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車菊的花瓣里,有母親夢幻一般的心。
媽媽的矢車菊
還在媽媽懷里撒嬌的時候,媽媽為我唱著眠歌,腳邊放著一種紫色的小花。很長一段時間,我都是瞅著那盆花進入夢鄉的,後來,稍稍長大一些,上了學,我才知道那是一盆矢車菊。
那盆矢車菊是媽媽從野地里採來的,不知是誰把種子丟在了那里,或者是花根掉落在了那里,媽媽看到花兒開得鮮艷,就採來,放在盆子里養,直養得嬌艷艷的,媽媽甚至也叫不上花的名字。
媽媽的確叫不上矢車菊的名字,只把它喚做“小花兒”,媽媽講故事的時候,眼睛直勾勾地看著那盆“小花兒”,倣佛故事都是從花心里散發出來的,總有著千般美好。
媽媽的故事總是有著一個美好的大結局,是童話,多是憨厚的小動物打敗大畜生;是一般的小故事,多是好人戰勝壞人……媽媽的故事里,主人翁多喜歡養花,花多半能幻化成仙子救人于水火。
我猜想,在媽媽的心里,一定是裝著花樣浪漫的,只是那時候,家里的經濟條件不好,但是,這絲毫不妨礙媽媽的浪漫,但凡遇見田野里好看的花朵,不管叫上叫不上名字,媽媽總會把它們移栽在我家院子里,然後坐在花間給我講故事。
6歲那年,我家養了豬。一次,豬仔拱了圈,一只小豬仔把媽媽的那盆矢車菊給啃了,媽媽端著矢車菊的殘盆,坐在院子里哇哇大哭,像個孩子,那是我第一次見到媽媽哭,也是唯一的一次,可想而知,那盆花在媽媽心目中的地位。
7歲那年,我上了小學,我的作文成績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我想,這多少與媽媽給我講的故事有關,是媽媽的故事開發了我的想象力。因此,我再次想起媽媽講故事時望著的那盆矢車菊,想起媽媽對它的喜愛,我暗下發誓,要為媽媽做些什麼。
9歲,我代表學校參加全縣的作文競賽,得了第一名,得了5元獎金。我毫不猶豫地和同學一起去花木公司,給母親買了那盆矢車菊。
我躡手躡腳地把那盆花放在廚房的灶臺上,終于到了做午飯的時間,媽媽提溜著為數不多的一袋底米去廚房,迎面撞見了那盆妖嬈盛開的矢車菊,頓時喜歡得不行,喊出聲來,這是哪來的“小花兒”哩?
躲在門外的我趕緊邀功請賞,說明了矢車菊的全部來歷,沒想到媽媽不但沒有高興,反倒揚起了巴掌,眼淚在眼圈里打轉,巴掌還是沒有落下,最後,媽媽一把把我抱在懷里。我明白媽媽的意思,她是說,若是用這5塊錢買米,能吃上半個月了!
那時年齡,媽媽已經不再給我講故事,即便是講了,也不如以往的動聽,我開始陶醉在學校圖書館的小人書里,媽媽則喜歡對著那盆矢車菊納鞋底,漿鞋幫。圍著媽媽打轉兒的妹妹開始聽媽媽的故事,那故事,都是我熟悉的內容,時不時我還能搶媽媽的話茬兒,提前為故事揭秘。
我家的第一臺彩色電視機是1997年買來的,當時的“人與自然”欄目介紹全世界各地的名花,畫面上閃現了一朵又一朵的矢車菊,媽媽看著電視大喊,看——原來小花兒叫“矢車菊”。
媽媽的話引得我捧腹發笑。
多年後,我有了女兒,到了女兒纏著我聽故事的年齡,我再度想起媽媽指著電視機屏幕說原來“小花兒”叫矢車菊的時候,不知怎的,我的心里冒出一陣陣心酸……
此時的媽媽,臉上的皺紋一道道密布著,像是一叢叢菊瓣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