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第二章 導致你容易患病的健康誤區

時間:2012-08-06 13:30   來源:中國臺灣網

  若你認為健康是靠碰運氣,我恐怕得說,你的前景不會太樂觀。如果你居住在英國之類的發達國家,那麼以下幾項統計數字是值得你注意的,它們顯示了你在一生中患慢性病和致命疾病的概率。

  ●若你是女性,一生中患乳腺癌的概率是1/6;若你是男性,患前列腺癌的概率也是1/6。未來這個概率非但沒有降低,反而越來越高。專家預測,到2020年,男性患前列腺癌的概率將達到1/5。

  ●每6人會有1人因心臟病或中風提早死亡。

  ●年過40歲患糖尿病的概率將近1/6。

  ●每4人當中便有1人在生命最後的30年間受關節炎疼痛的困擾。在英國,每5人便有1人患關節炎,當中有3/4為60歲以上。事實上,每年便有900萬人因關節病痛求診。

  ●年過70出現記憶力退化問題的概率是1/3,而年過80歲患老年癡呆症的概率是1/4。每天有超過500人被診斷出患失智症,其中3/4後來被診斷出患老年癡呆症。英國全民健保一年的老年癡呆症醫療支出,據估計達170億英鎊,已超過心臟病和癌症醫療支出的總和。隨著病例持續增加及人口逐漸老化,預估光是老年癡呆症便足以拖垮整個英國健保係統。

  ●每3人就有1人有肥胖問題,而在50歲左右的人群中,每兩人便有1人體重過重。在美國,肥胖問題已超越吸煙,成為提早死亡最主要的可預防因素,英國很快也會面臨同樣狀況。

  不幸的事實是,多數人的身體在他們一生大部分時間都處于不健康的狀態,遠低于理應具備的健康水平,而且很可能會在10至20年內飽受病痛折磨,並提早結束生命。即便你很幸運不在那群人之列,你也很可能有家人或朋友患有或死于上述那些疾病。

  這些疾病在世界其他國家是否同樣普遍?

  這些疾病當中,有幾種在部分國家的發病率非常低。例如在中國,女性的乳腺癌發病率是1/5000,男性的前列腺癌發病率是1/59000。如果你住在美洲,年過60患老年癡呆症的概率是住在非洲的4倍。

  如果各國在疾病發病率上有如此顯著的差異,那麼這應該只有兩個合理的解釋:第一,那些國家的人種基因有其獨特性,能保護他們不受某些疾病的侵襲;第二,他們的生活方式和日常飲食與我們大不相同,能讓他們不生病。接下來我們就來探究這兩點。

  對基因的認識誤區

  難道不只是遺傳基因的差異?以中國人為例,莫非他們擁有獨特的基因,能保護他們不受癌症的侵襲?答案是否定的。中國人在西方國家居住,他們按照西方人的生活方式生活得越久,患乳腺癌或前列腺癌的概率就越大。在一項重要的研究中,研究人員查看了44788對同卵雙胞胎的病歷,因為雙胞胎擁有相同的基因,結果發現,雙胞胎患同一種癌症的概率非常小,僅有11%∼18%左右。因此研究人員認為,環境是導致患癌症的重要因素。換句話說,就是你的日常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

  同樣的,每100例老年癡呆症中,僅有一例是遺傳基因導致,而且屬于早發的癡呆症,且明顯易出現于家族成員間。若你的家族情況並非如此,那麼你患老年癡呆症的概率便不是取決于遺傳基因,而是取決于你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

  我們易患的兩種主要慢性病中,沒有一種是由基因導致的。不過,我們的確遺傳到導致生理機能有強弱差異的基因。比方說,你可能遺傳到某種基因,這種基因影響到你體內的甲基化作用(我將會在“秘訣三”一章加以說明),若你的生活方式和日常飲食習慣不當,這一點可能會增加你患病的風險,不過它並沒有“導致”疾病的產生。

  ?營養是解決之道嗎?

  目前有高達數十億美金的經費用于研究改變這類缺損基因,以達到預防疾病的目的,但一項突破性的研究發現,一般的基因缺陷問題,只需補充某些營養素便能讓情況好轉。

  這項研究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期刊》(Proceeding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這項研究是由加州大學的尼古拉斯?馬里尼(Nicolas Marini)發起的。他的研究小組在檢查五百多名受試者後,發現一種微小的基因變異,會影響亞甲基四氫葉酸還原繪(MTHFR)的功能。這種關鍵繪對甲基化作用十分重要,而甲基化作用對人體的影響范圍極廣,包括你的記憶力、情緒反應、多余脂肪和膽固醇的代謝以及健康關節的形成等。

  每10人當中至少有1人遺傳到影響這種關鍵繪的基因變異,並可能因此增加患某些疾病的風險。研究人員在受試者身上發現五種缺損的基因,這些基因有制造甲烯基四氫葉酸還原繪的功能,但制造出來的繪需要靠特定的營養素才能妥善運作。于是研究人員嘗試使用葉酸──一種大量存在于綠色蔬菜和豆類中的B族維生素,讓無法有效作用的繪恢復正常運作。在他們發現的五種基因變異中,有四種可以用補充葉酸的方法使其恢復正常功能。研究結果讓我們相信,不少人具有影響這種繪的變異基因,甚至有很多機能也受其影響,但這種狀況可用維生素來加以改善。

  所以,即便你遺傳到某些可能增加患病風險的特定基因,但依然能通過調整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降低發病率。

  你的醫生真的最明了你的需求嗎?

