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日程先行:給孩子安全感與預期
我的雙胞胎女兒出生後,就一直伴隨著嚴重的疝氣和吐奶等問題,對我來說,照顧她們的確像是一個無盡的重負。好在我建立了一個日程表,可以讓我在充分滿足女兒們需要的同時,還能節省一些時間和精力。因為有了這個日程表,我可以在她們午睡的時候回復郵件、處理工作,甚至計劃出遊,當然了,這些都要在我不必忙于清洗她們吐在我頭發里的污物的情況下才能進行。
對于雙胞胎孩子的家長來說,使用日程表會更顯得尤為重要。為了確保所有孩子的需求都能得到滿足,多個孩子的父母更需要制訂一個日程表。而我作為一位醫生和育兒工作者,更是親自見證了日程表對于養育著不止一個孩子的家庭來說,有著多麼顯著的益處。
盡管有些家長認為,按照固定的流程來照顧孩子是錯誤的,但是事實卻正好與此相反。按照固定的流程照顧孩子,給孩子們提供規律的日程安排,會讓他們感到安全穩定,可以讓他們更加茁壯地成長。此外,制訂了日程表的家長還可以更快地留意到孩子們的需求,並能更快地回應他們。這不但可以讓孩子感到自己得到了理解,還有助于培養他們的自信心。
此外,對于幼童來說,日程表也是一個早期的基礎訓練。幼兒以及學齡前兒童們都很想要知道,在他們的世界里接下來要發生什麼。那些在成長過程中使用過日程表,並且有過受日程表安排約束體驗的孩子們,在入學以後會表現得更好。
安全感的四大支柱
無論年齡大小,當我們身處的世界是可以預知、能夠管理並且相互之間有所關聯的時候,我們就會感到非常安全。對于嬰兒們來說,一個熟悉的面孔、睡前的安撫、媽媽皮膚的氣味和安全的嬰兒床,所有這些會共同營造出一種放松的氛圍。在《我的世界發生了什麼事》這本書中,作者吉姆格林曼列出了他所認為的“形成安全感的四大支柱”,這些因素給了一個孩子生活中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並強調了安全的世界是什麼樣子:
● 第一,人物。安全感來自熟悉及可信的人,他們會始終如一地滿足我們的需要並且理解我們。
● 第二,地點。研究發現,當我們身處熟悉的秩序、情景、聲音和氣味之中時,就會感到很安全。
● 第三,程序。熟悉的程序會對我們起到安撫和穩定的作用,在這個未知的世界中給我們以保護。
● 第四,習慣。習慣不但可以幫助我們意識到大家是相互關聯的,讓我們知道下一步將會如何,還能創造出積極的聯係。
一個好的日程表包含了所有上述因素,形成一套日常生活規律,這種規律可以給嬰幼兒帶來所需的安全感。
靈活的新日程表
必須承認,在寫作本書的時候,我曾經想過不使用“日程表”這個詞。因為“日程表”給人的感覺是如此的生硬和消極,以至于我非常擔心家長們會因為看到這個詞而合上本書,或者更為糟糕的是,在使用了“日程表”之後,家長們會有理由辯解為什麼自己對孩子意圖的回應是這樣的不靈活、刻板以及不敏感。但實際上,日程表只是指導性的,目的在于給你和孩子帶來規律的生活習慣。在這個基礎之上,一個好的日程表還能幫助你鍛煉察覺和回應孩子意圖的能力。
說實話,我非常讚同按需喂養,但與此同時,我也認為實現這一目標的最好途徑是:在了解她的生活節奏,理解她意圖的基礎之上,盡快給孩子形成一套屬于她自己的飲食規律。戒酒者互助會告訴戒酒者永遠不應該讓自己太餓、太累或者太生氣。這個建議同樣適用于孩子們。如果你想為孩子建立一個日程表,可以參考下面的提示:
