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第三章3

時間:2012-09-10 18:54   來源:中國臺灣網

  由于張伯倫先生因重病退休,因此內閣產生了重大的人事變動。赫伯特莫里森先生是一位辦事潑辣有力的軍需大臣,而約翰安德森爵士則曾經堅定而妥善地應付了對倫敦的閃電轟炸。到10月初,對這座世界上最大城市的不斷空襲是如此猛烈,以致在遭受著苦難的廣大居民中引起了許許多多社會問題和政治問題,因此,我認為讓一位受過長期鍛煉的議會人士出掌內政部(它現在也是國內安全部)是有莫大裨益的。倫敦是敵人首先打擊的地方。赫伯特莫里森是倫敦人,他熟悉首都行政的每一個方面。他在倫敦行政管理上的經驗是沒有人比得上的,他曾經擔任過倫敦郡議會的領袖,並且在許多方面是主持該郡議會事務的主要人物。同時,我需要在內政部工作得非常出色的約翰安德森出任樞密院長,管理范圍更為廣泛的內政委員會,許許多多的事務都提交這個委員會處理,從而減輕內閣的負擔。這樣也可減輕我自己的負擔,使我能夠集中精力指揮戰爭,在這項工作上,我的同僚們似乎越來越傾向于給我以行動的自由。

  于是我請求這兩位高級閣員互調職務。我請赫伯特莫里森擔任的職務並不是一個美差。關于倫敦行政管理的種種困難問題,在本書中的確是難以描述,有時一夜之間一兩萬人變得無家可歸;有時,只能依靠站在屋頂上充當消防隊員的市民不間斷地岸望來防止無法控制的大火;有時,擠滿殘肢斷臂的男人和婦女的醫院也受到敵人的轟炸;有時,成千上萬疲憊不堪的人們擠在既不安全又不衛生的防空洞里;有時,公路與鐵路交通不斷發生障礙;有時,下水道被炸毀,照明、動力和煤氣供應也陷于癱瘓;而且,盡管如此,整個倫敦的戰鬥和辛勤勞動的生活還必須繼續下去,每天早、晚必須把將近一百萬的人運出和運進倫敦,使他們能按時上班工作。我們不知道這種情形將持續多久。我們沒有理由認為這種情形不會變得更加嚴重。當我邀請莫里森擔任內政大臣時,他充分了解,不應對這一職務等閒視之。他要求讓他考慮幾個小時,可是他很快就來找我說他將以擔任這一職務而感到驕傲。我非常讚賞他這種勇于擔事的決心。

  在張伯倫先生執政的時期,就已經成立了內閣民防委員會。當時,這個委員會照例每天早晨開會,討論整個形勢。為了使新內政大臣確能行使國家賦予的一切權力,我也每周(通常是在星期五)召開一次由各有關部門參加的會議。會上討論的問題往往是令人很不愉快的。

  內閣人事更動不久,敵人改變了他們的空襲方法,從而影響到我們的總政策。迄今為止,敵人對我們的空襲大多是只使用烈性炸藥炸彈;但是,在10月15日的月夜,我們受到了該月份中最猛烈的襲擊,約有四百八十架德國飛機向我們投擲了三百八十六噸烈性炸藥炸彈,另外還投擲了七萬顆燒夷彈。我們此前曾督促倫敦居民隱蔽起來,並盡力改進防護設備。可是現在,“到地下室去”不得不改為“到房頂上去”了。這就要由新任國內安全大臣來制定辦法了。

  一個規模巨大的、包括整個倫敦(內地各城市採取的措施除外)的防火岸望哨和消防隊很快就成立起來了。最初,防火岸望哨都是志願人員;可是需要的人數是如此之多,而且每一個人都強烈地感覺到應當輪流擔負這一工作,因此防火岸望工作不久就成為一種義務性的了。這種工作對各階層的人都起了鼓舞激勵的作用。婦女也爭先恐後地要求參加。為了教會防火岸望哨如何處理敵人對我們使用的各種類型的燒夷彈,我們籌辦了大量的訓練班。其中有很多人成了專家,幾千顆燒夷彈還沒有燒燃,火勢就被撲滅了。人們雖一夜復一夜地冒著敵人的轟炸呆在房頂上,除一頂鋼盔之外別無其他防護,但不久也就習慣了。

