎和黃梅喊道。

  “知道了!”黃梅應了一聲,和紅翎一起緊跟著青桐上了二樓。

  201是一間寬敞明亮的會議室,通常新聞採訪部重要的會議都在這里召開。今天是春節報道選題策劃會,採訪組、直播組、技術組、播出組、美工組和策劃組的相關負責人都到齊了。

  會議由青桐主持。

  青桐和莊政一樣,也是新聞採訪部的副主任,不同的是她的資歷更深一些,應該算是這個部門的“元老”了。在出任副主任之前,她就已經在這里當了二十年的記者,素有“拼命三郎”之稱。走上部門領導崗位之後,青桐更是把她的“拼命”精神發揚光大到了新聞採訪部的每個角落,雖然年過五旬,但是一遇到有重大新聞事件發生,她仍然可以連續三天三夜開會研究部署工作,即使每天睡眠不足四個小時,她依然可以精力充沛。她能“熬”的勁頭讓許多年輕人都望而卻步。由她主持的會議,常常會把滿屋子的人開到只剩下一兩個。有感于她那超人的精力和體力,記者們都在私底下叫她“青銅器”,意思是說她像青銅器那麼古老,那樣堅韌,那麼堅不可摧。

  這次青桐副主任顯然又做好了打“持久戰”的準備。一件厚厚的黑色呢絨外套搭在椅背上,想必是準備過夜用的;一杯讓人看了就精神亢奮的濃茶飄著淡淡的茶香,似乎在提醒人們:精神點兒,別打哈欠!

  “我們今天把大家找來,主要是研究一下春節期間的選題。大家看看,今年這個春節我們可以做些什麼主題?大家先議議吧。”

  新聞採訪部門就是這樣,似乎永遠有做不完的事情,不是一件事還沒有結束另一件事就接踵而來,就是幾件事情同時找上門。遇到了事情就得安排人去幹,讓誰幹?怎麼幹?一大堆的問題等著解決。所以,有人說,新聞採訪部門就是常設十個主任,活兒依然幹不完。記者也是如此,往往人還沒到採訪現場,新的任務就已經在路上了。

  “照我說,今年春節,可以結合剛剛啟動的內地遊客赴臺遊做點文章。比如說,我們可以來個直播臺灣之類的……”頭一個發言的是直播組的黃梅,她邊說邊掏出煙來,抽了兩口準備繼續往下說。

  “現在考慮去臺灣不現實,說些靠譜的事。大家繼續往下議。”青桐熟知黃梅的秉性,她經常會提出一些超前的想法,讓領導作難,于是她沒等黃梅把話說完,就揮揮手打斷了她的發言。

  黃梅幾乎是和青桐同時進電視臺的,不同的是,黃梅一直活得很率真,東北人的特點在她的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天生一副大嗓門,十幾米之外都能聽到她的笑聲;做起事來幹脆利落,從不拖泥帶水。這種爽朗而潑辣的性格使她在新聞直播中無論遇到什麼樣的情況都能鎮定自若、果斷指揮,出色地完成任務,因此深得記者們的敬重,尤其是那些攝像記者都願意聽任她的調度。久而久之,黃梅就成了直播組的“大腕兒”,只要有直播任務,一般就得聽她的。此刻提議被否,甚至連討論的余地都沒有,照理說,像黃梅這樣的“腕兒”臉上應該挂不住了,可她卻顯得很坦然。她把嘴里的煙霧朝屋頂的方向噴出一口,眼睛盯著有些脫落的天花板若有所思地繼續抽著煙,倣佛自己什麼也沒說過一樣。

  安靜了片刻,紫雲開口了。

  “我覺得春節最好做一些既跟當前形勢相符,同時又具有歡樂氣氛的節目,我們應該爭取做成直播臺灣的節目,帶著大家到對岸去走走去看看,尋找一些兩岸世代相通的內容,展開多角度的報道。”

  “對呀,我覺得這個提議可以考慮。”紅翎立即表示讚同。

  有人提議,又有人附和,會議室的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圍繞著“春節到臺灣去”這個主題,大家七嘴八舌,各種各樣的方案很快都擺到了桌面上。

  春節直播策劃會從早上一直開到下午6點。這時,青桐端起桌子上的茶杯,把最後一點兒茶水喝幹後,她宣布:“今天的會議就開到這里吧,明天繼續。”

  大夥明白,青桐這是要趕到新聞播出線上值班,要不然,今天這會還不知道要開到什麼時候呢。一群人如釋重負地站起身,朝門口走去。

  宣布散會的話音未落,紫雲已經披上了風衣,她站起來衝紅翎擺了擺手,顧不上把手伸進衣袖里便徑直衝向她那輛紅色的本田轎車。她今晚要赴一個約會,半小時前高翔已經在他們約好的那家餐廳等她了。