1. 不要拒絕給饑餓的嬰兒食物。
2. 不要喚醒熟睡中的嬰兒。
3. 不要忽略嬰兒的啼哭。
總之,我們制訂日程表的目的在于使孩子感到更為舒適和穩定。剛剛來到這個嘈雜世界的新生兒非常渴望感受到安全,而幼兒們也需要擁有秩序感和控制感。日程表的作用正在于此。
寶貴的日程表
很多按需喂養孩子的家長都有這樣的誤解,那就是他們認為每一次啼哭都是饑餓的信號。就拿最近發生的一個例子來說,我和朋友瑪麗準備共進午餐,當我們在餐館里準備入座時,她的女兒艾米莉哭了起來。“三十分鐘前我剛剛喂過她,”瑪麗一邊說一邊把乳頭放進女兒的嘴里,“她怎麼會又餓了呢?”十五分鐘後艾米麗又開始哭了起來,條件反射般地,瑪麗又喂了她一次。這種情況在不到一個半小時的時間里至少反復了三次後,我提醒瑪麗也許是餐廳的環境對于艾米麗來說過于吵鬧了,或許我們應該換一個相對安靜的地方。而當我們一走出這個嘈雜的餐館,艾米麗就立刻安靜平和了下來。這個例子充分說明,沒有一個固定的喂養安排容易使孩子的意圖遭到曲解,家長會認為孩子的每一聲啼哭都是想要更多的食物。
為了適應不同寶貝的需求、生活節奏和年齡段,你所制訂的日程表應該是個性化的,這個計劃也應該適合母乳喂養。《飲食、睡眠和排便》的作者、兒科醫生斯科特科恩博士推薦家長們採取“二四法則”。這個法則的主要內容就是:在你的寶貝剛剛出生的頭二到四個月內,你可能需要每隔二到四個小時喂她一次,每次通常需要喂二到四盎司的牛奶。在了解了這些,並對孩子的饑餓程度和狀態進行了仔細觀察之後,你就可以根據孩子的需要,慢慢引導她建立起規律。
從最初開始,當孩子看起來饑餓、疲勞或者煩躁不安的時候,你就應該記錄下來。在日記本或便簽紙上做記錄,有助于你記住一些細節和了解孩子的行為模式。應當以寶貝個人的生物鐘為基礎,建立她的作息時刻表。在本書的附錄3中,你可以查找到其他家庭所使用過的時刻表,也包括我自己使用過的時刻表。你可以從中挑選一個最為合適的,再根據孩子獨有的個性和需求,創建一個屬于她的時刻表。
安排好的日程表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首先,你可以根據孩子不斷變化的需求來做出相應的調整。其次,它還要能給你盡可能多的時間來應對各種突發事件。舉例來說,假如你知道孩子有可能在某個時間段吃午飯,就可以提前準備一份飯、一瓶牛奶或者事先計劃好準備喂母乳的地點,從而給每一個參與照顧寶貝的人都帶來更為輕松愉快的體驗。理想的日程表應該具有可預見性、對孩子需求的適應性、讓人樂在其中、目的明確、有組織性、便于執行、層次分明等諸多優點,就像你的孩子一樣寶貴。
建立日程表的三種不同方法
我把那些過分使用日程表管理孩子的家長稱為“嚴格的控制”。他們嚴格按照時間表生活,經常會對孩子造成傷害。他們往往熱衷于在日程表內增加更多的安排,而不去理會孩子的真正意圖。與孩子們的切實需求相比,嚴格遵循日程表的安排對他們來說更為重要。在這個問題上,還存在著另外一類走向極端的父母,我稱之為“意圖受控者”,因為這類父母會完全被他們的孩子所控制。毋庸置疑,這些家長的目的是好的,但是對于他們的孩子,特別是對年齡較小的孩子來說,由于在日常生活中缺乏基本的規劃,往往很難形成生活規律。這類父母,諸如我上文提到的瑪麗,由于缺乏日程安排的概念,還會把許多本來與進餐無關的信號當成孩子對食物的需求。而在這兩類之間的父母,我稱之為“可貴的日程表執行者”,他們能在孩子的需求和計劃安排之間找到恰當的平衡點。
日程表類型一覽表
