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在客觀環境中找到出路

時間:2012-11-29 10:08   來源:中國臺灣網

  在客觀環境中找到出路

  在客觀環境中找到出路,說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就像好萊塢的驚險電影一樣,眼看著就要被逼上絕路了,可是卻突然出現了轉機,或是化險為夷,或是柳暗花明,總之最後的結局都是圓滿的。電影大部分都是虛構的,所以這些絕處逢生的情節,往往被視為導演的刻意安排。其實很多人忘了自己就是導演,你的人生由你來自編自演,所以你也可以想電影中一樣,為自己找一條出路。即使是面臨絕境也能找到希望之路。

  上世紀初,一架飛機飛過太平洋時空中出了故障,掉進了海里,飛機上所有人也跟著掉進海里。其中一個人奇跡般生還了,但卻流落到了一個孤島上。他在島上整整待了三年,最後被偶然路過這里的一艘輪船搭救。後來,記者採訪這位“現代魯濱遜”,問他經歷了這場磨難後,到底有什麼感想。他回答說:“很難想象,飛機墜毀後,我居然活了下來。但周圍是什麼呢?除了大海還是大海,這個孤島就像一個露天的牢房,你根本不要想著能逃出去。于是,我意識到自己只有先活下來。我想盡一切辦法填飽肚子,然後絞盡腦汁思考怎樣不會被風吹雨打。在孤島上我總在想:新鮮的淡水,能填飽肚子的食品真是人生最大的渴望,擁有這些,我就很知足了……”

  比爾蓋茨的性格,在常人看來有些怪異,但他對于未來,也有著常人嘆為觀止的觀察力。他非常敏銳,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市場的洞察上。他時刻思考著最適合自己的工作,不斷尋找對自己的準確定位。在湖濱中學讀高中的時候,蓋茨的數學成績出類拔萃,是學校里的數學高手,因而他曾經夢想當一名數學家。但是到了哈佛,與其他的同學比較以後,他發現自己在數學方面無法成為第一,“我認識幾個數學係的學生,他們在數學方面的能力完全在我之上”,他對自己原來從事數學研究的念頭產生了懷疑:“如果我一直堅持,可能能夠取得令人敬佩的成績,但是,我能一動不動一直待在一個房間內,從事數學研究嗎?”的確,研究工作十分枯燥,往往要累積數十年的努力,“板凳要坐十年冷”才能取得輝煌的成績。即使做出了成就,除了極少數專業人士外,又有誰知道呢?他懷疑數學並不是自己想為之奉獻終身的職業,成為一個數學家的理想對他來說已經變得不是特別具有吸引力了。

  人生的處境有時就好比孤島,當你發現逃不出去,沒有食物,也沒有淡水的時候,就容易感到絕望。但假如你是一個優秀的“人生導演”,那麼絕不會為這些狀況而消沉太久的時間,因為你有活下去的願望,所以會想盡一切辦法尋找食物和淡水。雖然你遊不出大海,但大海里面豐富的魚蝦和海藻,不正是可口的食物嗎?這些東西到了餐廳的餐桌上,可價值不菲呢!這些荒島上的植物,難道沒有可以充饑的嗎?雖然沒有淡水,但下雨過後的積水難道不能飲用嗎?所以,絕處能不能逢生,靠的不是運氣,也不是誰的憐憫,而取決于你究竟願不願意。不管身處什麼環境下都不要氣餒,要為自己去尋找出路,因為一切都是有可能的,沒有什麼不能戰勝。

  分析了自己的優勢和市場前景後,蓋茨清楚地知道了自己要什麼和不要什麼。他因此確定投身軟件行業搏一次,他覺得時不我待,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他不惜從美國一流的大學哈佛大學退學。而後來微軟的發展,世界IT業的蓬勃生機證明他的抉擇是多麼優秀。在商戰中,敏銳的觀察和決斷力,對一個決策者來說至關重要。雖然可能有時候要付出巨大的代價。比爾蓋茨之所以凡事先人一步,就在于他的這種決斷和付出精神。

  在印度曾今發生了這樣一個故事。印度很多村莊旁邊都有河流,村民平時洗衣做飯都要到河里取水。一天,一位母親帶著女兒到河邊去洗衣服,女兒在一旁玩耍,可是卻沒看到河里潛伏著的鱷魚。結果,鱷魚一躍而起,咬住了女兒的手臂,母親聽到哭聲,趕忙過來拉住女兒的另一只手臂。鱷魚的力量之大可想而知,它可以把一頭野牛拖入水中,可以把一匹馬撕碎。然而,母親知道,只要自己一松手,女兒就會被鱷魚吃掉。所以她用盡了全身的力氣,堅決不放手。最終,那只鱷魚放棄了爭鬥,松開大嘴,遊回了河里。是這位偉大的母親拯救了自己的女兒,因此印度公眾授予這位母親“最英勇、最偉大的母親”的稱號。

  有時候,生活就像一只鱷魚,緊緊地咬住了你的手臂,眼看就要吞噬一切。這時你要如何找到出路呢?首先你必須在信念中不放棄。是要堅持還是要松手,有時候只在一念之間,而結果卻可能有著天壤之別。現實生活中很多人不能像那位母親一樣,他們往往對自己的評價存在偏差,很快就放棄了。

  在心理學里,有一個概念叫做“暈輪效應”,是指在他人的某種特殊表現突出時,令人印象深刻,由此造成對其他特徵的忽視,進而產生以點蓋面的現象。這種情況猶如大風前的月暈逐步擴散,形成一個更大的光環,故稱之為暈輪效應,也叫光環效應。在與人的接觸中,暈輪效應無處不在,比如一個人看上去身體很結實,我們通常會以為他的身體很棒,不會有什麼病;一個人如果獲得了成功,媒體也往往報導他好的一面,他給大眾留下的便是完美的印象。這種“暈輪效應”現象造成的後果就是,面對強大的敵人,你打退堂鼓。

  由此可見,要想為自己尋找到一條出路自信也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人總認為有些事情自己做不到,比如有很多職場新人遇到學歷比自己高的競爭對手,就先入為主,認為自己不如別人。所以,當這些人遭遇挫折的時候,心理會變得非常陰鬱,甚至會徹底喪失信心。人人都是奇才,要看你怎樣挖掘自身的潛力,突破自我。

  智慧箴言

  自己的強項,就是自身的優勢,找到自身的優勢,並且把它轉化為成功的支點,是我們自己量才使用的基礎。我們每個人都象一根長短相同的杠桿,能否走上成功之道,關鍵在于能否找到那個最合適的支點。找到了就可以撬動地球。這個支點,就是自己的特長,就是自己的強項,就是自己的優勢。

編輯:劉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