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來時,無數次想象著威尼斯的美麗,覺得威尼斯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市。但是當我們一路走到聖馬克廣場之後,才發現這座城市沒有想象中的神奇和美麗,反而給我一種過度商業和破爛的感覺。破破的房子、破破的小橋、臭烘烘的河道,有些地方的河水還發青發綠,唯一覺得還好的是河上沒有漂著任何垃圾。不過即便如此,我也很難想象當地人是如何生活的。
到威尼斯的人一定會想乘座迷人的岡朵拉(Gandola),可惜它的價格並不便宜,半個小時要價100 歐元。不過這也可以理解,旅遊城市全世界都一樣。即便不坐岡朵拉,還是有別的辦法享受到Gandola 風情的,那就是去乘搭當地人坐的Traghetti,它的外形與Gandola 沒什麼區別,上滿十人左右就開船,每人不過才1 歐元船費而已。
至于主島臨街所售賣的各種商品,比羅馬的物價高出很多!不過要購買正宗的意大利貨,意大利北部的海港城市熱那亞倒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除此之外,距離威尼斯市中心不遠的地方,也有一個選擇正宗意大利貨的好去處。
露宿米蘭火車站
按照原定計劃,今天晚上在距威尼斯僅15 分鐘車程的小鎮Venezia Mestre休息。但攝像機的失竊和對威尼斯的失望,讓我起了早點離開意大利的念頭。可惜從威尼斯前往瑞士蘇黎世的火車必須要等到深夜才有,等的時間太長了,我還是經米蘭中轉吧,至少不用等待那麼長的時間。
當售票窗口里的意大利老頭把我寫著意大利語“蘇黎世” 的便利貼給我退回來時,我還是不相信今晚已經沒有了從米蘭前往蘇黎世的火車。惟恐他沒有理解我的意思,于是我又用英語詢問了一下,坐在里面的老爺子看了看我,用意88 出發,才能到達第三章 環球之旅——西南歐89大利語向我嘀咕了兩句,結果我啥也沒聽懂。我知道再問下去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還不如我自己去找火車時刻表呢。在旁邊牆壁上的時刻表上仔細地找了半天,最後我的確有點垂頭喪氣,最早的一班火車還真是在第二天早上7:30開出,看來意大利真是熱情好客,我不想留下都不行啊!
走在米蘭這個世界時裝之都的大街上,富有意大利色彩的時裝海報鋪天蓋地。據說米蘭的女孩是全意大利最迷人性感的,個個都像是剛從時裝雜志上走下來的。但又累又困的我實在沒興致欣賞美女,唯一的想法就是想趕緊找一家旅館,美美地睡上一覺。
在火車站附近的廉價旅館區,接連走了七八家旅館都告客滿。撥打米蘭青年旅館的電話,也直接宣告了希望的破滅。搞的我特別好奇,今天到底是什麼日子? 怎麼旅館的生意如此火爆? 在路過火車站拐角處的4 星級酒店Michelangelo 時,我抱著最後一絲希望走了進去。這是一棟棕紅的高樓,對面還有一個叫做希爾的中餐自助餐廳,價格僅20 歐元一個人,不過因為時間的原因也關門打烊了。雖然心里做好了“大出血”準備,可惜連個“出血”的機會都不給,全部滿員。
