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表情在當眾講話時的運用
臉部表情會帶給聽眾極其深刻的印象。緊張、疲勞、喜悅、焦慮等情緒無不清楚地表露在臉上,這是很難藉由本人的意志來加以控制的。內容即使再精彩,如果表情總覺缺乏自信,老是畏畏縮縮,講話就很容易變得欠缺說服力。
微笑與平和是臉部表情的核心。臉部表情運用時要適時、適事、適情、適度,切忌呆滯麻木、情不由衷、晦澀不明與矯揉造作。控制臉部表情的方法如下:
(1)不可垂頭
人一旦“垂頭”就會有“喪氣”之感,而且如果視線不能與聽眾接觸,就難以吸引聽眾的注意。“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是人體傳遞信息最有效的器官。人的喜、怒、哀、樂等深層心理情感都會從眼神的微妙變化中反映出來,而且能表達最細微、最精妙的差異。雙目生輝,炯炯有神,是心情愉快、充滿信心的反映;相反,雙眉緊鎖、目光無神、遊離不定或不敢正視對方,都會使聽眾覺得你無能。
(2)保持熱情
真正的熱情是由內而外的,我們要用意志來提高自己心靈的溫度。當眾講話時,你一定要保持熱情,而且把熱情寫在臉上,一定要讓自己表現得激情四射,因為聽眾的態度需要你的熱情來激活。
(3)緩慢說話
語速過快容易導致緊張,面部表情失控。說話速度一旦緩慢,情緒即可穩定,臉部表情也得以放松,全身上下也能夠為之泰然自若起來。
(4)真誠微笑
要習慣恰當的微笑。微笑是一種良性的臉部表情,反映出一個人的內心世界,是自信的標志,禮貌的象徵,涵養的外化,情感的體現。演講中,微笑象徵性格開朗與溫和,可以建立融洽氣氛,消除聽眾抵觸情緒,可以激發感情,緩解矛盾。
笑要隨內容感情變化而變化,有興奮喜悅的笑,有冷嘲熱諷的笑。既要注意用自己的“笑容”去表達內容,感染聽眾,也要保證笑的價值,該笑則笑,不笑則止。下列場合可運用微笑技法:
1)表達讚美、歌頌等感情色彩時應微笑。此時要博得別人笑,自己首先要笑。
2)上臺與下臺時應微笑。這樣可拉近與聽眾的距離,把良好的形象留在聽眾心中。
3)面對聽眾提問時送上一縷微笑是無聲的讚美與鼓勵。
4)肯定或否定聽眾的一些言行時,可以配合點頭或搖頭,臉挂微笑。
5)面對喧鬧的聽眾,演講者可略停頓,同時臉挂微笑是一種含蓄的批評與指責。
6)表達一些與微笑不相背的情感時可微笑。
(5)恰當配合
當眾講話需要生動的臉部表情,不要板著一張面孔,除非內容上的必要。表情一定要與所講內容恰當地配合,雖以微笑為主,但是也要注意,不能從頭到尾一味微笑,尤其是不該笑時更不能笑。表達悲痛、思考、痛苦、憤怒、失望、討厭、懊悔、批評、爭論等負面情緒時不能微笑。
另外,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如果太激動甚至要哭時,就暫時停下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