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健康的研究大多著重于哪些日常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會增加患病的風險,並假設若你沒有某些習慣,例如吸煙或偏愛垃圾食物,就不容易生病。但通過我們的健康百分百調查,你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思考,什麼是健康的人會做,而不健康的人不會做的事?
我們運用了這種分析方法,嘗試找出問題的答案。例如什麼才叫適當的日常飲食,這個問題總會引發熱烈的討論,有些人認為,我們應該完全不吃肉,有些人認為若想減重,飲食就應該以高蛋白質食物為主,少吃碳水化合物。而牛奶和谷麥類主食,對你的健康有益還是有害?你每天真的必須要吃五種不同蔬果嗎?富含油脂的堅果和種子類食物是有益還是有害?
我認為我們已經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但並非通過辯論和提議,而只是通過55000多人填寫的健康百分百網上問卷,檢視他們的日常飲食,比較他們的健康得分。
我的做法是,比較總分超過81%、屬于“最健康”等級的人及總分低于60%、屬于“健康較差或非常差”等級的人,看看兩者的日常飲食是否有顯著的差異。你將會發現結果相當耐人尋味。
有損健康的食物
我研究了吃甜食與得分落在最佳或較差健康等級之間的關聯。我比較了一天吃0至1次、2次、3次或3次以上甜食的人,總分各是多少。結果發現,每天的糖分攝取量越多,總分落在較差健康等級的概率就越大;攝取量越低,總分落在最健康等級的概率就越大。若你一天吃糖或甜食的次數為0至1次,你擁有健康的概率便增加6倍;若你一天吃3次或3次以上的糖或甜食,你屬于較差健康等級的概率會增加2倍以上。這個結果從統計數據來看非常明顯。
含咖啡因飲料(茶、咖啡和可樂)、紅肉、小麥制品、乳制品(牛奶和奶酪)、食鹽以及精制食品,也呈現類似的對應關係,統計圖表可參見第19頁和第20頁。雖然小麥制品(富含谷蛋白)和乳制品向來是西方人的主食,但對小麥或乳制品的攝取量越高,身體狀況較差的概率也越大。
有益健康的食物
與以上對應關係剛好相反的是水果、蔬菜、堅果、種子類食物以及高脂魚類。我們的調查結果與英國政府倡導的“天天五蔬果”政策K 不謀而合,而且我們還發現,身體狀況處于最健康等級的人一天起碼吃8份以上的蔬果。
每天吃3份以上水果的人擁有健康的概率,比完全不吃的人大2倍。一周只吃一次高脂魚類與完全不吃的人,在健康等級上似乎沒有差別,不過一周吃3次以上高脂魚類的人,達到最健康等級的概率幾乎增加1倍。
重點食物
以上是各類食物跟總分屬于最健康或最不健康等級者的對應關係,不過我們也借此檢驗了這些食物是否會影響其他方面的健康,例如精力和壓力、荷爾蒙平衡、心理健康、消化機能和免疫力等。在下頁的圖表,你可看出好食物和壞食物對健康的影響也呈現相同的對應模式。你食用的蔬果、高脂魚類、水以及堅果和種子類食物越多,擁有健康的概率就越大,但若你食用的糖和甜食、咖啡因飲料、紅肉、小麥食品、乳制品、鹽以及精制食品越多,概率就越小。
水的療愈力
評估健康狀況的最佳指標之一,是水分的攝取量。最好常喝水,常喝水是保持健康滿分的秘訣之一,這點我將在“秘訣六”一章加以說明。根據調查結果,每天喝水超過8大杯的人身體達到最健康等級的概率,比不愛喝水的人大了將近1倍。
及時修正
上述的幾項建議跟人類進入到文明社會之前的飲食相當類似。遠古時代的人類主要靠漁獵和採集為生,日常飲食中少有含谷蛋白的谷麥類食物,更沒有乳制品。
事實上,肥胖及其他慢性病之所以越來越普遍,最可能的原因是現代人的碳水化合物攝取量越來越高,而這些碳水化合物通常以谷麥片、面包、通心粉以及甜點的形式出現。就如你將在“秘訣二”一章看到的,若採用低血糖負荷值的膳食,也就是減少淀粉類食物的攝取量,增加魚類、豆類、堅果和種子類食物的攝取量以獲得蛋白質,便可控制體重,降低血糖值(我將在後面的章節解釋)。