應該給孩子建立日程表的其他八個原因
信不信由你,無論你提出多麼特別的問題——比如喂養問題、不規則的睡眠或者誤診的疝氣——通常都可以由一個規律的日程安排來解決。
——《嬰兒耳語的奧秘》的作者特雷西霍格
如果到現在我還沒有說服你,那麼就請你看看下面這些更好的理由,讓它們來說服你開始制訂一個日程表吧。
1. 日程表可以促進孩子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寶貝們都不喜歡驚喜。作為家長,能夠給予孩子們的一份最為寧靜的禮物就是:給你的小嬰兒提供持續一致的有條理的生活。如果你的寶貝總是能享有飯後的擁抱,或者總是在臨睡前聽一個故事,她就會慢慢建立起一些預期。她會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她預期要得到的是什麼。這種可預期性會提升她的安全感,並讓她確信這個世界是可以預測並且可靠的。在《積極的管教:三歲之前》一書中,作者簡納爾遜、謝麗爾歐文和羅斯林安達菲寫道:“生活中日程安排的節奏性和重復性,幫助小家夥們有了晝夜的感覺。當一個孩子所需要的東西能夠得到滿足,並且日常生活可以按預知的方式進行的時候,她就會感到安全,進而可以去學著信任他人和周圍的世界。”
以上內容同樣適用于幼兒,他們同樣需要規律性和可預見性。缺乏規律的日程安排會讓孩子變得脾氣暴躁、不知所措,而給他們提供規律和可預測的生活則可以大大減少孩子發脾氣的次數。能夠知道吃、睡、玩的具體安排會讓幼兒們感到十分安心。你可以試著告訴孩子每一天將要發生什麼,你們的計劃是什麼。在我們家里,每天早上起床和穿衣服時,我們經常談論當天會發生什麼事。我們會一起談論周末是哪一天,我們要參加什麼活動,我的女兒們會見到什麼人以及會有什麼不同尋常的事情發生。除此之外,我還建議你在孩子會說話之前就這樣去做。
2. 日程表可以幫助孩子調節生物鐘。建立一個包括吃飯、睡覺、活動在內的規律的時刻表,有助于調節孩子的晝夜節律。根據《睡到天亮》的作者約迪明德爾博士所述:“嬰兒無法自己記錄時間,因而他們需要我們通過一天的活動來設置生物鐘。”他們需要每天在基本相同的時間就餐,在基本相同的時間睡覺。保持孩子生物鐘的一致性,他們就會很快很容易地入睡。
一個位于大腦深層的區域——下丘腦,調控著寶貝體內的生物鐘,它負責控制孩子們的激素水平、食欲、血壓以及其他基本功能。實際上,人體生物鐘的運行比一般的時鐘慢了大約十分鐘。換句話說,如果任其自行運轉,人體將花費二十四小時十分鐘完成一個完整的二十四小時周期。不過,在每天早上身體蘇醒的時候,生物鐘都會自動進行重新設置。因此,如果孩子的日程安排僅僅是關于昨天的,她在今天將會重新開始。
然而,如果孩子的飲食、睡眠、活動經常混亂,它就會脫離靈敏的生物鐘控制,並且會導致其他生理節律紊亂。這意味著她有可能在一天之中不可預測或不恰當的時間感到饑餓和疲勞。如果再有著不良的睡眠習慣,這些紊亂還會阻礙孩子身體的各項機能協調發揮作用。
3. 日程表有助于理解孩子的意圖。如果沒有一個時刻表,就很容易誤解孩子的哭聲,初為父母的家長更容易如此。比起經驗豐富的父母,他們往往更容易焦慮。根據多數專家的估算,嬰兒一天平均哭三四個小時。據托馬斯科勒姆研究組報導,一個六周大的孩子通常每天最多哭四個小時。由于自己的情緒和焦慮感,你聽到孩子的哭聲時間越長,就變得越難明白她需要什麼。在我的雙胞胎女兒們疝氣和吐奶等問題而大哭不止時,我個人的經歷正是如此。
