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第一章 自控法則 3

時間:2012-02-10 10:45   來源:中國臺灣網

  快樂方程式——編寫自己的心理方程式

  人們過多地關注那些錯過的、失去的東西和得不到的東西,卻往往忽略了真正想要和現時擁有的東西,未能充分享受當下的生活。 

  什麼是快樂?你快樂嗎?恐怕大多數人都很難說清楚。單純從心理上講,很多人認為,擁有“真愛”、“財富” 或者“一份有前途的工作” 就會很快樂。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  

  “無論你在哪個行業,在社會的哪一個角落,大家都不是很快樂。我沒有感受過國外是什麼樣子的,但我可以感受到我周圍的人,他們都不是很快樂……我們大家可能生下來,就沒有感受到哪一天是真正自由自在、無憂無慮,什麼都不用想,真真實實地活著的。你只要觀察每一個人就會發現,無論是政界、商界、知識界,還是農民、工人、演藝界的人,每一天都是自己硬裝出來告訴別人:我是很快樂的!其實,他自己並不快樂……我各方面的壓力都很大。”  

  這是趙本山在接受一次媒體採訪時說的,坦言自己很不快樂。作為一個功成名就的公眾人物,趙本山的這一番話可能讓很多人心里略微平衡了一點:原來,大人物也不快樂啊!  

  那麼,小人物快樂嗎?我們下樓時,發現鄰居家新換了一輛奔馳車;朋友聊天說,下個月就要搬到新買的大房子里住了;網上一個老同學說,剛和家人從國外度完假回來;坐在桌對面的同事在公司人事變動中平步青雲,成了自己的上司;報紙上說,一個農民工買彩票中了500萬元大獎。可以這麼說,凡是別人的好消息,都是我們的壞消息,都可以成為我們不快樂的理由。由此可見,我們的心理太容易失衡了。每一個電話、每一回聊天、每一則新聞、每一次聚會,都可能讓我們憤怒、沮喪,讓我們心緒不寧、寢食難安。 

  我們是如此不快樂,可快樂究竟是什麼呢?又有什麼方法能讓我們開心起來呢?一些心理研究人員專門對此做了心理調查。研究人員說,大多數人可能並不知道快樂到底是什麼。他們以為,快樂就是擁有許多金錢或者一輛高級轎車,或者一棟大房子。但是,研究人員發現,擁有了這些東西的人,並不一定更快樂,而那些沒有這些東西但懂得享受生活的人卻往往快樂。說到底,這是心理自控能力在做主。 

  小張是一家公司的高管,他算是地道的金領。平時,大家都覺得他很風光,羨慕得不行。可私底下,小張卻是一個極端壓抑的人,總覺得自己不快樂。于是,他找了心理醫生咨詢。小張說: “沒有工作的時候我不快樂,因為我想有個工作;有了工作後我還是不快樂,因為我想得到經理的信任並升遷。但是,在我得到了這些之後,我還是快樂不起來,因為我想得到董事長的信任並升遷。但在我得到後,我還是不快樂,因為我懷疑董事長僅僅是在利用我。”  

  其實,小張的問題很有代表性,許多優秀的人也存在這樣的問題。在別人眼里,他們是高職位高薪酬,但他們卻真的很不快樂。小張是一個上進心很強,對自己要求很高的人,可他總是不滿足于現狀,總希望自己的生活、工作越來越好。在他達到一個目標後,又會找到更高的目標,為之拼命努力直至達到目標。 

  他從來沒有肯定過自己的成績,這也成為他不快樂的原因所在。其實,小張已經很優秀了,他找到了工作,得到上司的信任並升了職。要知道,這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事情。每當我們有了進步或者有所收獲時,就應該這樣主導自己的心理活動:我有了工作,我升職了,這是多麼令人開心的一件事。這樣一來,自己的心情就能開朗起來。另外,多和家人朋友一起聊聊走走,也是一種快樂起來的方式。 

  當然,上面所說未免有些簡單。如今,人們承受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不快樂的理由越來越多。其實,生活中快樂的事到處都是,只不過我們只盯著那些不如意的事,因而被悲觀情緒所控制,失掉了快樂的能力。

  錢鍾書先生說: “快樂在人生里,好比引誘小孩子吃藥的方糖,更像跑狗場里引誘狗賽跑的電兔子。幾分鐘或者幾天的快樂賺我們活了一世,忍受著許多痛苦。我們希望它來,希望它留,希望它再來。”  

  是的,我們希望快樂一來再來,忍受痛苦只是為了得到預期的快樂。但預期往往是不可靠的,能不能找出快樂的心理秘密,讓快樂永伴我們左右?英國的心理研究者發現了人類快樂的秘密。他們調查了一千多人對四個快樂問題的看法,之後總結出一個“快樂方程式”。 

  “快樂方程式”即,快樂=P+ (5×E) + (3×H)。P代表“個人特徵”(指人對生活的態度、適應能力及彈性);E代表“生存狀態” (包括健康、經濟穩定性及友誼);H代表“高層次需要”(如自尊、期望、抱負和幽默感等)。 

  “快樂方程式”提出了四個問題,讓被調查者給自己的快樂打分。計分標準:按1—10分打分,1分代表“一點也不”,10分則代表“非常符合”。

  第一個問題:你對人友好嗎?你精力充沛嗎?你有靈活性嗎?你對外界的變化能欣然接受嗎?  

  第二個問題:你的生活態度積極嗎?你能從挫折中迅速崛起嗎?你覺得你在主宰自己的生活嗎?  

  第三個問題:你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滿足了嗎?例如,個人健康、經濟能力、安全、選擇自由以及歸屬感。 

  第四個問題:你能發動周圍的人來支持你嗎?能全身心投入做一件事嗎?你能得到你想要的,並為了目標按計劃地採取行動嗎?  

  答完後,計算分數:把第一和第二個問題的分數相加,就是“個人特徵”的分數;第三個問題的分數代表“生存狀態”;第四個問題的分數代表“高層次需要”。最後,將三個分數代入快樂方程式,就得到快樂分數(滿分是100分)了。分數越高,就說明你現在越快樂。 

  在心理調查中,研究人員發現,人們似乎過多地關注那些錯過的、失去的和得不到的東西,而忽略了真正想要和擁有的東西———享受生活。這也是代表生活的“E”所指示的意義,說明享受生活正是使我們最快樂的事情。所以,我們應該保持積極的心態,從生活中尋找快樂,編寫出讓自己快樂起來的心理方程式。

編輯:劉承思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