  已經進入初冬季節,空氣里彌漫著陰冷的氣息,尤其是到了夜間,陣陣寒風沒有絲毫和緩的跡象。

  此時,夜色茫茫,大街上燈火通明,一片喧囂,亂哄哄的,恍若一座大馬戲場,來來往往的大車、小車吱吱呀呀地就像一只只甲殼蟲,茫無目的地爬來爬去。人行道上擁擠的人群也倣佛無頭蒼蠅般地撞來撞去。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像張著血盆大口,吞食著滾滾的人流。

  此時,正值下班高峰期,剛一出電視臺,紫雲就被堵在了路上,她不停地向前方張望著恨不得自己開的是飛機。趁著等紅燈的當口,她給高翔發了個短信,“親,多等一下,我在路上!”

  紫雲也早已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論條件,她在電視臺也算是佼佼者,可至今依然徘徊在婚姻的殿堂之外,不知道是姻緣始終不肯眷顧于她,還是她太過挑剔。這些年來,恐怕連她自己也不知道交過多少個男朋友了,每次大家都以為她該嫁了,但是到了後來,人們看到或者聽到的還是“無緣”的結局。就這樣,在不知不覺中,紫雲把自己編進了“剩女”的行列。

  紫雲和高翔約好見面的地方是一家經營日本料理的餐廳,這里遠離鬧市,沒有塵世的喧囂,可以說是幽會的好地方。店面不僅裝飾得極富日本特色,就連服務員也是清一色的和服打扮,客人一進門,其中一位服務員就會踩著木屐迎上前來用日語和你熱情地打招呼,謙恭地帶你入座。

  紫雲好不容易趕到餐廳。進得門來,她謝絕了服務生的引領,沒有立即走進大廳去見高翔,而是先躲進衛生間,在鏡子前把被風吹散的頭發細心地理了理。

  “哈嘍!不好意思,讓你久等了。”紫雲在大廳里面靠窗的一張餐桌前見到了高翔。她沒有急著入座,而是站在那兒真誠地向他表達著自己的歉意。也許此時,她還沒有完全放松下來,見到高翔時所產生的那種難以抑制的激情,還需要穩定一下。

  高翔已經在餐廳里等了一個多小時了,一見到紫雲,他輪廓分明的臉上立馬流露出了一絲和善的笑意。他連忙站起身來,接過紫雲手中的風衣,然後把紫雲讓到他對面的座位上。

  高翔長得高大英俊,盡管快五十了,但由于平日里注意保養,又酷愛運動,所以身材一直保持得很好。單從外表上看,他和紫雲可以說是天造地設,難得的一對。

  高翔是在一所國家一流學府里專門研究電視傳媒的教授,近些年,隨著國內電視業的蓬勃發展,無數少男少女都希望能有機會躋身電視臺,成為一名專業的電視工作者,于是,相關的專業也跟著火爆起來,像高翔這樣的老師就成了炙手可熱的人物。更難得的是高翔不僅在電視傳媒的理論方面造詣頗深,他還經常利用空余的時間參與電視節目的策劃和制作,在實踐方面也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驗。因此,高翔成了許多電視臺舉辦研討會或組織記者、編輯崗位培訓的座上賓。紫雲就是在一次全國性的電視研討會上認識高翔的,高翔是那次會議特邀來的嘉賓,並專為與會者舉辦了一場講座。

  紫雲第一次見到高翔,就被他俊朗的外表和偉岸的身軀所吸引。隨著講座的步步深入,她又為他的才華所折服,她在心里感慨:這真是個從里到外的美男子!只是不知道自己如何才能走近他?

  三天的研討會很快就要結束了,臨別的那天晚上,紫雲一個人來到賓館里的酒吧,她要了杯紅葡萄酒,然後獨坐在一個角落里,漫無目的地想著心事。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她喜歡上了紅酒,尤其是那種帶著些許甜味和苦澀的紅葡萄酒。她喜歡這酒的顏色和它散發出的那種清醇的酒香,她覺得這酒不僅可以溫暖人心,稍微多喝點兒,還可以讓她暫時忘記寂寞的痛楚。

  此時,紫雲就這樣一個人呆呆地坐著,像是在品嘗酒的味道,又像是在等待著什麼。不知過了多久,有一群人走了進來,她猛一抬頭,循聲望去,竟意外地看見了高翔。他正和幾個人朝酒吧走來,很顯然,那一刻高翔也注意到了紫雲,他在經過紫雲的身邊時腳步略微遲疑了一下。

  從那一刻起,紫雲的心開始翻騰起來,她借著酒吧里幽暗的燈光遠遠地注視著高翔的一舉一動。此時,她多麼希望能靠近高翔呀!

