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1、臨場掌握情緒的技巧

時間:2012-12-12 13:18   來源:晨報周刊

  四、情緒及表情的控制

  人們對現實環境和事物所產生的內心體驗以及所採取的態度,就是通常所說的感情,其經常有意無意地通過面部表情顯露出來。因此,表情在面對面的口語交際過程中,就成為心靈的屏幕,能夠輔助有聲語言傳遞信息,溝通人們的感情。

  1、臨場掌握情緒的技巧

  在正式場合發表當眾講話,首先要能掌控情緒,其次掌控聲音,然後掌控肢體,最後才能掌控思路。不少人練習口才,一上臺就希望自己講話的思路受控,但發現自己很難做到,又不知原因何在,甚至懷疑自己永遠都不可能練好口才。其實,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沒有做到前面所講第一步——掌控情緒。

  要能夠徹底地掌控自己的情緒,建立強大的自信才是最重要的。

  不過,建立自信是一個過程,而且,我們每個人不可能等到具備了無限強大的自信才去講話,也就是說,當我們只有兩分自信、只有五分自信、只有八分自信時,也需要講話,而不是具有十分自信時才講話。

  回到現實,當我們還不夠自信時,當眾講話的情緒就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控。如何讓我們適當地情緒受控,表現得好一些呢?我們不妨採用心理暗示的方法來解決。

  所謂心理暗示,就是通過語言與非語言(表情、手勢、動作、環境)手段使人不自覺地接受某種觀點、信念、態度或行為模式影響,從而產生心理或行為的相應變化的過程。緊張與恐懼來源于我們對外在的事物與環境,有不可知或不可控的感受。而心理暗示則可以讓我們屏蔽掉部分的不可知,或者獲得部分的可控感。

  以下一些心理暗示方法,可能對你掌握自己臨場情緒比較有用:

  (1)語言暗示

  有個笑話說:一個美女去考駕照,她表現得很緊張。坐旁邊的考官說,你別緊張。她說,我不緊張。但是握住方向盤的手還是抖得很厲害。考官再安慰她別緊張,美女回答說,我真的不緊張,我朋友說過,就當旁邊坐了一只狗就行了。

  這就是一種語言心理暗示。我們中國最熟悉的就是“阿Q精神”,也即“精神勝利法”,對于當眾講話時的緊張情緒而言,是一種最佳的自我安慰法。

  我們可以自己尋找到一些可以讓自己心理變得平靜一點的話語,牢記在心,上臺講話時經常念叨,挂在嘴上。而以下這些話語,可以作為你語言心理暗示的參考——

  我一定可以講好

  我參加過樊老師的培訓

  我上一次都講得很好

  其他人也很緊張

  我並不是最差的

  臺下坐著的都是些石頭、傻子

  你們來講,肯定比我更差勁

  聽眾們都欠了我的債

  (2)肢體活動

  按某些心理學家的意見,人的情緒是對不良生理反應的感受所引起的。也就是說,如果你當眾講話時感到緊張與恐懼,是因為你感受到生理上的變化,比如:手腳發抖、臉紅脖子粗、背心冒汗、身體僵硬,這些都可能引起你的緊張情緒,因為你擔心被觀眾看出來,讓自己很沒面子,破壞了你的形象。

  所以,讓自己的肢體受控,也是情緒受控的重要方面,當你在當眾講話時,只要你的肢體變得自然協調一點,你的緊張感就會消除很多很多。除了平時要通過本書第四章關于肢體語言的練習項目,增加自己肢體的協調性與彈性之外,在當眾講話的現場,以下幾個建議,可以讓肢體動作來緩解你的緊張感:

  1)當你手里沒有麥克風時,絕不能沒有手勢,或者只是在腰部以下偶爾有小幅動作。應當把手抬起來,在胸前比劃,而這樣,既可讓避免雙手閒著的無所適從,也可以起到一種自我保護的暗示作用。

