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暴飲暴食等于慢性自殺

時間:2012-06-18 11:42   來源:中國臺灣網

  “每餐七分飽”、“少食多餐”、“永不吃飽”是飲食養生的金科玉律,任何一次暴飲暴食,都相當于慢性自殺。

  歷來科學實驗都證明:時常半饑餓的動物命長得多,精力充沛;相反,餐餐吃飽的動物不但活動能力大減,而且多病早死。

  每個人都有這樣的體會,吃得過飽之後就會有昏昏欲睡的感覺,警覺力、創造力及工作效率都會降低。餐餐七成飽是維持身體最佳狀態的方法,更會使你長期身壯力健,祛病延年。

  餐餐只吃七成飽=心臟年輕十年。

  人的胃、腸及所有其他器官的工作是有一定規律的,其承受能力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違反了它們的工作規律或超過了其承受能力,其功能就會受到影響,同時導致疾病發生,嚴重者可影響壽命。

  醫學研究顯示,過飽飲食後,胃腸道血液循環增加,以促進胃的消化功能。人空腹時其胃腸道的血容量佔人體血總容量的10%左右,飽食後,胃腸道血容量可達到人體血總容量的30%,如此多的血液在胃腸道里,其他器官如心、肺、肝、腎、大腦等,自然會出現血液供應不足的現象。

  飽食還會導致心肌缺血和肌肉缺血。心肌缺血表現為心跳無力、心律緩慢、胸悶氣短、頭暈,有心血管病的人將會加重病情。尤其是高脂肪飽餐並飲酒,極易引發心肌梗死。肌肉缺血則使肌肉中的大量乳酸不易代謝,肌肉松弛無力,使人感到十分困倦疲乏。

  《黃帝內經》雲:“胃不和則臥不安。”吃得過飽導致脾胃不和、宿食停滯,或胃腸積熱、胃失和降。脾為心之子,病累及母,致使心神不寧,使人難以入睡而出現失眠。尤其是晚餐過食或吃夜宵後,即使入睡,身體依然忙于消化代謝吃進去的大量食物,因此需要比正常人更長的睡眠時間才能消除疲勞,而且醒來依然感覺困乏。特別是暴飲暴食,不僅會損傷胃腸功能,引起消化不良、胃炎和胰腺炎,而且突然過飽還可導致急性胃擴張,引發猝死(撐死),這是十分可怕的事情。

  唐代大詩人杜甫之死就是一個沉痛的例子。杜甫在安史之亂平定之後,從四川回老家時突遇洪水猛漲,被困在洞庭湖里,當地父母官聞訊後送去許多酒肉,杜甫在饑餓中暴食,結果這位詩壇巨星就這樣隕落了。

  經常飲食過度,肝臟為處理過剩的營養就要拼命地工作,久而久之就會不堪重負,出現肝功能異常。

  人進入中年以後,飽食所攝入的能量超過肌體代謝能力,體內抗氧化繪的活性大大降低,身體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會慢慢減弱。當自由基產生過多時,人體抗氧化與氧化的速度的平衡被打破,必然引起正常細胞加速退化、變性,加速人體衰老。

  美國的一項實驗顯示,老鼠每天減少30%的食量所換來的結果是延長30%的生命。也有研究發現,一個瘦人的心臟可能比胖人年輕10∼15年。 

  人在飽腹狀態下,體內營養積聚過剩,導致細胞膜增厚,使吞噬細胞和淋巴細胞的敏感度降低,免疫力下降,從而加速衰老。因此說,損害健康的最大原因正是飲食過量。

  “飽食眾疾催人老”的道理,足以讓堅持大快朵頤的人們冷靜下來,從而選擇健康節制的飲食方法。切記:“任何一次暴飲暴食,都等于慢性自殺。” 

編輯:劉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