嬰兒哭的時候大多數家長都會去查看是否尿布臟了,如果不是這樣,他們則會喂孩子一些食物。哭是表達饑餓的最後一種信號。如果你的孩子確實因為饑餓而哭泣,這意味著你可能已經錯過了之前更微妙的暗示,如咀嚼手指、做吸允動作或嗚咽。很多孩子並不餓,但需要被抱著的舒適感或吸吮時的平靜感,因此會想要奶瓶或乳房。有時刻表的媽媽可能會指著鐘表說:“你通常都在中午吃飯,但是現在還有半個小時才到十二點呢。看起來你今天餓得早了一點。”然後可能會選擇早點喂孩子。或者她會說:“難怪你會哭!我們午睡得太晚了。”並把孩子放到嬰兒床上。可以看出,時刻表有助于更容易地弄清楚寶貝為什麼在哭。
造成嬰兒哭的原因有很多,比如:
● 過度刺激
● 不想做一件事(如脫衣服或洗澡)
● 感覺有壓力
● 無聊
● 尿布濕了或臟了
● 感覺太熱或太冷
● 感覺疲倦
● 感覺饑餓
● 感覺口渴
● 感覺脹氣
● 腹部絞痛(疝氣)
● 吐奶
● 需要擁抱
● 長牙
● 不知所措
● 疼痛(包括從尿布疹到頭發把手指緊緊纏住了等任何疼痛)
● 疾病
● 重大發育變化
另外,還需提醒你注意的是:如果寶寶的啼哭異常的頻繁,聲調比平時都高,或者伴隨著發熱、皮疹以及任何其他疾病的跡象,應該立即打電話給兒科醫生。
4. 日程表能防止產生睡眠問題。越早建立良好的睡眠習慣,孩子的成長就會越好。美國兒科學會對接受睡眠問題治療的三歲孩子進行的研究發現,84%的孩子從嬰兒時期開始就存在睡眠問題。另一項關于大學生睡眠問題的研究也得出了類似的結果。根據《解決孩子的睡眠問題》這本書的作者理查德費伯博士的研究,他認為:“如果兒童沒有可控的日程表,就可能會產生睡眠問題,而各種行為問題也會接踵而至。”
睡眠問題,或者睡眠缺乏,被認為與幼兒所表現出的大量問題有關,如注意力持續時間短,無法全神貫注,記憶力差,學習障礙,煩躁,攻擊性行為,合作性差,易怒、失眠甚至肥胖等。2006年,澳大利亞的一項研究驗證了睡眠時間與7∼15歲兒童體重超重之間的關係。結果顯示,與每晚睡眠時間為10小時的孩子相比,每睌睡眠時間少于8小時的孩子超重的比例要高310%。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由于睡眠缺乏,孩子體內的某些激素水平發生了變化,如瘦素、胃饑餓素、胰島素、皮質醇和生長激素等。這些激素水平的變化會影響體內的能量平衡機制,進而導致體重出現問題甚至是超重。
為了預防可能產生的睡眠問題,著名睡眠專家吉爾斯皮瓦爾和詹妮弗瓦爾德布格,在他們的《快速睡眠法》中建議給孩子提供“優質睡眠營養”。意思要確保孩子獲得優質的睡眠和所需的睡眠量。孩子早期培養的良好睡眠習慣可能會伴其一生。
5. 日程表能促進孩子健康成長。始終如一的日程表可以建立起一個促進生長的最佳睡眠和飲食模式。據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院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專家雪莉蒙羅所說,有計劃喂養可以更好地控制喂養量。這對于新生兒和早產兒尤為重要,因為他們的胃非常小,無法容納很多食物。太長時間沒有喂食的嬰兒會過度饑餓,然後往往過度進食,從而導致吐奶的問題。健康的嬰兒得到了正確的喂養後就會更容易進入深睡狀態,從而促進體重的健康增長。如果新生嬰兒不能進入深睡眠狀態,而是經常處于活躍和清醒的狀態,她就會消耗許多額外的熱量,從而妨礙其健康地成長。
