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孩子睡眠發展的里程碑

時間:2012-09-27 22:07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孩子睡眠發展的里程碑

  1. 新生兒。新生兒一般每天需要16個小時的睡眠。在這個年齡段,需要讓寶寶學會的最重要的事就是分清白天與黑夜的差別(你的寶寶越早知道夜晚是要睡覺的,白天是要進行活動和保持清醒的,你就能越早獲得整夜的睡眠)。這個階段里,父母要面對的最典型的困難就是,新生兒極少在一段時間內睡眠超過三到四個小時,並且兩次睡眠的間隔不會超過兩個小時。

  2. 三到六個月。在這個階段里,嬰兒通常每天需要14∼15個小時的睡眠時間,其中9∼10個小時在夜晚。根據斯皮瓦克和瓦爾德布格的看法,你的寶寶也許在這個階段會抗拒第三次小睡,並開始從一天小睡三次慢慢轉變為兩次。在這個階段里,你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建立寶寶規律的就寢時間和小睡時間,並形成一個入睡流程。此時,父母面臨的最典型的困難就是教會寶貝如何自己入睡。民德爾的研究表明:“他需要自己學習入睡,只有這樣,他才能在自然睡醒時(在每個晚上,所有的寶貝都會自然醒來2∼6次),可以在沒有你的協助下自己再次睡著。”

  3. 六到九個月。就像前面幾個階段一樣,這個年齡段的寶寶們也有著類似的睡眠需求和問題。然而,在這個年齡段,許多孩子身上會出現分離焦慮現象,他們可能會在睡眠中間醒來,然後又難以入睡。當寶寶的認知發展到重要里程碑的時候,經常會出現睡眠紊亂現象。而在這個年齡學習新知識的興奮感,會讓寶寶更加難以入睡。

  4. 十二到十八個月。在這個年齡段的寶寶一般需要14個小時的睡眠時間,其中11個小時在夜間,並且白天的小睡也開始由兩次轉變為一次。隨著像走路這樣的發育里程碑的出現,在這個階段的最後時期,孩子們還會出現抗拒小睡,甚至是抗拒正式入睡的情況,這些都是正常的現象。

  5. 十八到二十四個月。這個年齡段的幼兒們一般需要夜間11∼12個小時,加上白天1∼3個小時小睡的睡眠時間。在這個年齡段里,孩子們會開始嘗試維護自己的獨立權以及考驗家長的心理極限。而這兩者結合起來,會讓家長們感到非常難以應付。家長們可以在正式的入睡時間之前,嘗試給孩子一個既保持你的底線同時又讓她感覺舒服的選擇。還可以允許她在兩個可接受的選擇中挑一個,讓她有一種控制感,但是也要注意不要給予她太多的選擇。

  對于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來說,最危險的事就是爬出嬰兒床。如果她表現出要爬出來的跡象,你可以把床墊放低些或者加裝一個嬰兒床幃,當然這要在兒科醫生同意這樣做是安全的前提下。你要密切地觀察她,移走任何可以當做梯子的床上玩具。還需要提醒你注意的是,孩子能夠爬出嬰兒床並不意味著要為她更換普通床。大多數嬰兒睡眠專家建議至少等到孩子三歲時再把嬰兒床換為普通床。

  6. 二十四到三十六個月。在這個年齡段里,大多數孩子都需要11∼14個小時的睡眠時間,其中包括在白天一到三個小時的小睡。有一些孩子在六歲的時候,還保持著下午小睡的習慣,而另外一些孩子則在三歲左右的時候就不再這樣做了。國家睡眠基金會發起的調查顯示:仍然保持一天一次小睡的兒童比例如下:

  ● 三歲:57%。

  ● 四歲:26%。

  ● 五歲:14%。

  ● 六歲:2%。

  在這個年齡段,妨礙孩子高質量睡眠的最大問題就是她的好奇心、活躍的想象力以及考驗家長們心理極限的渴望。在這個年齡段,幫助她順利完成從日常活動向睡眠的轉變,關鍵在于保證作息時刻表的執行,以及建立一個良好的就寢流程。

  建立良好的就寢流程

  盡早開始形成規律的就寢流程是非常重要的,在理想狀態下,最好在孩子出生後三個月內就開始進行。整個就寢流程可以使用15∼60分鐘的時間,隨著孩子的成長,這個時間可以有所調整。這個流程包括了一係列發生在孩子入睡之前的可預見的事件,所有這些信號都會給她形成一個提示,那就是:你上床休息的時間到了。

  隨著孩子們的成長,讓他們去睡覺常常會變得相當困難。造成這種不願睡覺現象的原因,總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八個:

  1. 就寢意味著分離。

  2. 幼兒們不想停止各種活動而去睡覺。

  3. 家長們要求孩子就寢的命令,讓他們感覺受到了控制。

  4. 幼兒們還想繼續玩耍。

  5. 他們一個人待著的時候感到焦慮。

  6. 他們會害怕一些想象出來的東西(怪物、鬼魂等)。

  7. 他們在狀態轉換上有困難。

  8. 他們害怕去睡覺會失去控制權。

  建立夜間就寢流程,最主要的目的是把孩子從一個清醒、警覺的狀態調整到安靜的狀態,形成對睡眠的積極聯想,這樣不僅可以讓孩子感受到和父母的親密融合、減少焦慮、建立安全感,還能緩解孩子的不確定感。這種就寢流程可以培養孩子的親密感,能夠讓孩子很有安全感地進入夢鄉。

  有效的就寢流程必須:

  ● 具有一致性和可預測性。

  ● 是令人平靜的,不涉及任何身體活動、不講可怕的故事,也不收看電視節目。

  ● 持續15∼60分鐘。

  ● 每天晚上在相同的時間結束。

  ● 開始和結束都在孩子的臥室。

  ● 包括過渡和溫和的提醒。

  ● 輕松愉快,讓孩子樂在其中。

  建立一個具有一致性的良好的夜間就寢流程會在無形中引導著孩子,讓她知道現在是該去睡覺的時間了。你可以結合孩子的年齡和喜好,選擇下列一些活動,幫助孩子建立一個有效的夜間就寢流程。而其中最重要的原則就是:讓孩子在相同的時間里,以相同的順序做相同的事情。

  嬰兒:

  ● 給嬰兒按摩

  ● 更換尿布

  ● 母乳或奶瓶喂奶

  幼兒:

  ● 講故事

  ● 刷牙

  ● 談論今天發生的事情

  ● 透過窗戶看星星

  ● 喝水

  ● 蓋好被子

  所有年齡:

  ● 擁抱

  ● 洗澡

  ● 調暗燈光

  ● 聽輕松的音樂

  ● 穿上睡衣

  ● 讀一本書

  ● 唱舒緩的歌曲

  ● 做禱告

  ● 晚安吻

  晚飯之後,就是我與兩個兩歲半的雙胞胎女兒——昆西和門德斯——的晚間就寢流程,這個流程發生在她們的房間里,一般使用45分鐘的時間。在這個時候,我的兩個孩子已經洗完澡並且換好了睡衣。首先,每個孩子都會挑出一本書讓我來讀。接下來,我就坐在地板上,讓兩個孩子坐在我的腿上,給她們讀書。然後我就調暗燈光,開始播放“晚安音樂”(我們選用的是《金色夢鄉:一個父親的搖籃曲》)。而在此時,我的一個女兒——比如說,昆西——就已經有些困了,她會靜下來讓我在搖椅上抱著她(每天晚上,媽媽首先抱誰的順序是輪流的)。我在抱昆西的時候,門德斯通常會坐在附近的地板上“讀”書。這個過程是不會被打斷的。我會給昆西喝點水,之後和她聊天,比如她今天一天是如何度過的,明天會做些什麼或者其他任何她喜歡談論的東西。快結束的時候,我會給她一個過渡信號,比如提醒她說:“媽媽一會兒就不抱你了,你該去抱抱奶奶了。”(或者是去抱抱爸爸,這取決于是誰和我一起進行這個就寢流程,或者是否只是我自己在做。)然後昆西就會到其他人那里。我就開始抱著另一個女兒門德斯,喂水,聊天,不受打擾地做同樣的事情。在入睡之前,她也同樣會去爸爸或者奶奶那里抱一下。這一切都完成之後,我就會把兩個女孩都放到她們的嬰兒床上,還要分別詢問她們還想和我說點什麼。為了緩解孩子們的分離焦慮,在這個過程中我還設置了一個環節,那就是溫和地提醒她們:媽媽就在附近。在這之後我就看著她們,不斷說著她們要我說的話,並提醒她們該睡覺了,最後說我愛你,並祝她們晚安。在我自己一個人和孩子們完成就寢流程時,順序基本是一樣的。在孩子們太小,還不能獨自一人坐在地板上時,我會把還沒有抱過的那個孩子先放在嬰兒床里,給她幾本硬紙書看。

  雖然這一連串可預見的事件聽起來可能有些刻板,但它們其實是非常有趣和愉快的。由于每個人都知道下一步會發生什麼,所以不會產生任何爭論,而且尤為重要的是,我的每一個孩子都擁有了和我(或者他們的父親以及其他長輩)一對一的相處時間。在這個過程中,我的孩子們能夠根據她們自己的意願做出選擇,比如她們想讀哪本書,而在入睡之前,她們還會事先得到預告,這也會讓她們轉換到入睡的狀態變得更加容易。作為父母的我們,通過進行晚間的就寢程序,真切地感受到了一段與孩子們相處的美好時光,我們所有人都很期盼這一過程的到來。

  修改日程表的幾點建議

  正如特蕾西霍格所說的那樣,在理想的情況下你會“按照自己的意願開始日常活動”。但是,即使你從來沒有使用過日程表,現在開始建立一個也為時不晚。一開始,你可以為一天開始和結束的時候安排一些活動。即使你的孩子尚未學會說話,也請你務必與她分享新的計劃。請注意不要一次做太多的改變。你可以嘗試從小的改變做起,每隔3∼7天給你的孩子添加一個新的習慣或活動,增加的幅度主要取決于她對改變的反應如何以及這個改變本身有多大。