  大約過了一小時,高翔站起來和身邊的幾個人朝門口走去。紫雲有些癡迷地望著高翔的背影,她往嘴里倒了口紅酒,一種莫名的惆悵感油然而生。

  突然,她看到高翔不知何時竟出現在她的身邊。

  “你好!我想我們應該互相認識一下。”高翔微笑地向紫雲伸出了手。

  紫雲神情有些恍惚地望著高翔,她分不清自己是在夢里還是在現實中,她乖乖地伸過手去,一時竟不知該說些什麼才好。

  高翔又微微一笑,露出一排整齊潔白的牙齒,他彬彬有禮地問:“我能坐下嗎?”

  “當然。”紫雲一邊點頭,一邊迅速把自己從失態中找了回來。

  就這樣,他們相識了。從那晚起,紫雲的內心徹底失去了平靜。

  一晃一年半過去了,紫雲現在已經越來越離不開高翔了。但紫雲知道她跟高翔的這種關係注定是沒有結果的,因為高翔不僅有妻子,還有一個十幾歲的女兒。正處在事業上升期的他,目前是無法離開自己的妻子的,但她還是深深地愛上了他。高翔身上散發出的那種成熟男人的魅力,他的才華、他的氣質以及他在男人堆里少有的體貼,都讓紫雲意亂情迷。

  很快,他們點的菜就陸續端了上來,高翔把一塊香煎三文魚夾到紫雲的盤子里,這是她最愛吃的。紫雲抬起頭來,感激地望著高翔,就在此時,透過高翔的肩膀,紫雲意外地發現了橙欣,更讓她意想不到的是,橙欣對面坐著的居然是莊政。紫雲連忙向座位里面挪了挪身子,以便高翔能夠擋住橙欣隨時可能投射過來的目光,顯然她不想讓橙欣看到自己。

  橙欣和莊政絕對沒有想到會在這里遇到紫雲。要知道這里是遠離電視臺的城南區,通常電視臺的工作人員是很少到這里來的。

  橙欣正和莊政在那兒說笑,只見她睜著一雙會說話的大眼睛,邊說邊比畫著,時而竊竊私語,時而開懷大笑,全然沒有意識到她的舉止和這里的環境有些格格不入。而莊政也似乎沒有感覺到周圍的人正用異樣的目光看著他們,他兩手交叉放在胸前穩穩地坐在那里,目不轉睛地望著橙欣,從他那不時流露出的微笑中不難看出他對橙欣的迷戀和欣賞。

  紫雲從橙欣的表情上判斷,橙欣已經不是第一次和莊政約會了。

  今天的策劃會剛一結束,橙欣就把莊政約了出來。菜還沒上齊,橙欣便迫不及待切入了正題。

  “莊主任,春節直播最後定下來做什麼了嗎?我可得參加噢!”她用兩只黑幽幽的大眼睛直勾勾地盯著莊政,口氣里帶著點哀求,但更多的是嬌嗲。

  莊政最難抵禦的就是橙欣的這種表情,這種表情常常讓莊政渾身發酥。他清了清嗓子,笑著對她說:“我知道。上次國慶報道要不是我極力爭取,事情肯定落不到你身上!為這事我還把紅翎得罪了。”

  “她算什麼?你可是主任呀,你有權決定讓誰上的。”橙欣把嘴一撇,不屑地說。

  “話雖然這麼說,可紅翎畢竟是咱們部門的首席記者。”

  “我將來也要當首席!”橙欣把垂落在肩上的長發往後狠狠地一甩。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橙欣早已經把紅翎列入她的假想敵的行列里。

  “好好好,我盡量給你創造機會,你也得努力噢。”莊政笑著點了點橙欣的鼻子。

  “知道了。”橙欣瞟了莊政一眼,目光中閃爍著款款深情。

  這天晚上,橙欣編造出一個她要臨時加班編節目的理由沒有回家。莊政則告訴自己的妻子,他要替方主任值夜班。

  轉眼間,春節就要到了,臺里各部門都在為春節期間的節目忙碌著。

  經過幾輪研討,新聞採訪部最後敲定以展示兩岸民間傳統習俗為主線的“直播臺灣”的報道方案。根據這個方案,直播現場將設在臺灣幾座具有代表性的城市里,同時聯合臺灣當地的電視媒體,展開為期八天的“春節寶島行”直播報道。

