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品一直處于競爭狀態,從單一飲品到可替代飲品的出現,人有了多樣選擇。茶從酒飲、藥飲中脫穎而出,至今還在與可樂、咖啡以及其他飲品互較高下。
山珍海味,其實是美食江山的劃分。
飲品的國家主義
水是萬物之源。
華夏飲食,飲在食前。對後世影響至深的,莫過《呂氏春秋》
中記載廚神伊尹故事的《本味篇》。陸羽在《茶經》成書後,還不忘向這位老祖宗致敬,因為是伊尹提高了我們的飲食品質。
陸羽自豪地在自己打造的風爐上鑄出“伊公羹”與“陸氏茶”,他認為“陸羽茶”是可以與“伊公羹”相媲美的,或者說,陸羽 彌補了伊尹的遺憾——因為他居然無茶可飲!
“伊公羹”到底是什麼?
伊公就是伊尹,在華夏史里擁有許多個第一。他被譽為華夏有史以來的第一位謀士,第一名相。在他之後,謀士與君王有了聯袂出現的現象,就像我們熟悉的那樣——姜子牙與周武王、范蠡與勾踐、諸葛亮與劉備……有一次,伊尹與商湯說起天下最好的味道。
商湯說:“你說的那麼好,問題是按照你說的方法,別人也可以做出這個味道嗎?”
伊尹回答說:“咱們這是小國,不可能具備所有需要的廚料,但要是你做了天子就不一樣了,天天都可以吃到人間美味。”接著,伊尹開始了他的長篇大論。
世上常吃的有三類動物,生長在水里的有腥味,食肉動物有臊味,吃草動物有膻味。所以說呀,不管是惡臭還是美味,都是有來由的。
決定味道的首要條件是水,其次是木與火。
甘(甜)、酸、苦、辛(辣)、鹹這五味與水、木、火三材 關係很大,同樣的水,你燒九次就有九次的變化,次數越多變化就越多。
火候掌握得好,懂得調節大小火,通過不同的火勢就可以滅腥去臊除膻。這一關把控好了,做出來的食物才是原味,品質不會受到損害。
調和味道離不開甘、酸、苦、辛、鹹,什麼用多、什麼用少、怎麼用,都要根據自己的口味。說到鍋里的變化,那就非常精妙細微,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得明白了。若要準確地把握食物精微的變化,還要考慮陰陽的轉化和四季的影響。所以久放而不腐敗,煮熟了又不過爛,甘而不過于甜,酸又不太酸,鹹又不鹹得發苦,辛又不辣得濃烈,淡卻不寡薄,肥又不太膩,這樣才算達到了美味的極致啊!”
伊尹還強調說:“水之美者,三危之露,昆侖之井。沮江之丘,名曰搖水。曰山之水。高泉之山,其上有涌泉焉,冀州之原。”
如果以今天河北冀州為中心,那麼伊尹所言之水都來自西部。
所謂水往東流,源頭之水才是高品質的保證。歷代醫家多次強調這一觀點——好水在西部。
尹這個人,因為 《本味篇》
的記載成為了華夏的民間廚神,他拿廚房廚料來言說政治,是美食政治學、勵志學的開山鼻祖。老子的“治大國若烹小鮮”、莊子的“庖丁解牛”之類的言論,都是借“廚”
來總結美食政治與人生。
廚子不好惹。
陸羽發現,伊尹居然與自己有著一樣孤寂的身世。
傳說,伊尹一出生就是一個孤兒,因為在有莘國的伊水邊被養母侁氏發現,便取名為伊。又因無人知道其父母是誰,他自幼便被當做庖人來養,整個童年和青年時代,大部分時間在躬身務農。在許多人的論述中,伊尹是農家學派的創始人,在另一個譜係里,他還是最有名的隱士。這一點,我們在稍後的章節會具體談到,如果不理解這一點,就無法更深入理解陸羽的茶學。
在務農期間,伊尹花了很大的精力鑽研廚藝與堯舜治國術。
在有莘國與商國的和親中,沒有地位的庖人伊尹被當做陪嫁品送到了商國的地盤,因為他精于廚藝,便被安排到廚房工作。為了能見到商湯,伊尹設了個局引商湯上鉤。他在菜的烹調上大動手腳,要麼鹹得下不了口,要麼淡得無味。水準失常的飯菜終于引起了商湯的注意。
就這樣,伊尹得到與商湯面對面交流的機會。伊尹後來以驚人的廚藝和政治才華徵服了商湯,商湯把毫無地位的庖人一把提為執政大臣,輔佐自己成為新一代的天子。這個華夏史上最早的勵志神話造就了一個強大王朝的誕生,伊尹的一生,幾乎決定著商王朝的走向。他輔佐商代三朝,直到他百歲後去世。
孔子整理過的《周禮》里,最大的官員便是大廚子(冢宰),閱讀這本儒家經典之作,我們會獲得非常強烈的飲食印象。根據張光直的統計,負責王宮事務的近乎4000人中有2271人是掌管食物和酒的,比例高達60%。其中包括:162位“營養”大師負責天子、王後及王太子的日常飲食;70位肉類專家、128位廚子 負責“內宮”消費;128人負責外宮(即客人)的飲食;62位助理廚師、335人專職負責供應谷物、蔬菜和水果;62人專管野味;342人專管魚的供應;24人專門負責供應甲魚和其他甲殼類食物;28人負責晾曬肉類;110人供酒;340人上酒;170人專司所謂的“六飲”;94人負責供應冰塊;31人負責竹筍;61人上肉食;62人負責泡制食物和醬類調味品;還有62個鹽工。這其中還不包括各種酒監與酒政。
要治理天下,首先要過飲食關。“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物質與精神的關係,管子早有定論。只不過,在飲食這里,物質與精神二者被高度結合。當下,飲茶喝酒被納入大眾休閒文化的重要部分,正是得益于其他物質高度發展。從食物到品飲的過渡,其本身就是文明的一大進步。在漫長的歷史中,茶、酒是精神的奢侈品,並非人人都能享受其精神價值。
我們注意到這樣一個事實,後世大凡談論美食的文章,基本都脫離不開伊尹的美食論,能做的只是在細節部分縫縫補補罷了。
美食文章歷代不衰,得益于伊尹的貢獻。現在幾乎所有媒體都有與美食相關的欄目,說中國是一個崇尚吃的國度,一點也不為過。
所謂山珍海味,就是美食江山的劃分。一方有一方獨特的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