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還能通過結構再造,替換對過去的記憶。假設某位男性和學生時代交往兩年的戀人痛苦分手後患上了戀愛恐懼症,從此以後無法正常談戀愛。這時可以試試結構再造。
關于分手原因,他的前女友表示:“他應該在交往對象面前更加真實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而且還認為他或許應該交往一些更加成熟的女性,而不是像自己這種行動型的女性。
我們將這樣一段失戀體驗進行結構再造,將失戀看做為下一次成功戀愛埋下的伏筆,或許就能更加積極地對待下一次戀愛。
結構再造實現的不僅僅是“消極—積極”的矢量轉變。那些被認為是好事的事情,只要稍微改變一下角度,就能改變思考的方向性。結果就可能會發現自己有所失,也能促使自己進行反省,由此就能建立起風險管理體係,提高成功率。
我們不能只一邊倒地進行正面思考,還需要從反方向來審視,重新思考。掌握了這種柔性的思考方式,就能作出最具平衡性的決斷。因此我建議大家都來學習一下結構再造法,不妨一試。
將不擅長意識“放在上面”在按下電視開關的一瞬間,畫面就消失了,之前電視上出現的畫面也就不再存在。如果進行畫面切換,則會出現完全不同的圖像,甚至會一下子改變大腦中的世界觀。因此,我們也能像切換電視頻道,在腦海中再現影像一樣,來改變意識。
我們來假設一下,不擅長做某事的人覺得自己和很擅長做某事的負責人很難相處。由于情感上的對立,一開始浮現在他腦海中的是對方青筋暴露的臉,然後就會出現覺得討厭的彩色影像。然而,在這幅畫面角落里,卻還藏著一幅滿臉笑容和對方握手的黑白畫面。
一開始,腦海中出現的是讓人討厭的彩色影像。接下來,我們就可以像按下切換按鈕一樣,將那幅給人良好感覺的黑白圖像上色,並將其放大展示出來。于是,原本在最上面的討厭的畫像消失了。像這樣反復進行五次,一旦頭腦里浮現了不喜歡的畫面,就很快被切換至自己喜歡的畫面。這也是NLP中的“閃變模式”。
所謂閃變,是對風吹過時,發出嗖的一聲的表達。在圖像中,表示畫面逐漸變小並淡出。請各位試著想象一下。
把已經具有的第一印象放在後面,也不會出現什麼問題,然而卻總是覺得交往起來有些別扭。如果採用這種方法,就能把人際關係切至朝良好方向發展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