去喚醒一個熟睡的嬰兒聽起來像是無稽之談,但蒙羅認為,有時確實需要去喚醒新生兒。一個正常健康的新生兒在饑餓時就會從深睡眠中醒過來。但有些嬰兒,包括黃疸兒、早產兒、體溫偏低的嬰兒,可能無法自己醒來,即使是在一個非常需要喂食的時間。蒙羅建議不要讓新生兒的睡眠時間一次超過四到四個半小時,從而確保嬰兒及時進食,得到成長所需要的所有營養。如果孩子不能被正常喚醒進行喂養或在喂養上遇到了問題,應該去咨詢兒科醫生。
6. 日程表能提高孩子的注意力並促進學習。一個簡單的、可預測的日程表能讓孩子預測到即將到來的活動,使她的大腦把重點放在更高層次的學習上。例如,當她知道晚飯總是在洗澡之後,就不會再擔心沒人喂她。這就可以讓她安心地來學習你在給她洗澡時唱的字母歌。
擁有良好睡眠習慣的孩子注意力集中並能更好地學習,這也得益于規律的時刻表。特別是午睡,已經被證實可以調節注意力,這對學習至關重要。午睡的孩子能較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力,與那些沒有午睡的孩子相比,他們更少表現出煩躁的情緒。孩子的活動需要大量的能量,滿足這個需求的最好方法之一就是充足的睡眠。睡眠能讓孩子離開充滿刺激的外部世界,得到休息並補充能量。這種休息能使孩子更有效地吸收新的信息。據《快樂兒童的健康睡眠習慣》的作者馬克威斯布魯特博士介紹:“午睡後,嬰兒在平靜、清醒的狀態下會學習得更好。”
與普遍看法相反,隨著孩子的成長,睡眠的重要性並不比認知能力的重要性要小。在阿維薩德博士的一項研究中,他將四年級和六年級的孩子隨機分成兩組,其中一組每個夜晚比正常時間多睡三十分鐘,另一組則少睡三十分鐘,實驗連續進行三個晚上,在這之後,他的團隊再對孩子們的神經生理功能進行測試,結果差距十分巨大。薩德博士發現:“缺少一個小時的睡眠相當于損失了兩年時間里認知能力的發展。”換句話說,缺乏睡眠的二年級孩子的表現相當于幼兒園的孩子。直至成年初期,兒童的大腦一直都處于不斷發育完善狀態,尤其是在夜晚睡眠時間里。基于以上原因,研究人員得出結論:睡眠時間的損失對兒童的影響似乎遠遠高于成人。
7. 日程表能幫助孩子為上學做好準備。適應家庭生活的規律有助于孩子更好地適應外部世界,尤其是那些即將上學的孩子。奧爾登家不讚同使用日程表或者安排日常生活的固定程序。他的父母是受過良好教育的伯克利大學的畢業生,在他們成長時,他們的父母要求他們嚴格按照日程安排生活,因此對于自己的孩子,他們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在奧爾登的家里,沒有具體固定的就寢、起床、吃飯或遊戲時間。在幼兒時期,奧爾登會猛擊冰箱來代表他餓了。到了晚上,他有時睡在兒童床上,有時睡在父母的床上,這並不是因為在奧爾登家全家人本來就睡一張床,而是因為父母讓奧爾登自己做出所有的選擇。
對于奧爾登來說,上幼兒園這件事存在著相當大的問題。由于他從來沒有受到過作息時刻表的約束,讓這樣的孩子去遵守老師的指導、參加班級活動,以及從一個活動過渡到另一個活動都是非常困難的。這些在沒有時刻表制約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在遵守規定方面都會出現困擾,並認為其他孩子也有這樣的問題。對于奧爾登來說,在入學前的無論什麼時候,他的每一個突發奇想和願望,都會得到滿足,而在入學以後,這樣的成長經歷會導致他產生巨大的社交障礙。
