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曹操率領大軍討伐張繡。在行軍路上,天氣熱得出奇,驕陽似火。士兵們口幹舌燥。到了中午時分,士兵的衣服都濕透了,行軍的速度也慢了下來,有幾個體弱的士兵竟暈倒在路邊。這時,曹操靈機一動,對士兵們講,“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 士兵們一聽,倣佛已經吃到嘴里了,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許多。
望梅止渴,就是一種類催眠現象。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催眠無處不在,只不過少了催眠師的引導。廣義上講,所有與潛意識溝通有關的現象,都可以稱為催眠。每個人其實都生活在催眠中,我們從小到大,就一直被父母、同學、老師、同事、領導所催眠。
比如,小時候摔個跟頭,媽媽就會趕緊說,你怎麼這麼不小心,看摔疼了吧,疼不疼啊,不要哭啊,不哭了給糖吃。結果,你就被媽媽催眠了,跌倒是因為自己不小心,這樣不好,以後盡量不要跌倒。但跌倒是我們成長必須付出的代價。
問疼不疼的時候,其實是在暗示你很疼;說不要哭,就是暗示你趕緊哭,而且哭了還會有糖吃,當然要大哭特哭了。
我們從小到大就這樣被各種正面或負面信息所催眠,這個不行,那個不能做。所以,到最後,成了現在我們的這個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