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盧旺達種族屠殺

時間:2013-01-22 08:46   來源:中國臺灣網

  盧旺達種族屠殺

  我們再回到盧旺達。這里的種族屠殺之所以能以驚人的速度發生,是因為完全是多數人在屠殺少數人(胡圖族佔總人口的90%)。胡圖族和圖西族人數差異如此大,胡圖族人究竟為何會產生叫人覺得不可思議的被威脅感,他們究竟為何會以為受到了圖西族的致命威脅而必須不擇手段地自衛呢?

  原因之一在于前文已經提及過的殖民者對圖西族的器重。先是德國人,再是法國人,將圖西族人劃定為當地更高級的種族,他們讓圖西族人擔任地位較高的職務——這無論在物質和精神上都是一種優待,這情形貫穿了整個殖民時期,並且延續到盧旺達獨立之後。原因之二在于1962年盧旺達獨立之後漫長而血腥的種族衝突。1994年4月的種族大屠殺之前,盧旺達內戰不斷,圖西族人發生暴動,試圖奪取政權——直到刺殺總統事件發生,盧旺達政權一直掌握在以胡圖族人佔多數的政府手中。隨著胡圖族總統的遇刺,錯綜復雜的種族矛盾變得異常尖銳。

  對于國民而言,內戰意味著持續的動蕩和極端的危險,在這種情形下,個人除了最基本的保命,沒有比提升自己的安全感,降低無論真假的危險感更重要的事了。這里關係到人的行為參照、對情況的把握和對恐懼和混亂的消減。因此,這里也需要清晰的身份認定,明確敵友,需要正確的歸類,明確誰是“我們”,誰是“他們”。誰是圖西族,誰就是敵人,誰是敵人,誰就是圖西族。因此,企圖保護或隱藏圖西族,以及公開譴責屠殺的胡圖族人也遭到殺害。在這種自我解釋的行為參考體係參考標準里,暴力登峰造極。

編輯:劉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