  2)當你面前有一個演講臺,你可以把手放在上面,但是,不能把身體靠得太近,也不能用雙手一直撐著臺子,從頭到尾都不松開。有時候,你可以單手扶著臺子邊緣,另一只手舉起來做點手勢。關鍵是,你的手勢要有變化,不能只有一個動作。

  3)當你手里沒有麥克風,面前也沒有演講臺,而現場的主題也不容許有太多的肢體動作,你可以在左手或右手的手心,捏著一個小紙團,這樣可以讓你的注意力稍微轉移到那里,如同抓住個可救命的稻草一般,心里的緊張感會緩解許多。

  4)如果你所講話的內容允許,比如是在一個輕松的場合,你可以讓自己的手勢誇張一點,揮動的幅度大一些;甚至配合講話的內容,加上些彎腰、抬腿等動作,這樣也會緩解緊張感。

  5)在臺子上移動你的位置,不要一直站在一個地方,那樣不僅身體會很累,而且會讓你越來越感到緊張。在臺上前後左右移動,有些“勝似閒庭漫步”的狀態,你也可以讓自己心情放松。

  6)保護微笑的表情。隨時要注意自己在臺上是什麼表情,如果你拉長了一張臉,自己也會讓聽眾拉長臉,而你恰恰就看到那些拉長的臉,這種臉你喜歡嗎?當然不喜歡,而且會讓你自己更加緊張。

  (3)聲音轉移

  你見過小孩子打針吧。沒有幾個小孩生病打針不疼不叫的。為什麼小孩打針時會誇張地大聲地哭叫?原因就在于,一方面可能是拒絕和排斥打針,另一方面就是通過哭叫來轉移疼痛。

  其實,我們成年人也會通過大聲喊叫來轉移、緩解和消除緊張情緒。當你遇到壞人的時候,你可能會大聲喊叫;當你路過墳地時,你可能會唱起歌曲;當你突然遭到木棒的敲打,你可能會慘叫一聲……因此,我們可以在當眾講話的時候,通過聲音來轉移我們的情緒壓力。

  1)講話時盡可能提高嗓門。要讓你的聲音充滿了整個會場,一方面可以消除會場里的雜音,讓所有的人更集中精神,另一方面,也因為你大聲講話,讓你的身體變得熱血沸騰,就不容易體會到身體的發抖,甚至消除了發抖。

  2)讓聲音充滿激情。除非是內容與主題上的必要,千萬不要用低沉、陰冷的聲音講話,那樣會讓會場中的空氣變得緊張起來,而反過來,會讓你自己感到越來越緊張,甚至有點透不過氣來。

  3)不要用過快的語速講話。過慢容易制造緊張空氣,過快則會導致你的思路跟不上,或者舌頭打結,從而讓你難堪。把每一句話說清楚了,再說下一句,不緊不慢,才顯得從容自如,不會給自己添麻煩。

  (4)獲得支持

  在講話過程中,爭取獲得現場聽眾的支持,也可以緩解緊張與恐懼。有很多人,在自己感到有些緊張的時候,他可能會對聽眾說:“不好意思,我有點緊張。”這就是在尋求聽眾的支持。因為,當他講出這話後,如果是小型會場,就會有聽眾告訴他:“你沒有啊!你挺好啊!”如果是大型會場,通常就有人會報以掌聲,既是對他坦誠的肯定,也是對他精神上的支持!

  如果你想表現得更自然一點,當你說“我有點緊張”之後,還加上一句:“請大家給點掌聲支持一下我好嗎?”通常情況下,聽眾都會用掌聲回報你,讓你在極度緊張的困境當中,逃過一劫。

  獲得支持的另一種方法,就是抬眼看聽眾。有許多人因為緊張而不敢拿自己的眼睛看著臺下的聽眾,以為這樣可以減少壓力。其實不然,聽眾的眼神,雖然有些是不友好的,但也總是有些人天生就對人友善,不管你講得如何,他們都會很熱情地望著你,微笑地看著你,還不斷地點頭,向你表示支持。所以,你不妨看著臺下那些友善與熱情的眼睛,你會覺得——我其實並不是自己想像的那麼糟糕!

編輯:劉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