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君臣對
平定戰亂之後,曾國藩留任兩江總督長達四年,到現在湖南人還認為兩江總督是他世襲的職位。在這四年中,他只有在平定捻軍時到過山東一次,但時間不長。到同治七年( 1868 )時,曾國藩升為直隸總督。到京城後立即得到了召見,並被一位王公貴族帶領,入內覲見。小皇帝面向西邊坐著,兩位太後在後面坐著,慈安在左邊,慈禧在右邊。曾國藩這次被召見的經過,被記載下來,十分有趣,讀過之後,可以看到慈禧當時的神態。有關國家大事,慈安態度冷淡,凡是問答的話,都是慈禧和曾國藩完成,慈安並沒參與。曾國藩進入大殿後跪下,向前挪動幾尺,說:“微臣曾國藩敬請聖安。”說完後,脫掉帽子,磕頭謝恩,然後站起來,往前走幾步,跪在墊子上,離皇帝座位很近。
他們問答的話如下:
太後問他:“你在江南的事情都辦完了嗎?”
曾:“辦完了。”
問“湘軍都撤完了嗎?”
對:“都撤完了。”
問:“遣散了多少人?”
對:“遣散兩萬人,留下的還有三萬人。”
問:“哪些地方的人比較多?”
對:“安徽人比較多,湖南人也有些,不過只有幾千人,安徽人很多。”
問:“遣散得順利嗎?”
對:“順利。”
慈禧說完後,又問曾國藩以前的事情,還有他的家庭情況。過了幾分鐘後,曾國藩磕頭告退。在召見他之前,太後已經仔細看過奏折,召見的時候問的話簡明扼要。曾國藩退下後,太後賜給滿漢大臣肉食,並邀請他們聽戲。曾國藩有關加大建設直隸海軍、陸軍的建議,太後都仔細看了。曾國藩在直隸待了一年多,當時直隸總督駐在保定。因此天津教案,雖然難脫幹係,但不能都說是曾國藩的過失。這一年六月,南京總督馬新貽被刺死,朝廷下達命令讓曾國藩到南京任總督,調李鴻章為直隸總督,李鴻章在這個任上一共待了24年。當時曾國藩年紀已經大了,要求辭去自己江南總督的重任,慈禧不答應,並下達詔令:
兩江總督缺極重要。曾國藩前在江督任內,諸事辦理完善,最為相宜。近雖有目疾,該督可總攬綱要,無事瑣屑也。
曾國藩在京城過60歲生日,慈禧賞賜很多,並且寫了一首詩來顯示對他的寵愛。後來又贈給他一個匾額,上面寫著“國之柱石”四個字,還有一尊佛像,一把玉如意,一件花衣服,十卷江南的綢緞,十匹紗。曾國藩請示太後時,他們的對話是這樣的:
太後問:“你什麼時候從天津出發?”
對:“二十三號從天津出發。”
問:“天津事件中的首要分子是否已經伏法?”
對:“還沒有行刑,主要是聽外國領事說,俄國公使即將來到天津,法國羅大使要派人到天津查看,因此不能馬上處死罪犯。”
問:“李鴻章準備什麼時候處決罪犯?”
對:“我在二十三號夜里接到李鴻章的來信,他打算在二十五號處死罪犯。”
問:“天津的老百姓,現在是不是還是愛鬧事,不好管理?”
對:“現在百姓都已經安居平穩,不再鬧事。”
問:“天津府和縣級的官員在事發前都跑到順德,到底安的什麼心?”
對:“府縣官員一開始逃跑時,還沒有擬定他們的罪名,因此他們敢跑出去,後來派人告訴他們,已經把他們革除後交到有關部分處理,這些官員害怕了,開始從順德、密雲等地回到天津。”
問:“你現在的右眼視力怎麼樣,還能看見嗎?”
對:“右眼沒有一點兒光,看不見,左眼還行。”
問:“別的病怎麼樣了?”
對:“別的病好多了。”
問:“我看你站起來,下跪這些動作,精神還算好。”
對:“精神還沒有完全復原。”
問:“馬新貽這事兒真是奇怪啊。”
對:“是,這事兒很奇怪。”
問:“馬新貽辦事兒怎麼樣?”
對:“他辦事兒很穩重,也很認真。”
不久後曾國藩退下,後來又覲見。
太後問:“你在直隸練了多少兵?”
對:“我練了三千名新兵,前一任總督練兵四千,加到一起一共七千,準備再練三千,一共一萬人,和李鴻章商量過了,準備按我匯報的方法辦理。”
問:“南方練兵也很重要,洋人不能不防,你們要好好去辦這件事兒。”
對:“洋人的確要防,現在在海上打不過他們,只能想辦法防守,我打算在長江上險要的地方,修建炮臺,防范洋人的戰船。”
問:“能防住他們最好,這些洋人的教堂就經常鬧事兒。”
對:“教堂這些年到處惹事,教徒總要欺壓不信教的百姓,傳教士就包庇他們,領事官員包庇傳教士,明年法國和咱們換約,要在傳教這一款上仔細整頓。”
到十月份,曾國藩離開京城,以後就沒再回來,一個月後,曾國藩接下總督大印,先處理刺馬案,把刺客張文祥稍加審訊後就定下死罪。第二年夏天,曾國藩到各地視察,遊玩各處名勝。太平天國被平定後,國家興盛,人民安居樂業,曾國藩看到秦淮一帶,許多遊船,音樂聲不絕,他滿意地說:“我這輩子又看見太平盛世,真是高興啊。”到了十二月份,他進入總督府辦公,就是原先洪秀全的宮殿所在。
曾國藩再次來到江南,任期不長。在1872年春節時他暈倒過一次。幾天後,蘇賡堂河帥來了,曾國藩出去迎接,在轎子里讀經書,突然用手指向隨從,說不清話了。回去後自己寫日記:
余病患不能用心。昔道光二十六七年間,每思作詩文,則身上癬疾大作,徹夜不能成寐。近年或欲作文,亦覺心中恍惚,不能自主。故眩暈目疾肝風等症,皆心肝血虛之所致也。不能溘先朝露,速歸于盡。又不能振作精神,稍治應盡之職事。茍活人間,慚悚何極?
第二天又寫:
予精神散漫已久。凡遇應了結之件,久不能完,應收拾之件,久不能檢。如敗葉滿山,全無歸宿。通籍三十余年,官至極品,而學業一無所成,德行一無可許。老大徒傷,不勝悚惶慚赧。
到了第二天,看一個奏章,他又暈倒一次,然後囑咐大兒子曾紀澤,給他辦喪事要按照過去的規矩,不要辦道場。第二天他又看鄉試中的一篇文章,下午到花園里面遊玩,突然感覺不舒服,被抬到屋子里,坐著去世,享年62歲。當時記載,都說南京城中的百姓,在聽到曾去世的消息後都哭了。又說他死的時候,有很大的星星在城樓上隕落,朝廷上下知道後,都感到很難過,文武百官三天不上朝。太後下令,追述他的忠誠和做出的貢獻,在每個省都建立祠堂祭祀他,來表達朝廷上下對于他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