  不久以後,莫里森先生決定把一千四百個地方消防隊合並為一個全國消防總隊,另外還有一個龐大的由居民組成的消防隊,隊員們都是在業余時間受訓和工作的。這個民間消防隊和房頂岸望哨一樣,最初也是在自願的基礎上召集的,但後來也一致公認這項工作應當成為大家的一種義務。全國消防總隊的好處是比較機動,有統一的訓練標準與器材標準,還有正式的級別。其他的民防隊都成立了地區分隊,能在接到命令後即刻趕往任何一個地方。把戰前的“防空大隊”改稱為“民間防空隊”。給大多數隊員都發了很好的制服,而他們自己也感覺到是皇家的第四支軍隊。在所有這些工作中,赫伯特莫里森得到了一位勇敢的婦女艾倫威爾金森很大的幫助,我們對這位婦女最近的逝世感到悲傷。她每天晝夜不停地出入于防空壕,並在組織民間消防隊上起了重要的作用。在里丁夫人的積極領導下,婦女防空志願隊也起了無法估計的作用。

  如果我們的城市將遭到襲擊的話,我倒願意敵人來襲擊倫敦。倫敦就好像一頭史前時期的巨獸,能夠忍受可怕的創痛,雖然遍體鱗傷、血肉模糊,也照樣能生存和活動。在工人居住的二層樓房住宅區內,安德森式家庭防空掩體非常普遍,為了使它們適于居住,為了排除雨天的積水,曾盡到了一切的努力。後來又出現了莫里森式防空掩體。它就像一張沉重的鋼鐵做的廚房大案桌,四周圍上硬鐵絲,能夠承受一座倒塌的小房子,因而能起一定的防護作用,許多人靠這種掩體保全了生命。至于其他的損失,“倫敦毫不在乎”。倫敦居民忍受了他們所受到的一切,而且還能忍受更大的災難。事實上,當時除了坐視首都全部毀滅外,我們看不到其他出路。況且,正如當時我在下院指出的,毀滅大城市這件事,是受“收益遞減”律支配的。不久,許多炸彈都炸在已被炸毀的房子上,只不過把一堆瓦片弄得到處飛散而已。在廣大地區內,已經再也沒有什麼可燒可炸的了,然而人們四處為家,以無限的機智和不屈不撓的毅力繼續工作。這時,誰都以作為一個倫敦人而感到自豪。倫敦受到了全國的欽佩,我國所有的其他大城市也精神起來,準備在考驗來臨時全力以赴,決不落後于倫敦。事實上,許多人似乎在羨慕倫敦的名氣,並且有相當多的人由鄉下趕來,以便在倫敦住一兩夜,與倫敦人共患難,“看看熱鬧”。由于市政管理的原因,我們不得不阻止這種趨勢。

  既然我們沒有理由不相信敵人對倫敦的轟炸可能一直繼續到戰爭終了,因此應作長久之計安頓中央政府機構,保證安全。

  首相致愛德華布里奇斯爵士                 1940年10月22日

  1.我們現在已經知道敵人對倫敦空襲的大概限度,這種空襲將是猛烈的和長期的。事實上,對白廳及政府中心的轟炸可能持續到所有古老的或不堅固的建築物全被炸毀為止。因此,應盡快在現有的十分堅固或能夠加固的住宅和建築物中準備住處,以便容納行政管理機構的大批骨幹職員與官員以及指揮戰爭的主要大臣和重要部門。由于我們具有不被敵人逐出倫敦的決心,由于我們要把為了“暗中遷移”在英格蘭西部保留的房舍讓與陸軍部和其他部門,上述的措施是必要的。我們或遷或留,必須作出決定,徹底執行。

