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環境,不如改變自己
在南美洲有一種會走動的樹——卷柏,由于它的生存需要充足的水分,當地下水分不足時,就會自己連根撥起,縮成一個圓球狀,體輕,只要有微風,它就會隨風在地面上滾動,一旦到了水分充足的地方,圓球就會迅速打開,根也重新扎到土里,等到下次水分不足時再走。
這種方式不斷給它的生存創造了好的環境,但也正是這樣,它的存活率低,因為在遊走時有被風吹起挂在樹上枯死的,有被車壓扁的,甚至有被小孩拿做球踢的……難道卷柏不走真的就不能生存了嗎?植物學家為此做了試驗,將它圈養在一個水分不多的地方,他們發現,它在經過幾次行走都未成功後,在原地將根深深地扎入了泥土,並且長勢比任何時候都好。
人有時候總會憑著自己的願望想去改變些什麼?總是認為別人的做事方式不合自己的意願,自己所處的環境讓自己不舒服,但是如果讓所有的人都來適應你,是不是一個很自私的想法呢?其實自己處在一個大的環境中,只有適當地去調節自己,讓自己更加適應這個環境才是智者所為。而且很多時候,別人不會因為你而改變自己的。當你有足夠的力量去改變環境時,你已經是領導了。可是如果你只是一名普通的人,那只有改變自己了。
只有通過自己努力的讓大家認可,才能真正融入一個新的環境中。當你用一種良好的心態,去面對周圍的事物時,你會發現自己所處的環境挺好的,自己已經完全適應了這個環境,你也會在這個環境中過得更好。
蓋茨中學時代的好友艾倫一直有自己開公司創業的想法,想用計算機做出一番大事業,為此,他不惜放棄原先的工作,在哈佛附近找了一份工作,以便更好地和蓋茨交流探討,拉蓋茨入夥。而蓋茨此時正處于十分苦悶的時刻。不過,不論蓋茨的決心下了沒有,人類第一臺個人計算機誕生了,這是一個劃時代的發明。《計算機世界》說:“毋庸置疑,是艾德羅伯特創立了這項事業”。在1964年艾德羅伯特經營計算器時,他的公司因為競爭者少,效益非常好,後來計算機市場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羅伯特決心孤注一擲,利用剛剛問世的微處理器,生產個人計算機。這一星星之火,點燃了個人計算機的燎原之勢。1974年12月,在一個書攤上,艾倫偶然發現了刊登著個人計算機圖片的《大眾電子學》雜志,上面用醒目的大標題寫著:全世界第一部微型計算機,可與商用型號匹敵。艾倫隨便翻了幾頁,無比激動,連忙跑到蓋茨宿舍,對蓋茨說:“我們終于可以用計算機做大事情了。”他們從早到晚談論怎樣利用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他們給艾德羅伯特打電話,聲稱擁有一種BASIC語言,可以用在個人計算機上,事實上,這不過是真實的謊言罷了,他們根本就沒有這個軟件。艾德羅伯特是一個精明的商人,他不可能只相信兩個初出茅廬的年輕人的話,他要看到切切實實的軟件。艾倫和蓋茨決定孤注一擲,他們再次給羅伯特打電話,聲稱他們有BASIC語言可以和微處理器一起工作,他們想把這個軟件賣給羅伯特,然後獲得版權。他們開始沒日沒夜地工作,開發還不存在的BASIC語言。蓋茨不再去上課,連牌也不玩了。每天在計算機室內玩命工作,累了就趴在工作臺上打個盹,吃飯也在計算機室內解決。蓋茨甚至在夢中也在想著編程的事。一切就緒後,艾倫帶著他們的軟件前往羅伯特的公司。他把導入程序輸入計算機,計算機開始工作。所有的人都緊張地看著計算機……天哪,它居然運轉起來!羅伯特後來回憶這一時刻時說:“我們的機器終于可以用了。那情景真是讓人永生難以忘懷。這兩個年輕人,以前從來沒有看過個人計算機,居然能夠研制出在上面運行的軟件,太不可思議了!”他覺得這種事情只有天才才能做到,對艾倫和蓋茨立刻刮目相看,當場邀請艾倫到他們公司來,擔任軟件部的經理,艾倫接受了邀請,前往新墨西哥,而蓋茨則繼續留在哈佛完成學業。不過,經歷了這次事件,蓋茨對于自己的未來,已經有了一個比較清晰的、和別人的發展道路迥然不同的想法。
在設計BASIC語言時,蓋茨往返于哈佛和羅伯特的公司之間,疲于應付工作和學業,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他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究竟是離開學校,開始全新的工作?還是繼續在學校里待下去?他在懷疑學校的時間是否值得他浪費。他萬分猶豫,但還是把自己的想法和父母說了。他決定離開哈佛,去新墨西哥工作,投身于他摯愛的計算機事業中去。他的父母認為他瘋了,多少人夢寐以求的名校和前程,蓋茨就這樣說放就放?而且要到塵土飛揚的新墨西哥去工作,太不可思議了。當時的軟件行業並不像現在這樣世人皆知,是很有發展潛力的行業。