奧爾登是一個典型的在沒有時刻表的家庭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因此,很多幼兒園會詢問父母孩子在家中的日常活動安排。這樣,就可以看出哪些孩子可能會無法適應幼兒園的正常活動安排了。
8. 時刻表能讓你更有計劃並且更好地照顧好自己。艾莉森來找我咨詢的時候,她的女兒傑登才五個月大。艾莉森無疑是一個樂于奉獻的母親,但是她並不相信日程表的作用。自從女兒出生後,艾莉森就變得極端與世隔絕以及嚴重的抑鬱,而她不太明白自己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狀況。當我詢問艾莉森與女兒每天的生活安排時,我發現她的生活可以說是完全不可預知的。顯而易見,傑登也是過著這樣的生活。由于傑登的入睡、醒來、吃飯或者玩耍從來都不會在同一個時間進行,因此她的睡眠質量非常差,而她的媽媽艾莉森已經有五個月都沒有良好的睡眠了。由于不知道什麼時候傑登需要回家睡覺和吃飯,所以艾莉森覺得她和寶貝不能離開家一步。自從女兒誕生後,艾莉森就沒有再和丈夫出去約會過,也沒有在晚上和朋友出去玩過。實際上,艾莉森已經成為一個奴隸化了的母親。
當艾莉森通過自己的努力克服了對于使用日程表的抵觸情緒,我也幫助她消除了一些關于日程表的誤解後,她的生活改變了。艾莉森給傑登建立了一個日程表,改善了孩子的睡眠,同時自己的睡眠也變好了。日程表讓孩子的飲食變得規律,這減輕了艾莉森的煩躁情緒,也緩解了她的抑鬱症狀,讓她能夠走出家門有計劃地休息一下了。
被譽為“親子教育之父”的威廉西爾斯博士告訴大家:“你應該建立一個適合寶寶的日常生活安排,而不是讓寶寶來適應原有的生活節奏,這樣你就會從生活中獲得很多的快樂。寶寶們都是可以培養出習慣的。他們在白天的活動越具有可預見性,他們在夜晚就會越安靜。”建立一個具有預知性的作息時刻表,不僅會使我們有時間更好地與家人共處,還能給家長更多的時間來處理諸如回電話、洗澡、準備膳食等家務。不論你多愛你的孩子,都要明白午睡僅僅是一個小時的離開時間,但這能幫你度過接下來的兩個小時,而不會被孩子搞到發狂。按照已確立的時刻表,保姆、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也可以來照顧寶寶,這樣會使他們更快樂。
重大變化
我承認我不喜歡變化。似乎總是這樣,我剛剛為女兒找到一種合適的日程安排,她身上就開始發生新的重大成長變化,而我則需要根據這些變化來調整她的日程表。許多改變的發生也許是完全不可預知的,但有一些改變你是可以預見的。但它們絕不是準則,因為每個孩子的情況都不一樣。在為你的孩子制訂日程表時,請咨詢兒科醫生,以確保日程表適合孩子的發育。
孩子從嬰兒到5歲期間一些可以預見到的成長里程碑
專家的意見
多胞胎和時刻表
初為人父母的家長們在照顧多胞胎時似乎特別忙亂。在夜以繼日的照料過程中,多胞胎父母很難做到有條不紊地“按需喂養”孩子們,但是合理的日程安排能夠把你從日復一日的重復活動中解放出來,並能讓你對寶寶們什麼時候需要什麼東西做到心中有數。事實上,任何年齡的孩子都需要一個時刻表,這樣你就能更清楚地了解什麼時間需要喂養寶寶們、給他們換衣服和洗澡(這也給了孩子們一些控制權,使孩子們能更好地合作和參與)。一個合適的時刻表會讓你感到放松和幸福,同樣也會讓孩子們自然而然地明白他們的需求將會得到滿足。
