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絕對不跨入不熟的行業

時間:2012-12-03 01:37   來源:

  絕對不跨入不熟的行業

  你應該選擇投資一些連笨蛋都會經營的企業,因為總有一天這些企業會落入笨蛋的手中。

  ——巴菲特

  每一個成功的人都有一片自己非常熟悉的領地,讓他們離開這個領地換個領域發展,他們過去形成的習慣,往往會成為他們的負擔。我們看NBA時,常常會被寇比行雲流水般精彩的球技所折服;我們看網球時,也經常為費德勒的瀟灑球技叫絕。但是如果讓費德勒去打NBA、讓科比去打網球,恐怕只會讓大家跌破眼鏡。作為職業選手,費德勒們在網球生涯中,握拍、揮拍、發球和回球等動作的方式已經成了一整套習慣,而當讓他們改去打羽毛球甚至打籃球的時候,打網球養成的習慣幾乎全都會成為一種障礙。

  實際上,股票投資也是這樣。中國有句古話叫生意不熟不做。在股市投資中,就可以理解為,不熟悉、不了解的上市公司不去參與,把自己投資的目標限制在自己能夠理解的范圍內。巴菲特亦認為:“對大多數投資者來說,重要的不是他們知道多少,而是他們能在多大程度上認識到自己不懂什麼。”成功者之所以會成功,是因為他們成功的認識到自己的領地在哪里,因為這是他們必備的常識,而且越成功的人越專業。

  在股市中也是一樣的道理,成功的投資者往往都把注意力集中在一小部分投資標的中,並且劃定了他們自己的能力范圍,因為只要不超出這個范圍,就擁有了一種能讓他的表現超出市場總體表現的競爭優勢。如果他將注意力轉到了其他類型的投資上,他就將失去自己的競爭優勢,而其衡量一筆投資是否有理想的平均利潤期望的能力就會失效。

  因為分析股票或基金對于一般散戶太過深奧和復雜,而且費心費力,散戶們很容易因一時念頭而將所有積蓄投入某一支股票。如果是出去旅遊,人人都會花很大的功夫研究去什麼地方,準備什麼東西,選擇怎樣的交通方式省錢省時,還有到了當地的安排等等。但當他們準備購買股票的時候,卻很少有人會花和旅遊同樣大的精力去研究公司業績。如果沒有調查和研究,那麼最好不要涉足股票這行,還是將資金交給法人打理,購買基金更加穩妥一些。

  如果你不是抱著玩玩的態度來投資,而是想透過投資賺錢養家、買房、發財致富,那就必須付出大量精力和時間,在經驗中逐步積累更多的知識、能力和技巧。投資大師們都充分懂得不熟不做的道理,不理會他不了解的投資對象,是因為他知道自己的不足,這為他自己劃定了清晰的能力范圍。他的能力之外的高山,會被他忽略,這是為了相對成功的把握。

  巴菲特就是透過思考以下問題來劃定自己的能力范圍:其一,我對什麼感興趣?其二,現在我了解什麼?其三,我願意去了解什麼,學習什麼?

  不熟不做也是巴菲特投資的一個習慣,所以他永遠只買一些傳統行業的股票,而不去碰那些高科技股。傳統行業,簡而言之就是能夠預測其未來發展趨勢的行業。巴菲特在一九九八年對于網絡公司投資的評價是,他並非網絡股的專家,當時他認為自己看不清這個行業的發展前景,而經過網絡泡沫的洗禮之後,巴菲特慢慢認同新經濟時代的來臨,並認同新經濟時代所產生的新興行業開始步入收獲期,已經值得投資,所以不熟不做也需要動態的考慮和觀察。當每個人工作中離不開計算機的時候,計算機產業也就是傳統行業了。

  2003年巴菲特的投資組合明顯的展現了這一理念。很早以前巴菲特就擁有了可口可樂公司的股票,可以說巴菲特對可口可樂公司再熟悉不過了。對其他公司,巴菲特都是密切跟蹤了多年之後才出手。

  巴菲特認為,我們的重點在于:試圖尋找到那些在通常情況下,未來十年或者十五年、二十年後的企業經營情況是可以預測的企業。這就所謂的巴菲特能力原則,巴菲特遠離那些自己能力所無法把握的投資項目。巴菲特尚且如此,我們普通的散戶能夠說看到新能源、看到新科技就能預測他未來的發展嗎?

  巴菲特投資那些現在的經營方式與五年前甚至十年前幾乎完全相同的企業,據統計1990年∼2000年間,財富雜志世界500強中只有二十五家能夠達到業績優異的雙重標準:連續十年平均股東權益回報率達到20%,且沒有一年低于15%。

  這些超級明星企業同時也是股票市場上的超級明星。這些公司之所以能在十年前就達到持續盈利增長的競爭優勢,當然可以相信在未來能夠更大的提高它的增長能力。

  巴菲特說,我喜歡的是那種根本不需要怎麼管理就能夠賺很多錢的行業,他們才是我想投資的那種行業。華盛頓郵報和大都會就是這種行業,而可口可樂和吉列都是巴菲特長期觀察的在很長年限內具備持續競爭能力的企業。

  從現實來看,很多故事都可以證明,缺少專業知識的散戶們,一直是狂躁期中損失最大的群體。他們往往是在好時光幾乎就要結束的時候才實在忍不住投入,成為恰好是在泡沫破裂而股市全面崩盤前,買入的那最後一批人。因此,動態的掌握不熟不做這個簡單而深刻的道理,是散戶們在投資中必須時刻注意的。

  智慧箴言

  “一個行業再好,假如你完全沒有可投入的資本,這種機會本就是不屬于你的,那你為什麼還要進入這個行業呢?你對這些行業有認識嗎?積累過一些什麼樣的相關經驗?你的比較優勢在哪里?”不要盲目地投資,一定要非常了解後再下決定。

  堅

編輯:劉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