  若你患病與否跟運氣好壞沒關係,也不是取決于遺傳基因,那麼應該跟“環境”──也就是你的習慣有關。有些國家的人之所以不易患某些疾病,會不會是因為他們生活富裕、壓力不大或是擁有更好的醫療照護?

  人們普遍的想法是,如果你生了病,醫生就會治好你。我們認定醫生的職責就是增進人們的健康,再加上現代醫學如此先進,一定能找到疾病的療法。我們就來檢驗一下這個想法。

  ?為健保投入更多經費是解決之道嗎?

  研究者會用一項名為“健康預期壽命(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expectancy,簡稱DALE)”的評量標準,通過預測國民可“健健康康活著”的平均年數的方式,來評估一個國家為醫療服務投入大筆經費的成效。

  以希臘國民為例,他們的健康預期壽命為72.5歲,是發達國家當中最高的。不過他們2000年的健保支出卻是發達國家中最低的──平均每個國民一年964美元。與希臘相反的是美國,美國國民的健康預期壽命為70歲,是發達國家當中最短的,但健保支出卻最高,平均每人一年3724美元。英國每年人均支出比希臘高出100多美元,約為1193美元,但健康預期壽命也只有71.7歲。

  同樣的,你也許會認為,國民分配到的醫生比例越高,就會越長壽,其實不然。以美國為例,每10萬人便可分配到300多位醫生,而美國人的平均壽命為71.5歲。在英格蘭,每10萬人只能分配到160位醫生,比美國少了將近一半,但英格蘭人的平均壽命卻比美國人稍長,為72歲。意大利為550人,比美國還多,但國民的平均壽命卻與英格蘭相同。無論你怎麼看,根據英國沃里克大學(University of Warwick)的經濟學教授安德魯?奧斯華(Andrew Oswald)所言,從統計結果可知,一個國家的醫生數量跟國民壽命長短並無關聯。

  ?健康與健保

  國民健康與否,之所以跟國家擁有多少醫生和為健保投入多少經費並無關聯,很可能是因為健保係統和醫生都無法完全掌握疾病的真正成因。這或許是因為一個人在習醫過程中學到的是如何治療疾病,但對于什麼是健康以及如何擁有它,知道得並不多。

  貧窮當然是影響健康的一大因素,而其他重要因素,例如不良的飲食習慣、抽煙、過量飲酒還有壓力等,在弱勢群體中的情況通常更為嚴重。不過在21世紀備受人們關注的疾病,卻常見于物質生活富裕的國家,而非那些貧窮的國家。看來21世紀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似乎較容易導致我們生病。世界衛生組織表示,在全球,肥胖比營養不良對健康構成的威脅更大。

  前瞻

  因此,如果健康並非取決于基因,也與醫療經費和資源的多寡無關,那麼這對你來說算是一個好消息,因為這就代表你的健康狀況主要取決于環境因素,例如你的生活方式和日常飲食習慣,這些都是你能掌控和改變的。

  你準備好改變了嗎?別忘了,我們生活在21世紀,居住在所謂富裕、文明的國家,而這似乎反倒容易導致我們生病。換句話說,能讓你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會和你周圍大多數人的都不同。

  我們的健康百分百調查,是通過比較身強體健者和體弱多病者的日常飲食及生活方式差異,來定義何謂最適當的日常飲食和生活方式。

  改變本來就不容易,而且我們的傳統也向來抗拒改變。食品業、制藥業,甚至醫療業,都從我們習慣的生活方式中獲利。而我們自己也抗拒改變——我們偏愛快餐、甜食、酒精飲品、咖啡以及舒適的生活環境,因此大多數人都安于現狀,同時又相信,即便生了病,也會有藥物提供治療,為我們緩解病痛。這是大眾對現代醫學的一種錯覺。

  真相是,你健康與否大多取決于你自己,所以你有兩個選擇:

  ●維持現狀?依然保持現有的不良飲食習慣,身體狀況普普通通,有50%的概率患本來可以預防的疾病,人生的最後20年病痛不斷,並可能提早死亡。

  ●改變現狀?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生活方式和思維模式,並尋求能夠增進健康而且能夠使身心變得舒暢的生活方式。

編輯:劉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