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自制力是成功的基石

時間:2012-12-03 01:40   來源:

  自制力是成功的基石

  成功的投資與其說取決于智商,還不如說取決于自律。

  ——巴菲特

  進入股市之前,散戶們首先得明白一點,投資是一種自由度很大的投資行為,沒有人會監督、管理和限制你的操作,當然投資基金另當別論,事實證明,很多投資行為都得依靠自己的決策和實施。因此,自制力相當重要,我們要依據客觀現實控制自己的投資行為,而不能讓投資行為反過來控制了自己的思路和情緒。

  成功的投資,甚至是成功的人生都受到自制能力的限制,自制能力高的人才有機會勝出。

  讓一群不到十歲的小孩分別獨自走進一個空蕩蕩的大廳,並且在大廳的最顯著位置為每個孩子放了一顆巧克力。測試的老師對每個將要走進去的小孩說,如果他能夠堅持到老師叫他出去的時候還沒有把巧克力吃掉,那麼他就將再得到另外一顆巧克力的獎勵,也就是說,總共將會得到兩顆巧克力;如果等不到老師叫他出去就把巧克力吃掉的話,就只能得到這一顆。實驗開始以後,孩子們分別進入大廳。沒有了家長和老師的監管,很多小孩子受不了誘惑,把巧克力吃掉了;也有些小孩子盡量的控制住自己,轉移注意力,不看那顆巧克力,一直等到老師來,最後這些堅持下來的小孩子得到了獎勵,得到了第二顆巧克力。

  隨後,專家們將這些小孩根據其自制力分成了兩組,並進行了長期的跟蹤調查。結果令人驚訝:那些只得到一顆巧克力的小孩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普遍沒有得到兩顆巧克力的小孩成功。不管智商如何,具備自制力的孩子,在以後的人生中比較容易取得一定的成就。

  正如巴菲特說的:“成功的投資與其說取決于智商,還不如說取決于自律。”巴菲特認為自制力是投資人必須具備的精神。他認為自己“很理性,很多人比我智商更高,很多人也比我工作時間更長、更努力,但我做事更加理性。你必須能夠控制自己,不要讓情感左右你的理智”。“我們沒有必要比別人更聰明,但我們必須比別人更有自制力。”

  在巴菲特40多年的投資生涯中,正是由于擁有了超乎常人的自制力,蔑視和回避了眾多的市場誘惑,才躲過了20世紀60年代的“電子風潮”,免受20紀80年代的“生物概念”和“垃圾債券”之害,也沒有陷入20世紀末的“網絡鬧劇”中。

  散戶們要擁有巴菲特那樣的自制力並不容易,但是可以慢慢鍛練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取得成功的基礎。在情緒上,要排除股市漲跌對自身的影響、排除個人盈虧的幹擾,控制自己的情緒,做到不被周圍的事態所影響,絕不能稍有風吹草動就惶惶不可終日。同時要保持自己思維的獨立性,可以有創造性的思維,也可以運用反向思維,但是不能人雲亦雲,做出一項投資決定之前要有自己的判斷和分析,不要聽信別人的傳言。在買賣節奏上,不需要過于頻繁,股市或許有自己獨特的時令季節和自己的快慢節奏,散戶們要學會在對整個大勢的把握下,擁有自己的投資節奏,不能太過頻繁地買進賣出,這樣只是白白把自己的利潤轉換成手續費交給券商。在選股上,不要過于盲目,選股的時候一定要謹慎,不能盲目聽信別人的推薦,一定要自己分析考證,而且對那些謠傳可能獲得暴利但是風險奇高的股票更是需要注意回避,注意保持頭腦的清醒,保障自己資本的安全性。

  另外,在為自己制定目標的時候,不要定太高的盈利目標,因為過高的目標會給自己帶來一定的心理壓力,必然使自己的自制力受到影響。而科學的投資目標能夠幫助你保持愉快的心情和積極的態度。像巴菲特學習,將投資行為控制在自己能力圈之內。長期以來,很多人都習慣了從眾思維,即認為真理總是掌握在多數人手中,總是跟在大多數人後面做事情。但是在股市投資中,需要不同的思維方式。千萬不要在股市中隨大流,高點進場,低點退場。這樣做,要麼你只能分到的一杯很少很少的羹,要麼就是跟很多人一起承擔虧損。

  當然,要在時刻漲跌波濤洶涌的股市中培養自己的自制力,確實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我們平時也需要多積累,多思考,多關注國家的政策、股市所處的區域以及自身的定位,才能更加清晰的認識和理解股市,而這些才是自制力的基礎。能夠贏到最後的人,往往是站得高、看得遠,同時具備全局觀的人,而這些人的一大特點,就是擁有常人無法擁有的自制力,有所為而有所不為。

  智慧箴言

  日常生活中,時時提醒自己要自律,有意識地培養自律精神。比如,針對你自身性格上的某一缺點或不良習慣,限定一個時間期限,集中糾正,效果會比較好。 

  千萬不要縱容自己,給自己找借口。對自己嚴格一點兒,時間長了,自律便成為一種習慣,一種生活方式,你的人格和智慧也因此變得更完美。

編輯:劉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