  新聞採訪部的幾位領導都清楚,要想在新一輪的競爭中得到認可,從現在開始就得擲地有聲,方浩對兩位副手明確了分工:現場直播由莊政親自帶隊前往,負責前方的協調和指揮,而後期播出則由青桐全權負責。

  隨莊政趕赴現場的記者被分成了四組,他們將深入到臺灣最富特色的幾個城市,在不同的地點現場直播當地傳統的春節民俗活動,其中包括過年習俗、民風民情和古宅今昔等內容。屆時,臺灣的電視臺還將選取其中的一部分內容在臺灣地區播出。紅翎、橙欣、綠佳和蕭楓四個出鏡記者分別負責現場分段直播。

  直播前的準備工作異常緊張,因為距離春節已經越來越近了。

  就在這時,一場罕見的大雪不期而遇,白茫茫地覆蓋了整個北方地區。隔窗遠望,好一派銀色的北國風光。

  盡管室外寒氣逼人,辦公室里卻是熱火朝天。新聞採訪組在新聞採訪部里是最大的一個科組,四十多名記者、編輯全都擠在一間大屋子里辦公:右邊的二十幾張辦公桌是文字記者和出鏡記者使用的,每張桌子上幾乎都堆滿了各種與工作有關或者無關的雜物,其中不乏食品、飲料以及化妝品等生活物品;左邊則是攝像記者的地盤,一張特大號的會議桌上整齊地擺放著攝像機、話筒以及各種採訪器材,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像磚頭一樣的黑色鐵皮電池,它們似乎永遠也沒有休息的時候,不是插在攝像機里,就是被挂在充電器上,恍如一部馬達,時刻準備著啟動那一臺臺整裝待發的攝像機。

  平日里辦公室里的人並不太多,因為記者們都分散在外面採訪,可一到中午,外出的記者多半都會趕回辦公室休整,若是四十多人同時出現,轉瞬之間就會把辦公室搞得像集市一樣沸沸揚揚,有吃飯的,有聊天的,有交流上午採訪經歷的,也有準備下午外出的。主任們經常會利用這個時間光顧一下記者組,一來借此機會給大家布置工作或者宣布一些來自上級的最新通告,二來也可貼近貼近群眾。

  通常中午是新聞採訪部最熱鬧的時候。

  而今天情況有點特殊,從上午起,辦公室里就一片忙碌。幾位將要赴臺灣直播的記者,每人守著一部電話,與直播點的官員、名人和相關部門頻繁溝通。

  此次由紅翎、橙欣、綠佳和蕭楓四人組成的直播小組,可以說是新聞採訪部派出的最強陣容,四人的實力不僅可以稱得上是旗鼓相當,且各有千秋——紅翎縝密沉穩,橙欣幹練熱情,綠佳率真活潑,蕭楓則細致淳厚。

  這時,綠佳和蕭楓正在分頭跟臺灣電視臺進行溝通。

  綠佳是伴隨著中國電視由興起到蓬勃發展而長大的一代,耳濡目染,除了電視明星,電視臺的節目主持人也成了他們津津樂道的話題,尤其是那些名嘴,比如中央電視臺的白岩松和水均益簡直就是他們這一代人心目中的偶像。或許就是這個原因,原本一心想考外語專業的綠佳在填報高考志願時,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新聞專業。她那時就暗下決心,將來一定要成為像白岩松和水均益那樣的記者。為了增長見識,拓寬自己的思路,大學畢業時,綠佳毅然放棄了家鄉電視臺的邀請,遠赴國外求學。功夫不負有心人,學成歸國後,她憑借著嫻熟的英語表達能力和流暢的新聞寫作水平,終于如願以償地進入到了這家令她神往已久的電視臺。然而此時的綠佳已不像當年那樣只是個單純的追星族了,她有了自己的理想,並已開始朝著既定的目標前進。

  蕭楓則可以稱得上是記者隊伍中的“一級帥哥”。即使在美女的重重包圍中,他也依然如鶴立雞群般地引人注目。但他絕不是那種徒有其表的公子哥式的帥哥。蕭楓畢業于名牌大學,學的是新聞採編專業。此君不僅飽讀詩書、勤于思考,還有一些從小在教育世家培育出來的獨特的藝術細胞,且具有扎實的文學功底,只要條件適當,他就能把幹巴巴的新聞稿寫成很煽情的特寫,讓人耳目一新、記憶深刻。

