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相致愛德華布里奇斯爵士、內政大臣和運輸大臣
1940年9月21日
1.日前我曾在內閣詢問為什麼地下鐵道不能在某種程度上(甚至犧牲交通)用作防空壕,有人告訴我,硬說這是極不妥當的,還說,在得出這個結論以前,曾對整個問題進行過研究。現在我見到阿爾德威奇地下鐵道用作防空壕了。請告訴我有關此事的詳情,以及為什麼放棄了以前那種武斷的論點。
2.我仍然主張廣泛利用地下鐵道,我的意思不僅是利用車站而且還要利用鐵道線,請送交我一份單頁的簡明報告,說明各地段所能容納的人數,以及為使這些地段適用于新的用途而需要進行什麼改建。舉例說,單是在阿爾德威奇一段是否就能容納七十五萬人?我們可以調劑交通與防空的相對需要。
3.我在等待內政大臣向我報告,將採取什麼方針進行下列事項——
(1)構築更多的防空壕。
(2)加固現有的地下室。
(3)準備好可以使用的空地下室和房屋。
(4)最重要的是:利用發許可證的辦法,對大部分人指定固定的地點,這樣就可把他們安置在我們所指定的防空壕,避免擁擠。
在戰爭的這一新的階段,不僅應當使工廠,而且更應當使經常日夜遭受轟炸的倫敦政府機關發揮最大的工作效率。最初,只要警報一響,二十幾個部的人員就都集合起來,被帶到地下室去,不管是否有此必要。當時,對于能這麼迅速和徹底地進入地下室,甚至感到驕傲。有許多次,來襲的敵機只有五六架——有時僅有一架。這些敵機往往沒有飛臨倫敦上空。一次小小的空襲就可使倫敦的行政管理機構停止工作一個多小時。
因此我提議,對于發出警報的做法,先有一個“預備警報”階段;“預備警報”和“緊急警報”有所不同,“緊急警報”是只有當屋頂上的觀望人(即後來人們所謂的“傑姆烏鴉”)報告“危險來臨”——意即敵機已到上空或非常臨近——時才能發出。根據這項提議,定出了相應的措施。當我們生活在敵人不斷的白晝空襲下,為了使大家嚴格遵行這一規定,我要求每周匯報各部門職員有多少小時是在防空壕內度過的。
首相致愛德華布里奇斯爵士和伊斯梅將軍 ?1940年9月17日
請于明晚向我匯報倫敦的各大機關在9月16日空襲時呆在防空壕內未能工作的時數。
請伊斯梅將軍向空軍部和空戰司令部了解一下:如果只有兩三架敵機飛近倫敦,就不發緊急警報,他們對這一意見有何看法。
首相致霍勒斯威爾遜爵士和愛德華布里奇斯爵士
1940年9月19日
請向我送交一份各部(三軍各部包括在內)關于17和18日〔各政府部門由于空襲警報而損失的時數〕的報告,18日以後的報告,應逐日送來。在將報告送給我的同時,也送交各部首長傳閱。這樣便可看出誰做得最好。如果有一天沒有收到某些部門的報告,則把已經收到的送交各部首長傳閱。
這個辦法鼓勵了每一個人。在這些報告中有八份寫得很認真。好笑的是,作戰部門有些時候做得最差。他們對這種含蓄的責備,一方面感到不高興,另一方面也感到這是對他們的一種鞭策,因此他們很快就改正了他們的看法。所有政府各部門時間的損失減少到最低的限度。不久,我們的戰鬥機使白天來襲的敵機損失慘重,于是白晝空襲的階段就過去了。“預備警報”和“緊急警報”盡管沒有斷過,卻沒有一個政府機關在工作人員白天上班的時候被炸,也沒有發生過炸死人的事情,但是,如果文職人員和軍事人員表示怯弱或被引入歧途,則戰時政府機構的工作時間將浪費多少啊!
早在9月1日,在猛烈的夜間空襲開始以前,我就曾寫信給內政大臣和其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