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5 塊菌
Truffe
現在,我們要談到的是美食家心目中最神聖的食材,從古至今,在提到它的名字時,他們都要雙手舉至帽檐向它敬禮。它,就是塊菌。
我們一直在追問,這塊莖狀的東西究竟為何物,我們追問了2000年,可學者們的回答一成不變:“我們不知道。”我們詰問塊菌自己,它的回答則是:“你只管吃我好了,記得要感謝上帝。”要追溯塊菌的歷史,不啻追溯世界文明史。塊菌無言,而它在文明史上扮演的角色之重要,不亞于米諾斯法典和梭倫法典。在一個個民族崛起之時,在一個個帝國最輝煌之時,它一直在扮演著這樣的角色。它興盛于羅馬、希臘和利比亞,卻在蠻族的踐踏下消失。從奧古斯都時期到路易十五時期,它一直銷聲匿跡,直至18世紀它才重新現身,並在1820至1848年議會制政府執政期間鼎盛一時。
查典籍可知,法國有幾種塊菌:黑塊菌、灰塊菌、紫紅塊菌和蒜味塊菌。這些塊菌很多地方都能採到。從奧布、上馬恩到科多爾的整個石灰石地帶都能採到灰塊菌,其味之美,跟皮埃蒙特的白色蒜味塊菌不相上下。佩里戈德、昂古穆瓦和凱爾西則盛產黑塊菌。加爾、德龍、伊澤爾、沃克呂茲、埃羅、塔恩等省以及比利牛斯山東部、朱羅山脈、阿爾代什和洛澤爾省也能見到塊菌。圖萊納省有幾處森林也能採到優質塊菌。
布里亞薩瓦蘭說,塊菌是廚房的鑽石,它能喚醒饕餮們對異性的思慕,勾起他們的性欲。塊菌當然不是春藥,但從某種意義上講,它確實能令女人更溫柔,男人更體貼。
塊菌在隱花植物里位居第一,而被從前的植物學家稱為“愷撒菌”的蘑菇之王——橙色傘菌只能屈居次席。
有人說塊菌不好消化,其實恰恰相反,正如我們反復強調過的,塊菌略帶刺激性的分子具有改進消化功能的作用。它不僅營養豐富,而且能激發人體活力。肉類、蔬菜、魚,不管什麼食物,只要加了塊菌,都會變得更易消化。有些烹飪文章的作者,自己沒能品出塊菌之妙,卻無端指責塊菌難消化,甚至說它有可能造成失眠、中風以及神經疾患。我們對相當數量的塊菌愛好者做過調查,他們中有老人也有年輕人,他們無一例外地認為食用塊菌對人體大有裨益。其中一位睿智的中年人,跟所有真正的美食愛好者一樣,性情敦厚,幾天前他對我說道:
“一吃塊菌,我就變得更有活力,心情更開朗,思維更敏捷。我感覺我的體內,特別是血管里熱流涌動,像是跟我的大腦在作快速的交流。我的思路變得更清晰更簡潔。我恨不得當場為那些因富有而靈感喪盡的詩人們創作佳句,為那些搜索枯腸的學者或懶惰的議員們創作演講稿,然後美美地睡一覺。我消化輕松,睡眠踏實。關于塊菌的種種好處我早就耳熟能詳了。”
誰不熟悉塊菌那獨特的芳香?不論是古代還是現代,大自然鬼斧神工的作品之中,還有什麼比塊菌更有名?古羅馬人是那麼酷愛塊菌,不惜設法從萬里之外的非洲購買。
“利比亞人啊,”古羅馬詩人朱文諾寫道,“留下你們的牲口,留下你們的莊稼,但把你們的塊菌送給我吧。”
我生活在塊菌風靡一時的時代。而在波旁王朝早期,據說塊菌是由王室管制的。當時有兩位名伶喬治小姐和瑪斯小姐就對塊菌情有獨鐘。
兩人有演出時,尤其是在她們演藝事業如日中天的那個時期,每天晚上都會在家設宴招待密友。身為舞臺女王,她們走到哪兒都是前呼後擁。演出結束,包廂里的達官貴人們簇擁著她們回家,而家里也早有粉絲候著。
在喬治小姐家,塊菌的做法一成不變。
而在瑪斯小姐家里,廚師被授予全權,他愛怎麼做就怎麼做。
作為性感化身的喬治小姐,毫不客氣地把塊菌的風頭給搶光了。
她一進家門,便有最漂亮的瓷盆盛著水端到她面前。喬治小姐凈手後,塊菌便端上了桌。這些塊菌先已由仆人再三洗過刮過。另一個盤子里放著一把朱紅色餐叉、一把柄上鑲有祖母綠的小餐刀和一把鋼刀。
喬治小姐伸出指甲染成玫瑰紅的纖纖玉手,開始撕去塊菌的皮,動作無比優雅、無比靈巧。她把塊菌切成紙一樣的薄片,撒上胡椒粉和一點點紅辣椒粉,倒上盧卡白油或艾克斯綠油,這才交給仆人去拌勻。
夜宴的其他菜肴視時令而定,通常會有烤野味、烤雞或烤火雞。
最後上的是塊菌,相比之下,前面的所有菜肴都不過是晚宴的序曲。我們無法想象,只放了油和胡椒粉辣椒粉的塊菌會是什麼滋味。
客人們用餐叉叉起塊菌那漫不經心的樣兒,倣佛這不過是一份普普通通的色拉似的。
而在瑪斯小姐家,塊菌的做法就要復雜得多,小姐卻並不染指,不去跟塊菌搶風頭。
我們能為讀者提供的最古老的塊菌食譜來自古羅馬美食家、《烹飪十書》的作者阿皮修斯。
五香烤塊菌
將塊菌水煮後再上爐烤,烤的過程中要翻面五六次,並往塊菌上刷油、檸檬汁、細葉芹、胡椒粉和鹽。滴油盤里的調料汁沸騰後加入雞蛋和葡萄酒。
圖盧茲塊菌色拉
烏爾班杜波伊斯先生,法國名廚,在國外工作,為我們提供了如下食譜,並附上了他的讚美之詞:
“這道菜是圖盧茲廚藝的最新產物,證明了法蘭西廚藝不論在哪里都同樣成功,同樣受歡迎。
“選五六個特別新鮮、香味濃鬱的黑塊菌和三塊嫩洋薊。塊菌刷洗幹凈後去皮,細細切碎,裝入容器蓋嚴。洋薊剔掉老葉,豎著剖開,切細後用鹽漬十分鐘,然後用布包著揩幹。
“三個煮熟的蛋黃搗成泥裝入陶罐,加點芥末,用半杯優質食油和一點優質龍蒿醋稀釋。取一色拉碗,用大蒜擦過,把洋薊和塊菌一層層交替鋪在碗里,加鹽、胡椒粉和一部分蛋黃泥。十分鐘後拌勻食用。這款色拉無論冠以何等美名都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