走出酒店大門,我一看手表,都已經12 點多了。看到這個時間,我心想算了吧,今晚是沒戲了,再找幾個小時,就算找到,也到了該退房走人的時間了。
幹脆今晚也學一次歐美同學,去睡一夜火車站吧,這也算是一份旅途體驗。于是,今夜米蘭火車站的候車室里多了一位環遊世界的普通中國人,那也是我在整個環遊世界的旅途中,惟一睡火車站的一次。不過能睡在這樣的火車站里,也不失是一種幸福。
住在別墅里的乞丐
瑞士聯邦最大城市蘇黎世位于阿爾卑斯山北部,是全歐洲最富裕的城市之一,連續多年被評為世界上" 最宜居城市" 之一。市中心的班霍夫街則與美國紐約的華爾街齊名,同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富有的街。
也無怪乎瑞士財大氣粗,就連瑞士的火車都與意大利有天壤之別。車廂里不僅窗明幾凈,而且十分安靜,與乘坐意大利火車時的嘈雜與臟亂簡直是兩個世界。
抵達蘇黎世車站之後,換乘站臺最左側的58 號線火車,在WOLLISHOFEN 站下車,穿過鐵路大約走10 分鐘,就到了SYHA HOSTEL。一切安排就緒之後,我就開始對這座吸引了科學巨人愛因斯坦、核物理的創始人之一的沃爾弗同?波里、音樂家瓦格納、大文豪歌德、小說家托馬斯?曼以及列寧等名人來此定居的城市開始了遊覽。首先我使用PASS 坐上S10 線前往海拔871 米的蘇黎世最高點Uetiberg。站在這里,舉目遠望,長達40 多千米的蘇黎世湖猶如一彎新月倚在市區的東南端,蔚藍色的天空映著碧綠的湖水,湖邊綠草如茵,林木蔥蘢。
在回來的路上,我發現在這座中世紀與現代化相結合的城市里竟然看不到任何污染。一棟棟漂亮的廠房看起來就像療養院,而在廠房旁邊豪華小別墅里住的卻全都是藍領工人,更讓人羨慕的是就連貧民和乞丐也都住進了由政府免費提供的現代化公寓中。看來瑞士高標準的生活質量確實名不虛傳。
“我免費給再你加點飯吧”
逛遍了蘇黎世最繁華的班荷夫大街、瑞士國立博物館、市立美術館、蘇黎世歌劇院和創建于1833 年的瑞士最大的大學——蘇黎世大學等景點之後,于晚餐時間我回到了旅館。一進到一樓餐廳,久聞的香味頓時飄進了我的鼻子,定睛一看,哇!太出乎我的意料了,沒想到今天的晚餐竟然是雞蛋炒飯!再一細瞧,窗口里面的三個女孩正在熱火朝天地用純熟的漢語聊天呢。本來我就饑腸轆轆了,再一看到還有如此的美食,立刻胃口大開,馬上就要了2 份!
趁著一個女孩給我打飯的空隙,我才知道原來她是來瑞士學習酒店管理的學生。提起酒店管理這個專業,在世界酒店業內,瑞士的酒店管理學校可謂名聲赫赫。尤其是創建于1893 年的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學院(EHL),那可是世界上第一所酒店管理學院,與美國康奈爾大學並列世界酒店管理專業第一。在當今全球16家大型酒店集團中,有9 家酒店集團的總裁或者董事長是這家管理學院的畢業生,號稱酒店業的“西點軍校”。學院培養出來的中、高級管理人才是世界上各酒店最歡迎的才俊。但是據我所知這個學校的學費也是近乎天文數字,能夠有機會在這里就讀的學生絕非平頭百姓,而來自中國大陸的學生更是鳳毛麟角,怎麼這幾個姑娘不在學校讀書,跑到這里來做廚娘了呢?
