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發跡史
慈禧早年沒有什麼事情可以記述,只有一個親戚榮祿值得一提。榮祿輔助慈禧多年,榮辱與共,是其重要親信之一。有人說榮祿早年曾與慈禧訂有婚約,這個說法恐怕是謬傳。但是榮祿的權力之大和受信任程度之深是不容懷疑的。慈禧心思縝密、天資卓越、性格堅毅、熱衷政權,加上人生閱歷豐富,艱苦備嘗,所以她可以成為偉人。慈禧十六歲時就能背誦《 五經 》,熟練運用滿文,寫詩作畫,通讀《 二十四史 》。慈禧經常命史官朗誦《 二十四史 》,以便通曉古今治亂之策。只有如此聰明智慧之人,才能長久把持政權。
1850年道光皇帝去世,皇四子鹹豐即位。到二十七天國喪過後,清廷下令滿族凡是容貌端正到了入選年齡的秀女,都要到內務府登記以備選聘。鹹豐未登基之前,已經娶了穆揚阿的大女兒,不幸早逝。鹹豐二年( 1852 )6月14日,太後( 按:道光的老婆 )從滿族貴族60名秀女中挑選28人,分為四等,一妃、二嬪、三貴人、四常在。穆揚阿的二女兒鈕祜祿和慈禧均入選。鈕祜祿稱為嬪,那拉氏稱為貴人。選聘名額最多可到70人,但是一般都不會達到。另外在宮中還有滿族婦女2000人,在太監指導下,各司其職。宮中的事情均由太後做主。選妃的時候,雖然皇帝也要親臨現場,但是一概不予幹預。
慈禧從錫拉胡同家中來到宮內,從而就與家人隔絕。筆者的一個老仆人,曾說太後入宮後僅回過一次娘家。她的話很有意思,下面我把它摘錄如下。鹹豐七年( 1857 )1月,也就是同治皇帝出生九個月後,慈禧回過娘家一次。那天一大早,就有太監來到慈禧家里,告訴他們慈禧幾點幾時到。慈禧的家人和親戚聽到這個天大的喜訊,無不歡呼雀躍。鄰居及看熱鬧的人把道路都堵塞了。娘家人和親戚都排列在院中,等待著太監和侍衛們簇擁著的黃轎子到來。到了里院,太監落轎後,把慈禧請到正屋坐在主位。此時,除慈禧的母親和長輩,其他人都跪下行禮。接著安排宴席,母親陪坐在慈禧的身旁。慈禧雖然在宮中生活了多年,但是性格一點沒有變化,說話沒有絲毫盛氣淩人的樣子。對家人問長問短,尤其關心妹妹的讀書。大家見慈禧如此溫和,無不稱讚。可惜冬天白天很短,一天很快過去了。太監請慈禧回宮,慈禧依依不舍地說道:“所處地位,不能時與家人相見,甚以為戚。但望皇帝或再降恩意,許予歸寧,或有機會準吾母入宮。”說完就把賞賜的東西分給家人,迅速返回宮中。從此再也沒有回過家,倒是她的母親常常到宮中看望她。
慈禧入宮後,便得到太後的歡心,接著又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獲得了皇上的喜愛。到鹹豐六年( 1856 )4月生下同治,地位更加穩固。當時太平天國叛亂,蔓延多個省份,北京也時常拉起警報。慈禧經常幫助鹹豐皇帝批閱奏折,了解了當時的態勢發展,就勸說鹹豐任用曾國藩,統帥三軍,並且盡力保證湘軍的糧餉供應。曾國藩請求遵守古訓禮法,慈禧認為守制是必要的,但是多難之秋,理應懂得變通,以國家為重。所以說曾國藩得以平定叛亂,跟慈禧的支持有很大關係。慈禧小時候已經表現出卓越的才能,她真是天生的一代君主。
鹹豐五年( 1855 ),道光皇帝的皇後去世,慈禧由貴人升為嬪,鈕祜祿立為皇後。當時全國騷動,人人惶惶,覺得清朝即將滅亡,且士大夫們對鹹豐皇帝極度不滿,認為他是順治以來最差皇帝,都25歲了,還沒有生個孩子。幸好鹹豐六年( 1856 )4月,慈禧給他生了個兒子。此時清朝逐漸奪回了湖南、江西等省,人心開始回轉。慈禧也因為鹹豐身體一直不好,以未來皇帝母親的地位,逐漸獲得了大權。皇後因為溫厚謙遜,一直不予爭權。慈禧得以晉升為妃,京城人都稱之為“懿貴妃”。在對外關係上,經常向皇帝進言,力主強硬。這沒有什麼奇怪的,西方人知道她的早年生活經歷,而皇親國戚對于西方人一無所知,所以自然會主張強硬。所以發生英國佔領大沽,清政府派耆英責令他們撤出,最後是碰了一鼻子灰而回的事情,就沒有什麼奇怪的了。慈禧十分生氣,下旨要他以白帶自盡。中英就廣州開辟商埠交涉,慈禧告訴皇帝,不許欽差葉姓官員與英國商討經濟貿易。第二年,廣州被外兵攻破。由此可見,慈禧是個自尊心非常強的人。
我通過閱讀當時的官方和民間著作,可以看出慈禧手握大權,她的意見比皇帝的意見更具權威性。中國自古女人專政的比較少,慈禧可以說是特例了。尤其她以二十多歲的年紀,小小貴妃的名分,就權傾天下,真是世間罕見啊。慈禧太後曾經三次更改姓名。剛入宮時以娘家姓葉赫那拉氏為稱,後來晉封為妃子,人們稱呼懿貴妃。等到和東宮太後一起垂簾聽政時,人們開始尊稱為慈禧太後,民間稱為皇太後,北京人稱呼老佛爺。等到慈禧去世後,老佛爺的稱呼在北方流傳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