——蘇戴瑞森,雙胞胎問題專家,“寶貝的第一課”的教師以及六個孩子(其中包括一對雙胞胎)的媽媽
更多內容請訪問網站www.babiesfirstclass.com
關于時刻表的五種誤區
通常是出于很多誤解,一些家長會不太願意給孩子制訂作息時刻表。但大多數的家長還是可以對此有重新認識的。
誤區一:時刻表是刻板的。時刻表不應該是刻板的。父母應該建立一種適合寶貝的日常活動方式,讓寶寶去適應某種特定的安排。一些家長喜歡以時間為基礎來做安排,而另一些家長則喜歡以活動順序作為依據。例如,《嬰兒耳語的奧秘》的作者之一特雷西霍格建議建立以下活動順序:飲食、活動、睡覺,此後則是“你自己的時間”。有些家長計劃孩子的第一次小睡是醒來後的兩小時,因為他們知道寶貝做不到超過兩小時不睡。雖然順序和可預測性是重要的,但是偶爾,也會有睡過頭或是在生日派對上待得比預期晚一些的時候。
誤區二:你可以控制孩子的睡眠。你無法強制孩子入睡,但你可以“把握住原則”。換句話說,你應該按日程表的時間安排把孩子放在她的嬰兒床上,這樣即使你並不是真想讓她入睡或她選擇不睡覺,你還是給她提供了休息的機會,並能讓她知道接下來要發生什麼。
孩子花費在搖籃里的時間也是有價值的,因為這給了她一個獨處的時間和機會去學習如何娛樂自己,這是對抗無聊、孤獨和自卑的一種方法。無論對你還是孩子本身來說,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具備能夠在一個安全的地方獨自玩耍的能力變得日趨重要。一個從嬰兒時期就在練習獨自玩耍的孩子,在你做飯的時候不會需要你或者電視來娛樂她。她會滿足于坐在小床上“閱讀”或玩玩具。
誤區三:你可以控制孩子進食。作為父母,你的職責是給孩子提供適合其年齡的有營養的食物供她選擇,而不是僅僅讓她去吃或者控制她吃多少。你無法控制孩子的體重或體質。事實上,你越是試圖讓孩子提高或者降低體重,你的計劃就越有可能適得其反,更有甚者還可能發展為飲食問題。每天到了吃飯的時間,無論孩子是否餓了,你都必須提供給她可吃的東西,而在這之後,你就可以基本放手不管了(有關營養問題的更多探討請參考本書的第12章)。
誤區四:寶寶長到六個月大時才需要建立日程表。孩子形成生活規律越早,你和她的相處就會越愉快。當談到如何為嬰兒建立日程表的時候,特蕾西霍格說:“當她們每天都在相同的時間里以相同的順序吃飯、睡覺以及玩耍的時候,她們的神經係統就會運轉得很好。”從出生開始,由于日常活動方式的不同,嬰兒的饑餓模式要麼變得有規律可循,要麼就會變得反復無常。艾蓋瑞在他的《成為聰明的寶寶》這本書中說道:“饑餓調節機制(消化和吸收)的運作,就好像它有一個被習慣強化了的代謝記憶一樣。”大多數專家,特別是支持母乳喂養的專家,都建議在孩子三到四個月時制定日程表。但很多家長,包括我自己在內,是能夠在孩子更小些的時候就掌握孩子的生活規律並建立日程安排的。
誤區五:如果讓寶寶按照日程表活動,她會哭很長時間。寶寶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被忽視,疝氣、吐奶等問題都會讓她大哭一場。借鑒前面介紹的珍貴的時刻表來安排孩子的日程,並不意味著可以忽略孩子的生理規律或者讓她一直哭。相反,日程安排不僅要能滿足孩子的需求,更要能在孩子需求出現之前預測到它們。
從最初開始:學會睡眠
