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蝸牛 蛙 泥鰍

時間:2012-11-20 15:28   來源:

  1048  蝸牛 蛙 泥鰍

  蝸牛

  Escargots

  生長在陸地上、有灰色甲殼的腹足綱軟體動物。美食家判斷蝸牛質量的唯一標準就是它們生長的環境。葡萄園里捉到的蝸牛為最上乘。羅馬人最喜歡吃蝸牛,為此還專門修池子將蝸牛育肥。用小麥和開胃酒飼養的蝸牛最易消化。

  烹調蝸牛味要重。有一種具有很好鎮靜作用的湯也是用蝸牛熬制的。在有些法國小城,特別是在南錫,人們就像巴黎人喜食牡蠣一樣喜食蝸牛。

  普羅旺斯風味蝸牛

  三打蝸牛用冷水浸泡後,用茅草刷子擦洗,同時燒一鍋開水用以汆蝸牛。用一個布袋裝一把細鋸末,丟在鍋里煮一刻鐘,這時再將蝸牛倒入,煮12到15分鐘後撈進冷水里,就容易將蝸牛從殼里掏出了。掏出後浸在溫水里。

  鍋里放兩匙好油、歐芹、蘑菇、青蔥、半頭大蒜泥、鹽、豆蔻粉、一點青辣椒。等這些東西都煮軟後,加入半匙面粉和一杯優質白葡萄酒。煮到冒泡時將蝸牛倒入,小火煨一煨,然後打入三個蛋黃。將蝸牛一一塞回殼內,撒上面包屑,澆上油,放烤箱里烤一刻鐘,趁熱上桌。

  蛙

  Grenouille

  蛙的種類很多,大小、顏色及其棲息環境各不相同。淡水蛙可以食用,但應注意其生活環境的水質必須潔凈。這種蛙通體綠色,背部有黑色斑點,可選擇生長良好、肥大肉多者食用。中世紀許多醫生都反對吃蛙,認為蛙肉雖然又白又嫩,富含膠質,但跟其他肉類相比,它水分較多,營養也不夠豐富。我們在伯納德帕里西(16世紀法國著名制陶大師,曾花費16年時間鑽研模倣中國陶瓷的制作工藝)1580年所著的《論石》里亦可找到佐證:

  “在我們這個時代,據我觀察,很少有人願意吃龜肉或蛙肉。”

  話雖如此,16世紀最講究的餐桌上仍能見到蛙肉,當時的醫學家尚比埃對此頗有微詞,覺得不可理喻。而就在一個世紀前,奧弗涅一個名叫西蒙的男子就靠蛙發了一筆不小的財。他讓人送來他家鄉的蛙,把它們養肥後賣給巴黎的有錢人家——在巴黎,吃蛙肉不啻擺闊。

  在意大利和德國,蛙肉的消耗量極大。英國人卻極其討厭蛙肉,難怪60年前曾有過一些諷刺漫畫,畫的就是正在吃蛙肉的法國人。他們真該讀一讀來自聖多明各的這篇文章,作者就是英國人,名叫埃特伍德:

  “在馬提尼克島,”他寫道,“很多青蛙被人吃掉。英國人和法國人寧可不吃雞肉都要吃蛙。他們把蛙拿來紅燒或者熬湯。”

  蛙有幾種吃法,大多做成湯菜,很有營養,女士們甚至把蛙肉湯當做面部美容品使用。

  泥鰍

  Barbote

  生活在湖泊與河流里的一種魚。湖泊里的泥鰍不如河里的,因為有泥腥味,而且不易消化。泥鰍的肝味道特別好。就泥鰍的體型而言,它的肝算是夠大的了。有的美食家甚至聲稱,泥鰍全身唯一值得吃的就是肝。

  用沸水洗凈,剖開,去掉魚卵。料湯要事先備好,放入泥鰍後,煮沸即成。

編輯:劉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