看到我滿腹疑惑的樣子,她告訴我她們正在這里實習。實習?在這里實習?不在著名的星級酒店實習而到這個小小的青年旅館來實習炒飯?聽我這麼一問,她立刻有些不好意思,眼圈也有點發紅。這時她身後的一個女孩說話了:五星級酒店哪會讓我們去實習?能找到這個青年旅館已經不錯了,最少還能有地方吃飯和睡覺。聽她這麼一說,更進一步增加了我的好奇,于是在老鄉的招牌下我與她們聊了起來。
原來以酒店管理專業著稱于世的瑞士,近年來吸引了大量中國留學生,大部分留學生的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進入瑞士酒店管理學校學習。看到這個巨大的商機之後,一些當地精明的商人與國內一些不法中介相互勾結,打著所謂“瑞士酒店管理學校”的“金字招牌”,許諾出種種“美麗的謊言”,把一批接一批的中國留學生帶到了這里,《圍城》中的“克萊登大學”若幹年後又出現在了瑞士。實際上在全瑞士,除洛桑酒店管理學校外,能夠得到瑞士聯邦承認以及中國教育部認可的酒店管理學校鳳毛麟角,具體信息大家可以登錄教育部的網站進行查詢。
“一下車,我就知道自己受騙了”,我面前的這位19 歲的東北老鄉告訴我,“學校根本沒有任何校舍,我們住宿和上課的地方只不過是兩所普通的民居,更誇張的是一開始上課的時候竟然連黑板都沒有!” 說出這話的時候,她有一些激動,90 多名同學清一色來自國內,可學校老師包括校長在內一共才只有3 人。
常常是一個老師教數門課程,最多時一人兼課數量多達四五門!我們使用的所謂教材,其實不過是一些復印的講義。一年之中我才上了4 個月的課,學了整整一個學期的酒店服務,倒現在我連開酒瓶、擺酒杯都不會,酒店業的知識居然還是零。
上次回國為這事還被同學嘲笑了半天。
“那你們的英語或者法語進步的快嗎?”我問她。“還進步呢,我們平常待的地方簡直就像是中國人的“集中營”。”另外一個女孩插話道,“我們8 個人住在一間小屋里面,與來的時候中介告訴我們學校的住宿條件是5 星級酒店的水平,平常連我的襪子都有人洗簡直是天壤之別。身邊同學都來自中國,聽的、說
的、看的全是中文,英語又並非是瑞士的本國語言,連這里的電視我們都看不懂。加上又處在一個相對閉塞的環境中,與當地瑞士人根本沒有什麼交流,校長和老師又表現出明顯的歧視,你說我們的英語能有進步嗎?”
我真的很吃驚,“那你們的學費不是白交了嗎?”“是啊,我們一年至少20 萬的學費,我爸媽都是工薪階層,這些錢都是他們省吃儉用省下來的,家里的積蓄本來就不多,有的時候還不得不向親戚朋友去借,現在這樣我都不知道怎麼和他們講。”一直沒有說話的一個女孩幽幽地說道。“那你們的實習工資呢,能幫助你們一些嗎?”我問道。“算了,別提這個實習了,一提就讓人生氣!”
我的東北老鄉快人快語,“中介來之前給我們的許諾可好了,什麼‘實習時掙的錢付學費綽綽有余’,‘學成後還能獲得瑞士工作許可,能進瑞士高級酒店工作’等等,實際按照瑞士法律,學酒店管理的外國學生畢業後必須離開瑞士,再加上我們的語言,留下來工作的可能性幾乎為零。我們賺的這點辛苦費,也就是能讓我們別餓著,還不如瑞士的失業工人領的救濟金!”
說到此處,幾個女孩子忽然抽泣起來,一下子我也不知道說什麼好了,剛剛還覺得胃口大開的雞蛋炒飯,此時也讓我無法下咽了。“那你們下一步有什麼打算嗎?”我心里一下子對她們充滿了同情。“哎,我也不敢把這邊的事情和我爸媽講,就算講了他們也幫不了我,反而還讓他們擔心,走一步看一步吧,我打算先找一個語言學校去學法語。”最後說話的女孩子語氣黯然地說。“你呢?”我問我的東北老鄉,“我?還沒有想好,回去和留下都是兩難,算了,實在不行,我就找個瑞士人嫁了,管他是什麼人呢,只要能讓我獲得在這里的居留就行了。”
她忽然笑了起來。
聽她一笑,我卻笑不起來。忽然覺得自己是如此的弱小和無能,根本給予不了她們什麼樣的幫助。就在我連聲嘆氣獨自傷感的時候,東北女孩反而安慰著我說:“沒關係,一切都會好起來的,我免費再給你加點飯吧。”我搖了搖頭,此時一丁點兒吃飯的情緒都沒有了!
