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第2課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時間:2012-12-03 01:40   來源:

  第2課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孫子兵法》上說:“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意思是說,在軍事紛爭中,既了解敵人,又了解自己,百戰都不會失敗;不了解敵人而只了解自己,勝敗的可能性各半;既不了解敵人,又不了解自己,那只有每戰必敗的份了。“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一規律不僅為古今中外許多軍事家所推崇,作為一種智慧,一種決策致勝方略,它同樣適用于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特別適用于當前的經濟領域。

  股市永遠是個風險與機遇並存的市場,里面也沒有常勝將軍。無論你是第一次介入股市,還是股市老手,都面臨風險問題。散戶的特點是資金力量薄弱,信息不夠流通,但是每個人開戶的目的都是為了賺錢而不是支持股市建設。因此,強化自身力量,知己知彼是股市中的第一要義。如果沒有十足的把握,幹脆就不要投資。

  巴菲特就從來不做沒把握的投資,他是一個極度保守、穩健的人,他能夠長期戰勝市場,並不是靠僥幸。如果沒有一個肯定的結論,他就不會投資,寧願等待。他必須確定他要買的這支股票是他所熟悉並且能掌握的,必須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和獲利能力。如果他沒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他絕對不會貿然行動。巴菲特就像一只潛藏在叢林中的獵豹,常常用敏銳的眼光觀察著他的獵物,等到他確定這個獵物是他想要的並且能夠滿足他的需求,才一躍而出,一擊即中。

  怎麼樣才能達到知己知彼這種境界呢?大家對投資股市都有不同的感悟、不同的重點。歸納起來不外乎就是分析、靈感和運氣這三點。

  分析是投資股市的基礎。分析是需要靜下心來做的事情,就是對大盤、個股以及走勢的研究和判斷。當然還包括了大的方面就是對宏觀形勢即國際、國內政治經濟形勢的分析;微觀方面則要具體到個股的基本面、技術面。只有分析透徹了,才能做到心中有底,才有相應的對策、思路。分析好了我們才能做到心中有數,即擁有買入的信心、持股的耐心和拋股的決心,這些都建立在對股市、股票的堅實分析基礎之上。散戶投資股市,心態最重要,而好的心態也是來源于扎實的分析;沒把握的東西怎能讓人放心呢?這就是我們這里要說的知己知彼。

  靈感和運氣都是難以琢磨的空氣。因為股票的運行可以說是一個機率事件,沒有誰能夠全面掌控。分析正確是基本,但具體走勢最後經過市場的檢驗,但是市場並非完全理性,因此容易出現誤差。但是運氣並非迷信,不能盲目崇拜。

  綜上所述,我們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該做的準備,迎接挑戰。越能做到知己知彼,就越能了解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就更加容易發揮自己在市場內投資時的長處和改善自己的短處。連巴菲特都不打無把握的仗,何況我們呢?在進入股市之前,多問問自己,到底有沒有做到知己知彼、胸有成竹,因為這是在股市中取得較大勝算的必要因素。

  全面了解股票是基礎

  許多人盲目投資,從某方面來說等于是通宵玩牌,但卻從未曾看清楚自己手中的牌。

  ——巴菲特

  如果你不知道什麼是年報、不知道公司股東大會有些什麼內容需要關注,最好不要讓自己陷入股市中,因為全世界股票投資者都應該知道的事,你卻不知道,也不關注。除非你進入股市只是想為了救濟證券商們。

  如果你不知道權證與股票的具體區別,最明智的辦法就是在真的弄明白之前不要買入權證。除非你意志力很堅強,或者你一向視金錢如糞土。

  如果你對股票的判斷,是構建在對電視臺的股票評論家們發言的基礎上的話,趕緊反省一下自己,並認真思考一下這些所謂“情報”的可靠性。

  “謀定而後動”是中國古代哲人信奉的真理,巴菲特用他的智能在不斷的重新詮釋。一旦決定投資,他基本上會長期持有,之所以有信心,是因為在作出投資決策前,他總是花上數個月、一年甚至幾年的時間去考慮投資的合理性,他會長時間地翻看和跟蹤投資企業的財務報表和有關資料。對于一些復雜得難以弄明白的公司他總是避而遠之。只有在透徹了解所有細節後巴菲特才作出投資決定。由此可見,成功的因素關鍵在于在投資前必須有詳細周密的分析。

  對比之下,很多散戶喜歡道聽涂說的小道消息,或只是憑感覺進行投資,完全沒有進行獨立的分析,沒有盈利的可靠依據,這樣投資難免會招致失敗。巴菲特認為,想要獲得股票投資的成功,不了解股票市場,就像打一場無把握的戰爭一樣。因此,投資股市之前,先問問自己,是不是真的了解了這個遊戲規則?

  股票是有價證券的一種主要形式,是指股份公司發給投資者,用以證明其在公司的股東權利和投資入股額度、並據以獲得股利收入的有價證券。股票的持有人,當然包括散戶在內,都是公司的股東,在法律上擁有了股份公司的一部分所有權,享有一定的經營管理上的權利與義務,同時也要承擔公司的經營風險。

  要想在股票市場賺錢,就先好好了解一下股市的術語吧!(請參考附錄一)

  智慧箴言

  羽扇綸巾的諸葛亮,在人們心中就是智慧的象徵。他的智慧從哪里來?我們從他給兒子的《誡子書》中可以找到答案:“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需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編輯:劉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