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從出生到六個月

時間:2012-09-27 22:03   來源:中國臺灣網

  從出生到六個月

  嬰兒在出生後一段時間里,發出的聲音都是無意識的。因為她還沒有意識到,她有能力影響你或者通過溝通可以滿足她的需求,這時嬰兒的聲音大部分僅僅是身體的自然反應。但出生後不久,嬰兒將開始意識到,聲音可以產生影響,她可以利用這種聲音與你溝通。

  在這一階段,第一個激動人心的典型標志就是“交互的微笑”。這種互動的姿態通常出現在有人做了些吸引孩子注意力的事情的時候,比如對她微笑、做鬼臉或者與她交談。嬰兒通常在四到六周時會有這種回應,這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現象表明孩子的大腦發育正常,她可以看見近距離的事物,對物體有感應,並能對此用微笑回應。這是早期溝通的第一步,為未來的發育奠定了基礎。

  兩個月左右大的嬰兒開始會咿咿呀呀。這種發聲的遊戲是她嘗試學習如何使用她的嘴、舌頭和喉嚨來創造聲音——相當于演講前的排練。有趣的是,世界各地的嬰兒,即使是那些被拐賣到別處的嬰兒,雖然接觸到的語言不同,但在這一年齡段的表現方式都是一樣的,即咕咕地發聲。孩子咿呀學語的聲音多少與你對她這種發聲的注意力有著直接關係。那些注意回應並鼓勵孩子發音的父母會聽到更多的孩子的反饋,從而,幫助孩子更多地學到語言技巧。

  在三至六個月的階段,寶寶應該能夠分辨聲音,並能針對聲音的位置轉頭。她應該也能發出興奮的聲音或表達不愉快,還能咿咿呀呀,發出類似說話的聲音。

  在這個年齡段,還有一些其他的標志:

  ● 在有人和孩子說話時,她會變得安靜或者微笑。

  ● 能聽出你的聲音。

  ● 能使用不同的哭聲來表示不同的需要。

  ● 眼睛能夠隨著聲音而移動。

  ● 當你的眼神從孩子身上轉移到一個物體時,她的視線會跟著你眼睛方向的變化而變化。

  ● 會發出表達高興和不高興的聲音。

  六到十二個月

  在這個階段會有兩件最令人興奮的事情,那就是“花樣翻新的咿呀學語”和手勢。這兩個標志都意味著孩子認知能力的跨越式發展,並將在語言發展方面更進一步。

  在六至九個月期間,孩子們通常開始模倣大人的說話方式,發出長短不一的長音或短音。這種元音和輔音的混合被語言學家稱為“花樣翻新的咿呀學語”,聽起來就像一連串的句子,但實際上正是對成人平時說的帶有語音語調的句子的模倣。我的雙胞胎女兒處于這個階段的時候,我經常聽她們用嬰兒的方式彼此交流,看起來她們好像真的在與自己或對方深入地交談。在這個階段,如果把兩個來自不同國家的嬰兒放在同一個房間里,他們咿呀學語時語音語調的差別已經足以讓你清楚地知道他們來自哪個國家。

  九至十二個月期間的嬰兒通常能夠用搖頭表達“不”,用揮揮手表達“再見”,可以指著想要的東西以及伸手去夠東西了。有時,手勢會和咕噥的聲音相互配合。指向所要的東西和做手勢的能力表明孩子進入了使用手語的最佳時期(具體內容請參見本書第6章)。在這個年齡段,孩子能主動與你進行溝通並吸引你的注意。她能表達無聊、沮喪、憤怒等情緒,或者是對你進行回應。孩子能夠用手去指、尖叫和打手勢將她自己感興趣的東西表達出來與你分享。對于孩子而言,這是一個巨大的飛躍,因為這表明她有了一個最基本的對因果關係的理解能力,甚至是思考能力。

  在這個年齡段,還有一些其他的標志:

  ● 會傾聽他人說話。

  ● 喜歡捉迷藏類的互動遊戲。

  ● 能分辨出表示常見物品的詞。

  ● 能回應簡單的問題或命令,比如:“到這兒來”或者“你還想再要一些嗎”。

  ● 甚至能夠使用幾個基本詞匯。

編輯:劉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