讓看不見的時間成為看得見的流逝瑞士的國土面積很小,加上交通非常發達,火車到發站的時間都可以用來對表,分毫不差。從蘇黎世開車,一個多小時之後,瑞士最美麗、最富有詩情畫意的旅遊城市——盧塞恩就到了。
“盧塞恩的這片水,這群山,這藍天,給我那樣強烈的美的刺激。我全身蔓延著某種神秘的焦慮,某種雜亂的不可名狀的感情,以至使我想抱住某人,緊緊地抱住他,搔他,掐他,並做出某種超常的舉動。”這是大文豪列夫?托爾斯泰在小說《盧塞恩》里對這座位于羅伊斯河出口與四州湖匯合處城市的真摯描寫。正如大文豪所描述的那樣,擁有悠久歷史的中世紀古城盧塞恩被群山環抱,其城市中浪漫的盧塞恩湖深邃湛藍,被微風吹皺的湖面嫵媚動人,再加上秀美的阿爾卑斯山與中世紀的建築相互映襯,風景如畫的美景讓人感覺倣佛是在夢境里。這里成為了影星奧黛莉?赫本、大文豪雨果以及馬克?吐溫等天之驕子的夢中之地。他們都對這座被稱作“上帝寵兒居住的城市”大加讚頌,使全世界的人們對這里充滿了憧憬和向往。
走出盧塞恩火車站,沿著比拉居斯大街西行,城市中的主要景點都在附近。小城不大,走路即可遊遍,隨處可見中世紀的教堂、塔樓、巴羅克式的建築以及噴水池,倣佛使人置身在中世紀。盧塞恩最著名的建築,當數斜跨在湖面上的那座建于13 世紀初名為卡貝爾的木橋。站在湖邊,數百米長的卡佩爾橋,在光線變換的旋律中散發出夢幻般的色彩,讓人如醉如癡。秀美的盧塞恩湖將城市一分為二,隔為新舊兩區。午後的陽光照耀在湖面上,與湖邊露天咖啡座里的情侶以及長椅上喂食天鵝的老人,構成了一副精美絕倫的畫卷,為盧塞恩平添了一分寧靜之美。
欣賞完盧塞恩的美景之後,街道兩旁大量的鐘表店引起了我的興趣。大家都知道,瑞士本身就被譽為“鐘表王國”。這是因為在16 世紀末,由于法國的宗教鬥爭導致了一場大屠殺,導致追隨加爾文的胡格諾派教徒紛紛逃到瑞士,由此帶來了制造鐘表的技術。這種法國技藝和瑞士當地的金銀首飾業相結合的技術,就是瑞士制表業的前身。早期的鐘表制造者不僅僅是一名工藝大師,更懷著一種近乎狂熱的熱忱,務求令鐘表在外形及性能上達致完美,之後這種技術逐步發展,由日內瓦向瑞士其他地方慢慢擴散,直至今天在瑞士遍地開花。鐘表本是用于計時之器,由于一分一秒的積累,讓看不見的時間成為看得見的流逝。
在逛過這家位于湖邊的表店之後,讓我頗感吃驚的是這家表店中的售表小姐不僅全是國人,而且店內的顧客也全是國人,一個老外也沒有,成為了一家在瑞士的“中國店”。更為蹊蹺的是這店內出售的手表沒有任何價格標簽,最終的成交價格全憑客人“砍價”,這在明碼實價的瑞士似乎有點不可思議。而在店中與小姐選表的國人中,很多人西裝革履,都喜歡購買“亮眼”的名表,“金色、鑲鑽、超薄、剛面,”價格至少在10 萬元以上,成為了這些人選擇的標準。這與西方人的購表觀截然不同,美國前總統小布什佩戴的是一塊價值50 美元的天美時表,而現任總統奧巴馬的最愛則是價值325 美元的JORG GRAY 6500 係列,沒有哪
一位領導敢帶著名表。
在中國一塊用來計時的手表,卻被賦予了很多復雜而微妙的功能。也許它是官員向上級和公眾標榜自己清廉的符號;也許它是向商人和同僚展示自身權利和地位的秘密武器;也許它也是壓垮貪官的最後一根稻草。當我帶著這些感慨走出店外,發現門口停著的一輛接一輛的旅遊大巴車上,坐的全是同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