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陸路交通四通八達

時間:2012-06-20 20:06   來源:中國臺灣網

  奢香修路

  洪武十七年(1384年),在南京金鑾殿上,朱元璋看著跪在地上的一個彝族女子。此女年紀不大,不到30歲,長得秀麗端莊,儒雅中透著一股倔強。她就是著名的彝族女首領奢香夫人。她14歲(1375年)嫁給貴州宣慰使靄翠為妻。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靄翠病逝,奢香代其幼子襲貴州省宣慰使職。

  朱元璋看著她,笑道:“奢香夫人此來,難道就是為了告馬曄嗎?”

  奢香夫人回道:“大明皇帝萬歲!臣自洪武十四年襲宣慰使以來,領兵協助潁川侯傅友德、永昌侯藍玉、西平侯沐英剿滅段氏及蒙元殘余,統一雲南。我族人願為萬歲效犬馬之勞,萬歲對我等也洪恩備至。萬不想都指揮使馬曄竟對我裸衣笞打。漢人有句話叫,士可殺不可辱,馬曄如此侮辱我,我等族人決不答應。我與宣慰同知劉淑貞皆為女子,似這等侮辱是問漢族女子該如何?”

  朱元璋面帶殺機:“馬曄如此害我,我決不輕饒!”

  奢香夫人聞聽,喜極而泣:“萬歲皇恩浩蕩!”

  朱元璋聽罷,微微一笑:“奢香夫人,我一定為你做主,以‘開邊釁,擅辱命婦’的罪名捉拿他。但馬曄也是朝中大臣,今我抓他為你申冤,爾有何報之?”

  奢香夫人聞聽,思考了很久,回答道:“萬歲自登基以來,廣開道路,以便世人通行。今我皇如此天恩,我必帶族人將貴州修得四通八達,與內地交通自此無礙。”

  朱元璋聞聽霍然站起,朗聲笑道:“奢香夫人此舉于國有大功,休說一個馬曄,就是十個,我也殺得!”

  事後,馬皇後又在禦花園款待奢香夫人。臨走前,奢香夫人又獲得了大量的金銀、絲織品、香料等賞賜。

  一百多年後的某一天,有一位正值壯年的書生,走在茂密的山林中,踏著亂石與枯草,並且時不時地捂著屁股。此人身材高挑,用今天的尺子一量,大概得有一米八,瘦削的長方臉因為長期營養不良而兩腮深凹,兩條細長的眉毛顯得有些女性化,紅紅的薄薄的嘴唇包裹著兩排潔白的牙齒,高高的鼻梁上是一雙鳳眼,顯示出此人必是睿智之人。

  此人一邊走,一邊說:“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說罷,長嘆一聲:“唉,想我已經七天沒刷牙(中國式牙膏牙刷產生于宋代)了!終于到了,這貴州龍場好難走呀!”

  這位愛幹凈的人是誰?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被後人稱為“心學”集大成者的王守仁,世稱陽明先生。王陽明可是明朝近三百年的歷史中,最著名的大學子。今天,有許多人甚至認為,他是繼孔子之後的第二大哲學家。然而,如果沒有一百四十多年前一位叫奢香的女人,恐怕他從北京來貴州的路將更加難走。

  奢香回到貴州後,便組織大量的人力物力,先後開辟了兩條驛道,打通了貴州通往雲南、四川、湖南的交通幹線。朱元璋為此大呼:“奢香歸附,勝得十萬雄兵!”。

  奢香開辟的道路人們稱為“龍場九驛”,長達五百六十多公里。在當時,龍場九驛有兩條主幹路:一條由貴陽東北的水東經威寧到雲南昭通,另外一條由貴陽向北經修文到雲南西谷里、西城關、大渡河、歸化再到畢節。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38歲的奢香夫人病逝,朱元璋派特使前往參加葬禮,加謚號為“大明順德夫人”。

  由朱元璋對奢香夫人這件事情可以看出,他對交通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有著深刻認識。

  早在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稱帝的第22天就下令整頓和恢復全國的驛站,將南京公館改為“會同館”,在全國各地設立水馬驛站、郵局(遞運所)、快遞局(急遞鋪)。

  第二年,他又頒詔,把元朝的“站”一律改稱為“驛”。每攻佔一個地方,朱元璋便要求工兵隊伍迅速修路修建驛站。這其中,既有軍事原因,更有對日後經濟建設的考慮。

  明朝的道路寬十丈,每六十里設置一個驛站,供傳遞公文、信件的人和馬匹休息,甚至還經常派高級官員專門去修路,先後“遣鳳翔侯張龍等往雲南置驛傳”,“命景川侯曹震往四川治道路”,“命普定侯陳桓往陜西修連雲棧入四川,都督王成往貴州平險阻沿溝澗架橋梁,以通道路”。

  在邊疆地區,朱元璋也進行了大規模的道路修建,例如,在洪武二十年(1387年)建立了大寧都司,在轄境內修了四條主要交通幹線,其中一條由北京豐臺途經順義驛、密雲驛、石匣驛(今密雲東北)、古北口、青松驛(今河北灤平),至興州中屯衛(今河北承德市西灤河)。

  朱元璋之後的歷代皇帝都對交通非常重視。例如永樂皇帝不但繼續增加關內道路設施,對關外也非常重視。永樂七年(1409年)在黑龍江地區建立奴兒幹都司,修建驛站45處,在黑龍江、吉林地區共修建了六條主要交通幹線。

  到了明代中後期,陸路交通已經極為發達。除了前面提到的以北京為中心修建的六條交通幹線外,南京作為陪都,交通也非常發達。例如寧京線(由南京經徐州、濟寧、德州到北京)、寧太線(由南京經烽煙、蘇州、歸德、開封到太原)、寧西線(南京到西安)等。

  北京和南京的交通幹線往往合並在一處,例如寧西線和保成線的交合。寧西線,由南京經開封、鄭州、陜州、華州到西安,保成線由河北保定經正定、邢臺、安陽、汲縣、泌陽、洛陽、三門峽、華縣、西安、岐山、寶雞、勉縣西老城、廣元、閬中縣東、三臺到成都。

  省會城市間直達的一級公路至少有兩條,省間的二級公路至少有四條。例如,北京到北直隸各府:A.經通州、三河、玉田、豐潤、永平府(今盧龍縣一帶)、山海關通關外;B.經良鄉、涿州、安肅(今河北徐水)、保定府、慶都、新樂(今新樂東北)、真定府(今河北正定)、欒城、趙州(今趙縣)、內丘、順德府、沙河(今南和縣)、邯鄲入山西;C.經良鄉、涿州、新城(今新城縣東南)、任丘、河間府、獻縣、阜城、景州,至山東德州;D.經順德府、廣平府、肥鄉、大名,至山東觀縣、臨清。

  交通發達之後,商品流通更加方便快捷,由此帶動了城市發展。在各個交通幹線上興起了一大批交通中心城市,而這些城市因為商品、人員的增多,其經濟發展也越來越好。例如,天津、臨清、濟寧、徐州、淮安、揚州、蘇州、松江、杭州、嘉興、湖州、廣州、西安、襄陽、重慶、成都等地。

  值得一提的是明帝國對于海南島的道路建設。明代整個海南島沒有開通主要交通幹線的地區不過二百里而已,這對于五百多年前的明朝來說著實不易。

  在陸路交通獲得長足發展的同時,水路交通也逐漸發達起來。明政府對于京杭大運河的利用,被後世認為是利用得最好的,交通的發達極大促進了商品流通,加快了資金流動,為明代商業繁榮打下了堅實基礎。

編輯:劉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