紅肉和乳制品的攝取量越來越高,很可能是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發病率增高的主因,而在沒有食用紅肉和乳制品習慣的國家,患這類疾病的概率相對較小。
現在也有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完全不攝取脂肪是錯誤的做法。首先,猿人進化成為智人(homo sapiens)這一重大的演化過程,很可能是通過大量食用濕地、沼澤、湖、海或河里的魚促使完成的。其次,目前已有研究證實,狂躁症與憂鬱症這類現代病發病率的持續增加,跟缺乏富含在高脂魚類中的omega-3脂肪酸有關。此外,西方國家常見的心臟疾病和關節炎之類的炎症,也跟缺乏omega-3脂肪酸有密切的關係。
檢視你的日常飲食
你的日常飲食能得幾分?不妨先填寫第198頁至202頁的日常飲食問卷,將分數相加。若你目前的飲食習慣跟健康百分百調查中達到最健康等級的人完全相符,你便可得100分。你屬于哪個等級?
A級:總分80∼100──健康
B級:總分60∼79──還算健康
C級:總分40∼59──普通
D級:總分20∼39──不佳
若你已加入我的健康百分百網上方案,就會收到一份清單,上面列出你最需要增加和最需要減少或避免的飲食。你也可將書上那兩頁問卷中得分最低的幾項挑出來,那些是你必須加以調整的部分。我將在之後的章節說明該如何根據問卷結果,規劃第三部分的個人健康施行計劃。
何謂最適當的生活方式
影響健康的因素不只有日常飲食習慣。為了了解達到最健康等級的人有哪些其他可能很重要的習慣,我們聯絡了前200位健康百分百問卷得分最高者。他們的身體狀況都屬于最健康等級,我們也可以進一步了解為什麼他們能獲得高分。在200位受訪者中,有101位協助我們完成此項調查,同時也確認了他們的健康依然維持得很好。以下是他們透露的資料:
●他們所認為的幾項保持健康的因素,依重要性排列如下:心態(85%),營養(84%),運動(63%),夫妻或伴侶關係(58%),精神生活(44%),遺傳或運氣(9%)。
●他們當中有85%的人會定期服用營養素補充品,其中2/3的人每天會補充四種不同的營養素,剩下1/3的人則每天補充五種以上;70%的人會另外補充維生素C,劑量大多為每天500毫克至3克。
●在運動方面,有92%的人自認體格保持得不錯,大多數人每周會做3小時以上的運動,其中大約有一半會做增強生命力的練習,例如太極拳、氣功、瑜伽、身心操(Psychocalisthenics)或靜心冥想。
●在夫妻或伴侶關係方面,有80%的人為已婚,而85%的人認為自己跟最親近的人關係良好或非常親密。
●有93%的人認為置身野外、親近大自然非常重要。
●在精神生活方面,有83%的人相信有上帝或有更崇高的智慧或力量存在;有81%的人自認精神生活富足;48%的人曾有高峰體驗或萬物一體的深刻體驗(通常指內心感覺到萬事萬物皆完美,有一個比人類更崇高、更有智慧的力量引導著我們。這點將在“秘訣十”一章加以說明);有59%的人參加靈修課程。
●有61%的人表示生活滿足充實;73%的人自認過得很快樂;78%的人自認對人生目標或方向有很清楚的概念。
由此看來,這些身心處于最健康等級的人在習慣、心態和一些特質上確實有共同之處,雖然尚不足以證明這是他們能夠如此健康的主因,但通過了解他們的態度和做法,卻能帶給我們一些啟發。這當然也代表著只要你下決心改變自己的飲食習慣、生活方式和面對人生的心態,就能夠改善自己的身心健康。我的十個健康百分百秘訣涵蓋了這幾個重要領域,幫助你奮起直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