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叔嫂鬥法
剛開始執政的時候,慈禧太後較為平和,並聽從恭親王爺的勸告,和慈安太後一起任命恭親王為攝政王,並下達命令,封攝政王世代可以沿襲王位。恭親王堅決不肯受命,而兩位太後一再堅持,後來經過恭親王再三懇請,終于答應收回命令。事實上來看,已經有兩位太後輔政,就不再需要輔佐的人了。慈禧太後一直惦記恭親王在熱河幫助自己的事情,封恭親王的女兒為大公主,並準許用黃轎,因此恭親王權力很大。在慈禧執政初期,很多事情都還不熟悉,而且京城內黨派很多,不好掌握。外交方面,又不太擅長,害怕自己不能夠掌控局面,因此將恭親王作為自己的心腹使用。恭親王監國時間很長,經歷的事情很多,就像慈禧的左膀右臂一樣。時間長了之後,慈禧對國家朝政事務逐漸熟悉,她專斷的本性逐漸顯現出來,就不喜歡他人幹預自己參政。慈禧本身就聰明,加上讀書很多,用人辦事很讓下面臣民心服。原先她信賴的大臣,逐漸反感和疏遠起來,慈禧開始自己操縱朝政。
慈禧的性格就是這樣,但恭親王也不是那種甘心退讓的人,他的性格和野心,和慈禧其實差不多。太後逐漸開始不滿恭親王,恭親王也逐漸不能忍受,因此兩人關係不再像從前一樣親密無間。于是慈禧慫恿慈安,只要遇到一點兒事兒就給恭親王使絆子,不再像原來一樣和平相處。恭親王在用人方面,不管是升遷還是罷免,都不同太後商量,都由著自己來。每個省的大事,也都獨斷專行,宮闈和朝堂之間矛盾漸生,經常互相抵觸。
當時的人,都認為恭親王對兩位太後未免太過分,恭親王認為自己大權在握,于是操控一切,難免過于驕傲自滿。
有一天,太後召見恭親王,他竟然對她們說,你們今天的地位,都是因為我。這樣的話,慈禧絕對不能容忍。當太後召見大臣的時候,她們坐在大殿的寶座上,前面垂下來黃色的簾子,被召見的人員都不能看見太後。召見時,分開進入。恭親王借著議政的名義,經常先進入朝堂。殿前的太監們都在寶座周圍,如果有大臣失態,都能看見,不管任何大臣,不經總管太監宣旨,都不能直接入內。而恭親王往往不等太監們傳旨,直接進入大內,認為這些宮禁制度不能對自己適用。
慈禧太後執政時間長了以後,逐漸覺得恭親王背離制度,僭越君主。大臣奏報都是要由慈禧問後才能回答。有時,太後說完之後,恭親王裝作沒有聽見,要求太後重新說一遍,太後一說話就經常大聲回答,那種驕橫的態度,經常是太後不能容忍的。
恭親王在宮廷之外,和國內外的官員來往自由,不聽從太後的旨意,任意妄為。太後命令太監監視親王,把他種種行為回報給自己。太後越來越對恭親王有猜疑的心理,這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太後已經發現恭親王的權力很大,經常超越和挑戰自己的權威,于是決定告誡恭親王,讓他明白國家體制,不能僭越。人事大權,應該由太後決定,如果不合太後的意願,立即會遭到罷免。
太後一直尋找機會,直到執政的第四年,機會來了。有一天,恭親王在回答太後時,不合規矩地自己站了起來,這種行為是違反朝廷制度的。原先規定,只要是被召見的大臣,不能自己突然站起來,這是為了避免大臣有特殊的舉動危害皇帝的安全而特意設立的制度。太監稟報太後後,慈禧大聲說:“恭親王突然站起來,恐怕有別的用心,會對兩位太後帶來危險。”侍衛們聽到後進入大殿,把恭親王拉了出去。太後下了一道命令:
恭親王侵朝廷大權,濫舉妄動,罷議政王之位,開去軍機大臣及其他宮廷要職,總理衙門之差亦撤去。
這道詔令中還說了“恭親王辜負了朝廷的恩典,濫用權力,任用私人,因此應該被罷免”之類的話。
一個月之後,慈禧聽到國內外對于處理恭親王的行為有看法,她認為憑著自己的地位,不能被人隨意談論,于是下達一道詔令,以自己和東太後的名義,解釋了這件事情,主要是為了維護自己,掩飾當時的做法。
如果從實際情況來看,恭親王的這次受罰,對自己並不是都是壞事。七天之後,慈禧又以兩位太後的名義,下達一道詔令:
今恭親王既能領悟此意,改過自新,朝廷于內外臣工,用舍進退,本皆廓然大公,毫無成見,況恭親王為親信重臣,才堪佐理,朝廷相待,豈肯初終易轍,轉令其自耽安逸耶!恭親王著仍在軍機大臣上行走。毋庸復議政名目,以示裁抑。望其勿忘此日愧悔之心,益矢靖共,力圖報稱,仍不得意存疑畏,稍涉推諉,以副厚望。
同治四年( 1865 )的秋天,鹹豐皇帝的葬禮舉行。當時已經修建陵墓四年了,並把孝德皇後隨葬,孝德皇後是在鹹豐皇帝登基前一天去世的,她的靈柩暫時安放在城西大概七英里的一個寺廟中,距今已經15年了,主要就是為了和鹹豐帝一起合葬。修建陵墓和出殯的一切費用,耗資巨大。當時籌款很難,南方各省由于農民起義,軍費開支很大,不能再負擔這筆費用了。皇帝陵墓需要十兆錢,這筆錢不能靠地方,只能由內務府和各部的官員捐獻。
小皇帝和兩位太後都到東陵去,恭親王跟著陪同,他還負責修建皇陵的差使,以及籌款的事宜。這時太後並未對他過多苛責。皇帝的棺材用梓木做成,涂上厚厚的漆,上面寫一個“佛”字,送到陵墓中,底座裝飾了大量珠寶,陵墓是由上好石頭造成。以往要用嬪妃和太監殉葬,現在都用木頭和紙張做成人形替代,令這些人形跪在棺前,點燃巨大的蠟燭,和尚們開始念經,金圭、玉笏、珠串都放在棺木上面,其余一切珍貴的陳設,都放置在陵墓內。這些儀式結束後,關閉陵墓大門。到第二天,兩位太後下達詔令,嘉獎恭親王等人。而四年後,恭親王和東太後商量除掉慈禧的寵臣安德海,使慈禧大為難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