根據斯皮瓦克和瓦爾德布格的觀點,讓孩子進行睡眠學習或者說睡眠訓練,實際上是在教孩子掌握一項自我撫慰的技能,這樣她就可以在白天打盹或者夜間睡眠時,都能獨立入睡或者在醒來後重新睡著。
在寶寶不足四個月或不到14磅重時,她的身體發育還不夠成熟,因而無法進行睡眠訓練。但在這之後,父母就可以通過訓練孩子睡覺來幫助孩子,同時也幫助自己在晚上睡得更好。根據瓦爾德布格的觀點,這個時候寶貝開始意識到外部的世界,也經常會在睡眠過程中醒來。這時你可以讓孩子去做一些之前不能做到的事情,比如在孩子醒著的時候,你可以把她放到嬰兒床上,這樣她就可以學習如何自己入睡。
在頭四個月左右,家長需要了解兩個重要的睡眠訓練方法。第一,她們需要建立夜間睡眠習慣。第二,父母必須幫助孩子明白白天睡眠和夜晚睡眠的區別。夜間喂養的時候,聲音低些,最好在半暗的燈光下進行。白天喂養的時候,則可以聲音大些,並在光線充足的地方進行。
孩子神經係統和身體發育到足夠成熟可以進行睡眠訓練的時候,許多家長仍然不願意這樣做,因為他們害怕孩子會大哭不止。在及時回應孩子的意圖和教會孩子學會自我撫慰之間尋找平衡點,對于父母來說是件有挑戰的事。進行睡眠訓練的過程中,孩子哭的原因通常有兩個:(1)她還不懂得如何撫慰自己;(2)她拒絕改變。不過,為了讓她學會獨立入睡這項必備的技能,讓她哭一會兒也是在所難免的。
西爾斯博士忠告父母:“使用這些訓練方法,可能會讓你無法及時回應孩子的意圖,特別是在孩子哭的時候。”睡眠訓練不是讓父母對孩子的哭聲一直不做回應,而是在有限的時間里用不傷害孩子的方式,幫助家長教孩子學會自我撫慰。最後,睡眠訓練對于家長來說也很有好處,因為它有助于你的孩子學習睡眠和自我撫慰,給你更多時間來休息。畢竟生病之後,得到了充分休息的父母更有耐心和熱情來照顧孩子。另外,不能休息的孩子就不會很好地發育,也就不能茁壯成長。
專家的意見
關于夏令時
提示一:
1. 將時鐘前調
(1)在孩子平常就寢的時間里,把他放到床上(例如,晚上7:30。)
(2)在午夜,把所有時鐘往前調一小時(調至淩晨1:00。)
2. 如何在早上叫孩子起床
(1)如果你要制訂一個新的起床時間(如早上7:30),就可以讓孩子繼續睡覺(睡到7:30),但孩子的感覺會像早上6:30。如果孩子仍然處于需要白天小睡的年齡階段,他將會推遲他的小睡時間和就寢時間一小時,睡眠循環也會推遲一小時。
(2)如果你想保持孩子日常生活規律,就要在他正常的起床時間(如6:30)叫醒他,並且確保他的正常時刻表順利執行。這樣孩子將會少一小時的夜間睡眠時間,但幾天後,孩子就會適應新的時刻表。
提示二:
1. 調回時間
(1)在孩子平常就寢的時間里,把他放到床上(例如,晚上7:30)。
(2)在午夜,把所有時鐘調後一小時(比如,在晚上11:00)。
2. 如何在早上叫孩子起床
(1)清晨,你的孩子將比平時早一小時醒來,家長要和他一起起床(例如,早上5:30)。
(2)讓你的孩子調整回原來的時刻表的關鍵所在:
●對于小睡的孩子:保持他清醒直到正常的小睡時間。
●如果你的孩子不再午睡,保持他清醒直至夜晚,不管他是否累了或者發脾氣,直至恢復常規的就寢時間。
在三到四天內,你的孩子就應該能順利地調整到新的時刻表。
在這之後,你要做的事就是堅持下去!
——吉爾斯皮瓦克和詹妮弗爾德布格,睡眠星球的創始人和《快速睡眠法》的作者
更多內容請訪問網站www.SleepyPla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