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聽我講座的人中,有一位金融顧問,他告訴我他正在為女兒的事煩惱。原來,他初中一年級的女兒告訴他,自己不想再念高中,想要成為一名動畫作家。
這讓他的情緒變得很不穩定,“至少把高中念完不是很好嗎?““難道她是想要逃避升學考試嗎?”可是,如果改變一下思考方式,我們也可以認為,他的女兒在初中一年級的時候就已經認定了自己的目標,並有堅定的意志朝著目標邁進。
像這樣,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待同一事實,所思考的內容和價值觀也會改變。我們將思維框架的改變稱為“結構再造”。
通過結構再造,我們可以改變對事物的觀點,對以前不願接受的觀點也能變得肯定地接受。進行結構再造時,能讓原本模糊的視野變得清晰,這樣的例子並不少。
我們每天都會碰到一個接一個的事件和現象,22
有許多時候都是些不好不壞的事情。由于這些事件和現象都是中立性質,無法認定其價值。那麼如何認定這些事件的好壞,就完全取決于自身價值觀的傾向。
我們應該如何解釋每天發生的事件和現象,關鍵取決于自身的態度,這些事件既可能變得積極,也可能變得消極。想必大家也都注意到了,我們某時某刻的情感和心情,也都是由自己決定的。
這時,如果能將這些事件解釋為“如果能夠完成這項工作,就能有更進一步地發展,會成為自己飛躍的機會“,或“被安排這樣高難度的工作,實在是倒霉“,根據不同的解釋,自我認識會有極大變化。當然,結果也會有極大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