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飯量不只是胖人的事。不論是中青年人還是老年人,不論有沒有肥胖症,控制飲食至少會使你遠離代謝綜合徵的侵擾。研究熱量與衰老超過50年的悉尼大學教授亞瑟?埃弗瑞特說:“不論大人、小孩,就是沒有任何肥胖症狀的人,也應從現在開始減少食量。”他認為,如果做不到減少20%的飯量,那也至少該減少5%,飯吃七八分飽就要停止進食了。
以往大家都覺得,吃飯時有了飽的感覺才可以放下筷子,其實這時早已超標了。長期讓自己處于飽的狀態,人體對食欲的調控機制就會慢慢失靈,對飽的感覺會變得遲鈍,就會陷入越吃越胖、越胖越吃的惡性循環。
在我國,在外就餐的人和家庭越來越多,由此導致的熱量攝入超標也是我們面臨的最嚴峻的問題。可以說,只要你在外面吃飯,熱量超標就是必然的。2002年的《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報告》顯示,有1/4的職場人士每天都會在外就餐。與此同時,中國居民的超重和肥胖率合計也超過了23%,雖然不像美國那麼多,但也為慢性病提供了大批的“儲備軍”。
既然在外就餐不可避免,而9200萬糖尿病患者、1.6億血脂異常患者(2007年數據)、超過2億的高血壓患者的健康又迫在眉睫,我們在加強營養教育的同時,更該督促餐飲和食品制造企業發揮責任心,為大眾提供小份的菜品和小包裝的食品。同時,就個人而言,應根據運動情況來調整飲食的量。基本不運動的人,就該在嘴上省省了。
從古至今,流傳著許多限食養生的諺語:“少吃多滋味,多吃傷脾胃”、“少吃香,多吃傷”、“欲得小兒安,需帶三分饑和寒”、“每餐八分飽,保你身體好”、“要活九十九,每餐留一口”,等等。中外許多長壽的健康老人幾乎都遵循“不飽食”這一科學的飲食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