  2.“圍場”的房舍頗不適宜于當前情況的需要。戰時內閣閣員不可能一連數星期在那里生活和工作,而讓他們的大部分屬員居住在比現在白廳的條件要差的地方。除了“圍場”的房舍以外,就沒有適宜的住所或防空掩體,而住在尼微爾廳的人便只好在“傑姆烏鴉”發出警報的時候來回奔跑。應把“圍場”當做最後的隱蔽處,這當中,可以讓那些不需要留在倫敦中心區的某些部門使用。

  3.幾乎所有的政府機關建築物和它們的地下隱蔽處不是極不安全,就是經不住一顆直接命中的炸彈。較老的建築,如財政部,正如我們所見到的,已經倒塌,它的地下隱蔽處不能提供任何可靠的安全保障。在查爾斯國王大街兩邊的外交部大樓和貿易部大樓都建造得非常堅固,它們的地下室相當安全。我已批準在作戰指揮室與中央作戰指揮室辦公室以及位于貿易部大樓的本土防衛部隊司令部上面準備一層相當堅固的屋頂防護設備。只要施工不間斷,在一個月或一個半月內就可完成。我們必須督促這一工作。即使完成這種防護工程,也不見得完全保險。里奇蒙臺的防護未盡妥善,那里的主要工程受到了現有條件的影響。已要求貿易部遷往新址,當然,他們的大部分職員應在倫敦以外的地方尋找住處,然而,必須把貿易部的遷移作為總計劃的一部分。

  4.在倫敦有幾幢堅固的、現代化的鋼筋混凝土建築物,它們在建造時就考慮到了空襲的條件。應立即將這幾座建築物準備停當,以便容納戰時內閣和戰時內閣秘書處,並為主要的內閣大臣準備安全的住所。我們不必擔心這樣的住處過多,因為這類住處的需要量必然是愈來愈多的。最主要的是,必須使政府的中心工作在保證其效率的情況下繼續進行。

  5.我已要求為議會準備另外的會址。上下兩院在開會期間,危險是十分嚴重的,兩院的建築物與會議廳的被炸,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我們希望,當它被炸的時候,里面沒有議員。在議會上下兩院地下室所準備的安全設施完全不能抵禦一顆直接命中的炸彈。威斯敏斯特宮[6]和白廳區是敵人轟炸的一個明顯的主要目標,我敢說,在其附近已經落下過了五十多顆重型炸彈。內閣已經同意讓兩院換一個地方開會,到別處去試試看。我建議,請議會自下星期四起休會兩星期,希望在這兩星期中,在倫敦對他們開會的問題作出某種計劃。

  6.我認為,應指定一位戰時內閣大臣與財政大臣保持密切的聯係,對急需進行的重大的和范圍廣泛的工作統一指導和監督;里思勳爵和他所主管的部應在內閣的監督下為此目的而工作。如果我的同僚們同意的話,我將請比弗布魯克勳爵(他已在進行此事)負責主持。

  于是便委派比弗布魯克勳爵負責建築足以容納許多國家機關全部重要人員的大批防禦炸彈的據點,其中有十幾個據點(有幾個還是用地道連接起來的)在倫敦一直保存到今天。有些據點直到飛機轟炸已成過去的時候還沒有完工,而在1944和1945年敵人用無人駕駛飛機和火箭襲擊的時候,也只利用了很少的幾處。雖然如此,盡管這些建築物從來沒有依照其原定的用途得到利用,可是總歸使我們有了安全感。海軍部單獨對著近衛騎兵隊操場修建了一座巨大的建築,鋼筋混凝土的牆壁厚達二十英尺,怎樣去拆除它們,這只有在世界比較安全的時候,由我們的子孫去解決。

編輯:劉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