  在你制訂新的日程安排或者重新調整現有日程表的時候,可以考慮以下幾點建議。這些建議有的涉及現有習慣的延續和維持,有的則是關于睡眠的,因為良好的睡眠是建立時刻表的基礎。

  1. 寫下你的日程安排表,並把它一直貼在大家都能看到的地方,最好是貼在廚房或是孩子的臥室或浴室里。這樣不僅可以保證孩子的其他看護人也能方便地看到,還有助于讓每一個人都能按照這個流程行事。

  2. 隨身攜帶一個筆記本,隨時記錄下孩子的睡眠和飲食習慣,這樣你就可以很方便地根據孩子需求的變化,來調整日程表的內容。

  3. 每天都在同樣的時間段叫醒孩子,誤差不要超過半個小時。

  4. 無論是每天的正式就寢還是日間的小睡,都應該盡量保持在同一個時間、同一個地點來進行。

  5. 為了保證高質量的夜間睡眠,孩子白天最後一次小睡的時間不要超過下午4點。

  6. 在周末也要保持與平時一致的日程表,甚至包括起床的時間。

  7. 在執行日程安排表的過程中,為了保證連續性,如果出現孩子反對的情況,請以溫和、充滿愛心而又堅定的方式執行下去。

  8.不要搖晃著孩子入睡,尤其是在孩子6∼12周之後。哄孩子入睡會讓孩子產生依賴心理和對睡眠的負面聯想(而在良好的就寢流程中,孩子則是完全清醒地參與整個過程的。)。

  9. 在就寢流程中,只給孩子提供可被接受的選擇,例如你可以詢問孩子:“你想穿紅色睡衣還是藍色睡衣?”

  10. 不要問無意義的問題(也就是你實際上並不期望或者想要得到回答的問題),比如:“你現在想去睡覺了嗎?”

  11. 當嬰兒們已經昏昏欲睡而又還沒有睡著的時候,把他們放到床上,這樣做,可以讓他們漸漸學會獨立入睡。

  12. 因為較早的就寢時間是獲得高質量睡眠的關鍵所在,所以即使你加班回家晚了,也不要讓你的孩子也跟著晚睡。

  13. 注意保持孩子房間的溫度在最為舒適的華氏68∼72度之間,以減小嬰兒猝死綜合徵的風險(更多關于嬰兒猝死綜合徵的信息,請參見附錄4。)。

  14. 請告訴你的孩子第二天她將會做什麼,讓她對未來有所期待。

  關于計劃

  一旦孩子有了足夠的語言能力可以和你交談,你就可以開始和他聊一聊怎樣才能安撫自己以及如何解決睡眠問題了。父母應該觀察孩子做什麼事可以讓自己平靜下來,做什麼事不能。這種自我安撫方式應該包括三件孩子能獨立完成,幫助自己進入睡眠的事情。比如,對一個十八個月大的寶貝——威爾,我建議他使用安撫奶嘴、泰迪熊和毛毯來安撫自己。每天晚上入睡前,他的媽媽都會提醒他這樣做。在白天他們還會不斷談論這種做法。如果威爾在夜里睡眠上出現了問題,他的媽媽也會提醒他按照自己的方式來解決。這種不斷的提醒和談論在幫助威爾學會自我安撫方面,有著巨大的作用。雖然有很多次,這種方式還是不能滿足威爾的所有要求,他還是需要媽媽來幫忙,但是在大多數情況下,威爾的自我安撫方式能夠幫助他獨立入睡。

  讓生活更有條理的十件事

  提前規劃和預先準備是成為一位有條理的家長的關鍵所在。你可以嘗試去做下面列出的十件事,來讓你的生活變得更輕松:

  1. 將日程安排表一直貼在牆上,最好是你隨時都能看到的地方。

  2. 在你喂奶或者擠奶的地方,提前準備好你可能要用到的所有東西。

  3. 保證外出包中備有足量的幹凈尿布、紙巾、防曬霜,多套替換衣服以及不易變質的零食等。

  4. 在白天孩子小睡的時候,準備好食物和幹凈的盤子及奶瓶。

  5. 如果孩子需要使用奶瓶、吸嘴杯或者吸管杯來喝牛奶,提前準備好一到兩天的分量。

  6. 在睡前提前把早餐桌準備好。

  7. 如果你喝咖啡,提前準備好咖啡壺。

  8. 在晚上把孩子第二天穿的衣服提前準備好,可以讓較大的孩子們幫助弟弟妹妹來挑選衣服。

  9. 準備一個物品購買清單,這樣可以使每次的購物更有效率。

  10. 大量購買經常需要使用的物品,如尿布、護臀霜、洗發水和防曬霜等,這樣既可以滿足你的日常使用,又可以獲得更為優惠的價格。

編輯:劉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