  “喂!我是橙欣,我已經把採訪的內容和提綱用傳真發給你了,請盡快幫我們安排採訪噢。傳真上有我的聯係方式,有事及時跟我溝通。”橙欣用她那特有的高分貝語調對著電話發號施令。她似乎永遠也意識不到別人的感受,總是習慣在辦公室里隨意地大聲講話。這不,她剛放下電話,一轉身又和一旁的攝像記者逗起樂來,並不時地哈哈大笑。

  此刻,紅翎正在跟紫雲討論直播中的具體細節,這次直播的總體方案由她倆負責制定。看見橙欣如此旁若無人地大聲喧嘩,兩人不約而同地抬起頭來注視著她。紅翎試圖用目光傳遞出某種信息,可橙欣卻絲毫沒有察覺,依舊不停地在那里說笑著。紫雲終于忍不住了,她站起身來:“哎,哎,我說大小姐,能小聲點嗎?”

  橙欣與紫雲年紀相當,單從外表看,兩人的條件不相上下,但不知是否因為“同性相斥”的原因,兩人平時卻總也聊不到一塊兒。紫雲不喜歡橙欣身上流露出的媚俗氣和那種急功近利的做法,而在橙欣看來,紫雲的靚麗和才華對她來說就是潛在的威脅,所以,平時橙欣跟紫雲總是保持著一定的距離。聽到紫雲的喊話,橙欣回頭瞟了紫雲一眼,嘴上說了聲“對不起”,可從她的表情上看,卻是一臉的不屑一顧。

  即便是直播在即,開播前的方案依然充滿了變數。紅翎見大家聯係得差不多了,便把大家召集到一起,就直播方案的具體細節作進一步的論證。

  “橙欣,先說說你的情況,聽說你已經準備好了。”紅翎讓橙欣第一個發言。

  橙欣拿出事先準備好的提綱,當仁不讓地把自己的想法大致介紹了一下。她說:“按照分工,我這次負責花蓮這個直播點,我準備先採訪一位當地的民俗專家,讓他給觀眾介紹花蓮人過年的習俗,然後我把採訪做成片子,到時我一邊在現場介紹情況,電視里一邊播放事先準備好的片子。有民俗專家協助,比我一個人在那里說更有可信度。”

  “我覺得這個方案太老套,這種形式我們以前都玩兒過了。”橙欣話音剛落,就遭到紫雲的反駁。橙欣原以為自己的想法已經是萬無一失了,沒想到卻被紫雲否定了。她斜著眼睛掃了紫雲一眼,不服氣地說:“先別急著否定,請問你有什麼高見?說來聽聽。”

  還未等紫雲應答,綠佳搶先說道:“我覺得,我們這次是首次在異地直播,每一個地方都由我們記者自己主持,所以我們應多發揮記者的長處。比如我們應該結合具體的直播點,讓觀眾跟隨我們的鏡頭深入到當地的居民家中看看,這樣就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這不跟我說的一樣嘛!”橙欣不肯認輸,反駁了一句。

  這時,一直在一旁若有所思的蕭楓習慣性地舉了舉手,這是他將要發表意見的動作。等大家安靜下來後,他清了清嗓子說道:“大家別忘了,我們這次有臺灣同行的加盟,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我們不能只讓他們跟著我們走,我們還應該積極發揮他們的作用,比如我們可以在直播點上請進臺灣方面的學者介紹當地人的生活情況,還可以通過雙視窗的形式,安排內地方面的民俗專家或研究學者就一些問題作出解答,這樣兩邊可以有一個很好的互動。”

  “我讚同這個想法。這樣既可以讓兩岸民眾很好地互動起來,也可以從今天的現狀透視歷史的發展脈絡。”紫雲立即表示讚成。

  橙欣聽了卻有點不以為然,反問道:“主意是不錯。但是,我們來得及嗎?”

  “我看行!這幾年我們時常到臺灣採訪,已經在那里結識了一些專家,他們很了解兩岸的情況,只要提前把主題告訴他們,他們馬上就能配合。”紅翎覺得根據自己的了解,要實現起來完全可行。

  “可我們如何才能保證兩邊的專家都能達到我們的要求呢?別忘記,我們不能出政治問題。”橙欣繼續反問。

  “這個問題應該好辦,我們這次涉及的都是生活習俗的問題。談起來會很輕松。”紫雲堅持著。

  橙欣見大家都認可了蕭楓的方案,也不好再說什麼,她望著紅翎說:“那我那邊需要的嘉賓就拜托你幫忙找了。”

  “沒問題,誰還需要尋找嘉賓,一起把問題報給我吧。”

  紅翎接著又徵詢了一遍大家的意見,見不再有異議,最後說道:“那我們就按照這個思路去準備,最後把各自的方案匯總到我和紫雲這兒。大夥兒行動吧!”

編輯:劉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