蓋茨的父母和當時大多數人一樣,不明白軟件公司究竟是何物,他們完全無法理解他的決定。他們想把兒子勸回來,不要再執迷不悟了。他們找到蓋茨非常尊敬的人薩穆爾勸說蓋茨,薩穆爾是當時商業界少數幾個了解計算機的人。可薩穆爾和蓋茨談過以後,被蓋茨描繪的前景所感染,竟然忘記了自己的使命,鼓勵蓋茨好好幹出一番事業。連薩穆爾都不能勸蓋茨回頭,父母失望了。他們同意了蓋茨的決定。1975年,微軟公司誕生了,他的全稱是Mricrocomputer and software,譯成中文就是微型計算機和軟件。在開發Basic語言中,蓋茨做得更多,于是在合作協議上,蓋茨獲得了60%的權益,艾倫拿40%。在蓋茨讀完大學二年級後,蓋茨便從哈佛大學退學,和艾倫一起開辦微軟公司,在商場上打拼。幾十年之後,事實證明蓋茨的這個做法十分明智。雖然在傳統的觀點看來,上大學能使知識豐富、擁有更好的工作機會,但是在校園的幾年也付出了不少的成本,不少人可能會想到學費之類,但最重要也最容易被忽視的一點是時間。因為在學校聽課、讀書、做筆記的時候,是不可能工作和賺錢的。這條傳統的發展道路,對于一般人來說是適宜的,但對于蓋茨這樣的天才來說,如果按照常規的發展道路,美國可能會多一位水平一般的律師,卻少了一個世界首富和新時代美國夢的最好呈現者。蓋茨要走的是一條超常規的發展道路。他的發展方式甚至使得學校成為他發展的障礙,使之無法實現夢想,可以說他的認知是絕對正確的。但是當時的人卻沒有這種遠見和想法,在旁人看來,比爾蓋茨的家庭條件、教育背景即使在經濟發達的美國,也是相當優越的,在他面前擺著一條很不錯的發展道路,他只要順著走下去,就可以很舒服地娶妻生子,過安逸舒適的中產階級生活。可他卻沒有遵循父母的設想,在別人看來簡直是腦子壞掉了。
蓋茨義無返顧,選擇了一條完全不同充滿機遇和荊棘的道路。開創公司,投身于他人並不十分看好的軟件事業上。
在美國新澤西州,有一個由26個孩子組成的特殊班級,他們都是一些曾經失足的孩子。有的吸過毒,有的進過少管所,家長、老師和學校對他們非常失望,甚至想放棄他們,一位名叫菲拉的女教師主動要求接手這個班。菲拉的第一節課,並不像以前的老師那樣整頓紀律,而是在黑板上給大家出了一道選擇題,讓學生們根據自己的判斷選出一位在後來能夠造福于人類的人。她列出3個選項:
A、篤信巫醫,有兩個情婦和多年的吸煙史,而且嗜酒如命;
B、曾經兩次被趕出辦公室,每天都要睡到中午才起床,每晚都要喝大約1升的白蘭地,而且有過吸食鴉片的紀錄;
C、曾是國家的戰鬥英雄,一直保持素食的習慣,不吸煙,偶爾喝一點啤酒,年輕時從未做過違法的事。
結果大家不約而同的都選擇C。接下來,女教師菲拉公布了答案,A是富蘭克林羅斯福,連續擔任過四屆美國總統;B是溫斯頓丘吉爾,英國歷史上最著名的首相;C是阿道夫希特勒,法西斯惡魔。大家都驚呆了,菲拉滿懷激情地告訴大家:“孩子們,過去的榮譽和恥辱只能代表過去。真正能代表一個人一生的,是他現在和將來的作為。從現在開始,努力做自己一生中自己想做的事,你們都將成為了不起的人。”菲拉的這番話,改變了這26個孩子一生的命運。這其中,就有今天華爾街最年輕的基金經理人——羅伯特哈里森。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自己過去所處的環境並不重要,自己的過去也不重要,只要你在新的環境中願意做出改變,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改變自己不光彩的歷史,走出一條嶄新的道路。
讓環境來適應自己,不如讓自己適應環境。當你抱著一種環境必須要適應我這樣一種心態的時候,你會發現沒有一個地方是適合你的,你在每個地方都不會待太長時間;但是當你抱著一種既來之,則安之的心態去適應環境的時候,你會發現自己的適應能力在變強,不像以前那麼挑剔了,自己對人際關係開始應付自如了,周圍的人開始接受並喜歡上自己了,這樣的轉變會讓你產生自信,讓自己變得更有活力。
智慧箴言
適應是一種覺悟,應付卻是一種手段。為了應付自己往往濁以真理為前提,而是以利害為前提。眼看目前的難關過不了,就勉強委屈一下自己,以求度過難關。這樣,往往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一個難關度過去了,就以為天下從此太平,自己可以高枕無憂。卻不知道若非徹底覺悟,徹底改變自己,仍舊是難關重重的。所以說逃避是一種消極的處世方法,這樣做永遠也解決不了問題。只有積極行動起來,找到問題所在,才能對症下藥,解決問題。
改變不是沒有原則地改變,更不能因為改變而放棄原則,關鍵是把握好尺度。不能因為改變而因小失大,偏離了目標;不能因為改變而喪失了理智,影響了正確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