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小時候你們沒顧上愛我,多好

時間:2013-03-25 11:00   來源:中國臺灣網

  總會有那麼一天,孩子不再飛奔著去迎接下班的父母,並給他們一個擁抱,心里還認為那不過是肉麻的禮節。總會有那麼一天,孩子們叫囂著自由、理想,以為父母永遠無法理解自己的時代,也不去試圖了解他們的辛苦……孩子們就在生活的避風港里肆意地揮霍著青春,不滿于家長時不時地造訪,殊不知自己成長的代價就是他們日日夜夜的犧牲……

  那天和好友喝茶的時候,看到窗外有幾個孩子在嬉鬧,突然就笑了。身邊人問,笑什麼,我不作答。其實,我不過是想起了早些年的一個小片斷而已,而復述這個片斷是需要娓娓道來的,我不能在很短的時間里完成。倒不如對著電腦,再把往事跟自己復述一遍,這樣,即使聽著“嗒嗒”的敲鍵盤聲,都不會再覺得枯燥。

  我是媽媽的第四個女兒,前面三個姐姐,最小的比我大了六歲。

  媽媽說,她在生下三姐後便不準備再要小孩子了。一是因為撫養不起,二是因為那會兒國家正在大搞計劃生育,如果再生孩子,她和父親就有失業的危機。可我偏偏還是來了,所以給他們出了個大難題。

  父母都是心慈手軟的人,不舍得將我怎麼樣,也沒法跟單位交代。最終,一向誠實的母親,用父親攢了一年沒舍得喝的茶葉跟熟人討了張假證明,證明自己身體有問題,不能做人工流產。

  于是,那張假證明讓我得以順利出生,但它卻沒有幫母親排除失業的可能,再加上三個姐姐都要上學,家里壓力大,父母商量後便將我送給了住在城郊的小姨。

  小姨小了母親十幾歲,結婚三年後一直沒有孩子,這樣,兩兩歡心,小姨有了孩子,母親也保住了工作。

  本來是很好的事情,可我半歲的時候,小姨——我的養母,又懷上了弟弟。養父單位在外地,養母有孕在身,無力照顧我,便又將我送回了母親身邊,說是代養一段時間,她再接回去。可父母要工作,要照顧幾個姐姐,根本沒有時間花在我身上。最終,姥姥把我接去了她身邊。

  姥姥是個鄉下女人,幹凈利索,又性格開朗。重要的是,她很愛我,她總跟別人說,有苗不愁長,既然生下來了,就不怕養不了。

  就這樣,六歲之前,我在姥姥、生母和養母家輪流生活。當然,更多的時候,我都待在姥姥身邊。

  六歲後,我回養母家上學,假期在生母家過,姥姥有時間便會來看我。養父母忙的時候,我便轉學去生母那里的學校上學。那段日子里,姥姥成了我心靈上唯一的依靠。

  之後好多年,一直是這樣來回奔波。那會兒我年齡小,總是為此感到委屈,偷偷地躲在空教室,或者被子里掉眼淚。總覺得自己是多余出來的那一個。

  其實,不僅僅是我有生疏感,就連生母家的三個姐姐和我之間也有了隔閡。記得一次在生母家待的時候,三姐小,總是對我帶有敵意,有一次,我跟她搶糖果的時候,她將糖果高高舉過頭頂,說,你搶什麼搶?你差點都被計劃掉了,你還搶。

  三姐說完我就不搶了,坐在門口的小凳子上掉眼淚,我一邊哭,一邊抬頭朝巷口看。我總是渴盼姥姥能突然出現,把我從家里帶走。那會兒我那麼小,感覺委屈是難免的。而三姐也那麼小,她不過重復了一句母親的話罷了。因為那會兒生母帶我出去時,遇見熟人,總是會用玩笑的口氣跟人說,這是老四,差點就被計劃掉了。

  其實,那天在茶吧,想到的片斷,就是三姐用稚氣的聲音跟我說,你差點就被計劃掉了,你還搶。現在回頭去想,不再覺得委屈,相反還能微笑,也許是所有往事都具有慰藉性。

  說這些,只是想告訴你,在我還很小的時候,我的四位父母,他們很忙,沒有更多的時間照顧我,包括愛我。當然,這個主旨里,沒有埋怨,沒有委屈。因為,我長大了,堅強,而且獨立,最重要的是,我還懂得理解,以及感恩。 

編輯:楊旋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