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心情為何如此重要?因為大腦在“愉快”模式下,能更好地工作。多做一些喜歡的事,保持良好的心情,就能強化大腦的運作。想要提高英語能力。在這一想法的驅使下,制訂了嚴格的計劃,每天咬牙堅持學習,當然,這樣做是能夠提高英語能力的。
可是,同時請不要忘記,找一位英語為母語的朋友或戀人。
和朋友見面,大腦會進入“愉快”模式,從而使大腦活性化。由于是在這種狀態下聽說英語,就能不斷消化吸收,在短時間內掌握令人吃驚的英語能力。
除了學習,在運動時讓大腦處于“愉快”模式也非常重要。女高爾夫球選手宮里藍的心理導師曾對她說:“失誤了就報以微笑”、“心態放松最重要”。宮里藍之所以能在世界女子職業高爾夫球界一度排名第一,正是由于她養成了讓大腦處于“愉快”模式的習慣。
如果想要提高TOEIC(國際交流英語測評)成績,進行係統的學習必不可少。可是,想要提高英語的實際應用水平,找一個以其為母語的朋友或戀人則是最有效的方法。學習也好,工作也好,想要獲得實實在在的成功,就要盡量想辦法讓自己愉快地工作。
建議在選擇學習場所時,選擇能夠看到窗外的綠色,能夠給人帶來愉悅的圖書館或有情調的咖啡廳等環境舒適的地方。回想一些高興的事,將大腦切換至“愉快”模式後,工作和學習會更有效。給英語會話書包上有金發美女照片的書皮,拿
在手中就會得意地微笑……如果情緒低落,就想象一下正在做自己最喜歡做的事。例如,喜歡衝浪的話,就想象一下自己正在衝浪,正站在大浪之上“耍帥”,想象一下那種愉悅的心情,讓這種愉快的感覺充滿自己的大腦。雖然自己並未在衝浪,可是衝浪時那種激動的心情、陶醉于耍帥扮酷的心情……只需要浮現出
這些感覺,就能理清腦海中的思緒,使之轉變為“愉快”狀態,從而不斷產生幹勁。這也是使大腦充滿正能量的一種方法。
利用恐懼心理和不安
人無論如何都無法喜歡不擅長意識和恐懼、不安的“不愉快”的感覺。如果帶有這種不快感,就會讓大腦的運作變得遲鈍。例如,很不善于和某人打交道,就會對其產生恐懼心理,即使對方只是叫自己的名字,也會心懷疑懼,變得不知如何是好。面對面時,無法直視對方的眼神,變得提心吊膽惴惴不安,想到的話也只
能說一半……想必各位都有過這樣的體驗吧。
這樣導致的結果就是交流不足。由于意識方面不能進行充分溝通,就很容易招致誤解,甚至引起誤會,而不善于和對方打交道的意識又會進一步強
化。
陷入此類惡性循環的例子並不少見。乍一看,如果沒有這些不擅長的意識和恐懼、
不安的情緒,情感就會變得更完美。可是,消除這些與生俱來的情感,也未必都是好的。
“各種情感都是自己的朋友”。所有的情感都是為守護自己而產生的,所有的情感都有其值得肯定的積極的一面。
例如,有些人患有恐高症,別說登上高處,只是想一想都會覺得恐怖。可是,這對于人們只是程度上存在差異而已,因為任何人都會害怕高的地方。
如果去到高處就會雙腿發顫,再向下看的話,只是想一想都會渾身顫抖。您或許會認為如果沒有這種恐懼心理和不安會更好,可事實卻並非如此。因為人類是一種復雜且有趣的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