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愛新覺羅VS葉赫那拉
葉赫那拉部族是滿洲最古老的部族之一,世居長白山地區,緊鄰朝鮮,是滿洲人的發祥地。葉赫首領楊吉砮將女兒嫁給了清太祖。當時滿洲各個部落多臣服于明朝,葉赫首領楊吉砮能徵善戰,經常率領他們的族人攻打臨近部落。1583年,楊吉砮被殺害于奉天。清太祖努爾哈赤乘機攻取了葉赫的領地,楊吉砮的女兒也獲得了皇後的稱號,並生下清太宗。清太宗逐漸收服向明朝臣服的部落,統一了滿洲,1626年,繼位後金可汗,改年號為天聰。
葉赫那拉氏西太後生于1835年,三次垂簾聽政,獨裁統治中國近50年。她的父親惠徵為八旗子弟,官職未超過道臺,就死在安徽任上,當時葉赫那拉氏才3歲。孤兒寡母在親戚鈕祜祿?穆揚阿的幫助下,才得以長大成人獲得教育機會。鈕祜祿?穆揚阿的女兒慈安便是與慈禧共同垂簾聽政的東太後。當時很多謠言說慈禧出身卑微,大概是由于宮中之人,或者皇子一脈等人嫉妒和怨恨。無非是想讓慈禧家族蒙羞。不過如此詆毀的言論,卻也引起很多讀者的憤慨。康有為等人的文章可以為證。試舉一個例子:
有一皇親郡王( 按:醇親王 ),曾經說慈禧太後的父親死在安徽寧國府任上,遺下孤兒寡母,家境十分窘迫,幾乎無法活命,就連回京的盤纏都沒有,于是就想乞討著回京。幸好有一個官員要資助自己的朋友,卻錯把錢誤送給了慈禧母子所乘坐的船。這個人見慈禧母子確實可憐,就生了憐憫之心,把這筆錢全部給了慈禧母子。25年後,慈禧太後垂簾聽政,這位官員覲見時,太後想起了當年的往事,于是叫他趕緊起來,感謝他當年的幫助。其實慈禧父親去世時,他的家人都不在他的身邊。醇親王之所以這麼說,無非是因為1875年提出立自己的兒子為皇帝,慈禧太後堅決反對,兩人因此結下梁子。
下面我先簡略介紹下葉赫那拉家族以及他們與皇長子一脈( 以溥倫、恭親王為代表 )的關係,這對中國近代史非常重要。自慈禧太後擊敗載垣、端華等人,獲得政權後,皇長子一脈就時常懷恨葉赫那拉家族。至1898年戊戌變法時,這種關係越來越緊張。雖然因為慈禧太後的絕對權威,人人都得臣服,但是暗中的分裂還是不能避免。發生在太後去世時,端方因為拍攝慈禧出殯而被罷官的事件,就可以看出滿族官員之間的不和,以及清政權在失去慈禧權威後的危險境遇。我們外人來談宮廷中的事情,確實很難。人口增加、婚姻狀況、立嗣,我們都無法得知。所知道的只有:愛新覺羅是清太祖的子孫,分為鑲黃和鑲紅兩派,均自視為尊貴的皇族。葉赫那拉氏雖然不屬于皇族,但是近年不僅人數眾多,僅太後就出了三位,且慈禧威望甚重,可見其家族勢力之大。即使沒有慈禧臨終的遺詔,葉赫那拉家族的長輩也希望把隆裕推出來,倣照慈禧聽政。慈禧深謀遠慮,立醇親王載灃的兒子,也就是榮祿的外孫( 溥儀 )為皇帝。因為她知道即使小皇帝親政後,他也不會跟自己的政策背道而馳。
葉赫那拉氏與皇長子一支之間長期存在矛盾。宣統皇帝即位,攝政王監國,準備追封老醇親王,享受跟皇帝同等的謚號。這在歐洲沒有什麼大不了,但是在中國,無異于衍生了一支新的始祖,違背禮法。之前的老醇親王就已經想到這個狀況,便極力阻止,以防後患無窮。但是宣統即位以後,老醇親王的祭祀越來越隆重,官方稱之為“二階”。在士大夫的眼中,這個典禮已趕上皇帝的待遇,並且關注此類事情的人,多不勝舉。有些漢族人認為,等到宣統親政之後,將會把他的祖父奉為“三階”,入祭于太廟之中。中國人對于這樣的事情,向來十分重視,因此影響可以說十分大。
老佛爺是葉赫那拉家族的精英代表,特別喜歡關照族中之人,這也成為別人嫉恨的源頭。因此葉赫那拉家族與皇族之間經常在茶館市場中爆發衝突。慈禧又比較喜歡欺辱愛新覺羅家族之人。她曾經下了一道命令,禁止皇族的人住在市場繁華之地,理由是他們有不檢點的行為,所以皇族的人對慈禧又害怕又怨恨,認為慈禧剝奪了他們應有的權利。
有一件事情可見慈禧對待皇族手段的厲害。一王公在皇城根建了一個房子,可以看到皇宮內城的一角。慈禧知道後,等到房屋建成後,便以膽大妄為,企圖偷窺宮牆為由,當即沒收。之後賞賜給了自己的弟弟。
慈禧從西安回宮後第三年,設立巡警部,任命徐世昌為尚書。徐也知道這個差使必定會與皇族產生摩擦,不是個什麼好差使。慈禧的三弟桂祥就是一個無賴。桂祥的仆人多次觸犯法律,被巡警拘捕。徐世昌知道這個事情後,便命令立即放人。即使這樣桂祥也是大怒,要求巡警部尚書必須登門道歉。徐尚書登門三次都吃了閉門羹。後來徐尚書直接跑到府內,叩頭認錯才算了結。
北京有人傳言,徐世昌能夠升為東三省總督、郵傳部尚書、軍機大臣,跟桂祥的暗中幫助有密切關係。慈禧太後聽說後,便免去徐世昌的軍機大臣一職,但仍去奉天任職。這顯然是慈禧太後偏袒的結果,絲毫不顧地方行政的困難之處。
慈禧太後的母親守寡多年,居住在公使館附近的錫拉胡同。等待女兒立為皇後,便得了公爵夫人的封號。她是一個很有才能和教養的人,死後與丈夫合葬在城西跑馬場附近。慈禧為父母建造牌坊以表孝心。1902年,慈禧從西安坐火車回京,路過正定縣,計劃走京漢線。大臣們紛紛阻止,認為路過慈禧父母的陵墓,不下車就是不孝。慈禧只好繞道往南,大臣們紛紛稱讚聖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