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順天王與佛山二十二老

時間:2012-06-20 18:44   來源:中國臺灣網

  方國珍造反

  元祐元年(1314年)江蘇太倉有個瘋乞丐,此人身穿紅衣、臟兮兮的頭發糊在腦袋上,光著大腳丫子,手持一只大水瓢。每隔一段時間,他就在大街上發瘋,一邊跑一邊大喊:“牛來了,牛來了!”人們看著他無不覺得好笑。趁人不備,他在富戶和一些店鋪的門上牆上寫上個“火”字。

  瘋乞丐每次發瘋之後,海盜牛大眼便從海上來進攻太倉。凡是被標記了“火”的地方就被洗劫。久而久之,人們便明白了原來瘋乞丐是牛大眼的眼線。

  40年後,人們便以“滿城都是火”的民謠記述這件事情。後來,這種方法被一個叫方國珍的人所繼承。

  方國珍是浙江臺州黃岩縣洋山澳人,其父方伯奇育有五子,方國珍排行老三。因為是陳氏的佃農,他們一家經常受到陳氏的欺辱。方伯奇去世後,方國珍開始聯合漁戶抵抗海盜侵襲,至正八年(1348年)海盜蔡亂頭行賄官府,陳氏說方國珍勾通海盜。

  方國珍一怒之下,與漁民一起佔據楊嶼島,並編造“楊嶼青,出海精”的民謠準備起義。隨著方國珍勢力的增強,元廷屢次發兵試圖剿滅。其後,元末農民大起義爆發。至正十一年(1351年)之後,韓山童、劉福通在安徽阜陽,芝麻李在徐州,彭瑩玉、徐壽輝在湖北蘄春等地先後起義。元末農民大起義以海上開始,直到各路英雄海上逃亡為止。

  朱元璋聯合方國珍剿殺張士誠之後,又在洪武三年(1371年)剿滅了方國珍。然而,方國珍佔據的浙江東部三郡溫州、臺州、慶元則在方國珍統治下十數載。當地百姓對方國珍也極為尊敬。這也是朱元璋懼怕的原因。

  海盜其實早已有之,只要是濱海地區,到了貧富兩極分化的時候自然會有搶奪事件發生。東漢末年,海盜開始進入史籍。例如,漢安帝永初年間的張伯路、順帝陽嘉初年的海盜曾旌、靈帝時期的杭州胡玉、獻帝時期的長江口薛州等。

  宋元時期,海盜活動越來越頻繁,到了明代中後期進入鼎盛階段。明朝最早的海盜就是廣東的李夫人。

  朱元璋在進行北伐的同時,也開始對各地海盜進行剿滅。然而,海盜並不為所動,反而進行積極反抗。洪武四年(1371年)五月,廣州海盜李夫人、徐仙姑、鐘福全等舉兵海上。洪武六年(1373年)張汝厚、林福起兵。前者被官軍擊敗,後者被佔城國國王奉明朝之命出兵擊敗。

  隨著朱元璋的海禁政策日漸嚴厲,海盜作亂也愈發嚴重。洪武十四年(1381年)潮州梅縣萬安都人隆起組建海盜武裝。二十年(1387年)周三在程鄉縣組織武裝。

  永樂年間,最令人吃驚的就是欽州海盜阮瑤。阮瑤戰敗後,其部屬繼續對抗明朝政府軍,直到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才被剿滅,在這長達二百八十多年的時間里,欽州海盜一直都是廣東地方官的心腹之患。

  自此以後,海盜的規模都較小。直到正統景泰年間,從廣州海盜黃蕭養開始,海盜的規模才日漸壯大。

  第一代“海盜之王”順天王

  黃蕭養出身于佃農,因為田地之爭傷了人命。結果遇到大赦被放了出來,因為無以生計便做了海盜。被抓之後剛要被斬,卻越獄成功。

  黃蕭養在獄中認識了一位獄友,是個江西商人。二人密謀越獄讓人藏利斧于飯桶之中。1449年3月8日,二人砍斷腳鐐,率領囚徒衝入軍器局,奪取了刀槍劍戟和盔甲等,攻擊府衙不成便乘船出海。官軍乘三艘戰船追擊,5月13日,黃蕭養率囚犯在赤岡海口伏擊成功。

  黃蕭養佔據潘村造反,二十天內就有萬余人前來參加。自六月開始,接連進攻各縣城。九月份黃蕭養出動船只五百余艘、數萬人圍攻廣州城。廣東都指揮使王清前來救援,但因為沙角尾水淺戰船擱淺。黃蕭養迅速出擊,活捉王清。王清拒絕喊話讓守城官兵投降,被黃蕭養怒殺。

  其後,黃蕭養自號“順天王”,建元東陽,擁戰船兩千艘,部眾十余萬。景泰元年(1450年)春,黃蕭養親領大軍對戰略要地佛山堡發動進攻。但因為佛山“二十二老”(梁廣、霍伯倉、冼灝通等)歃血為盟,組織鄉民武裝對抗,其後,退伍軍人曹溰與鄉紳二李(李福全、李善祥)、簡彥文、倫逸安等組織民團抵抗,黃蕭養大敗。

  之後,黃蕭養領兵船一千七百多艘,兵卒十余萬進攻佛山。廣東軍方馳援佛山,由都指揮使李昇率領。黃蕭養詐敗而逃,到小港埋伏。官兵、民團在追捕中因海水退潮兵船擱淺被黃蕭養打敗。都指揮使李昇、大將何貴、“二十二老”之一的霍仲孺被殺。

  明英宗迅速派遣軍隊進攻黃蕭養:都督董興、總兵都指揮同知姚麟、兵部侍郎孟鑒、僉都禦史楊信民率兩廣軍隊全力進剿;南京總兵兼布政使葛稽、廣西參將范並等領各地兵卒開赴廣州;楊信民領廣東巡撫一職,駐扎廣州後三番散發數萬張“勸降書”。4月17日雙方大戰,黃蕭養被俘後被殺。

  就在黃蕭養與官軍鏖戰之時,周義良、溫觀彩越獄成功後也開始造反,新會縣海盜黃三等聚眾生變。他們接受了黃蕭養的冊封,于黃蕭養與官軍大戰的同時,領兵三萬余人、戰船千余艘,進攻新會。黃蕭養兵敗後,黃三等人繼續與明軍周旋,同時聯係福建海盜共抗明廷。

  從正統十二年(1447年)開始,漳州海盜陳萬寧、張秉彝、陳寬讓、嚴復、嚴啟盛等也相繼進攻福建、廣東各地。此時,海盜團體又與閩北山區的鄧茂七農民起義合流。

  但這些海盜勢力僅僅是一省之患,直到海盜勢力與倭寇合流之後,才成了真正的大患。

編輯:劉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