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隨波逐流是毒藥

時間:2012-12-03 01:34   來源:

  隨波逐流是毒藥

  股市在絕望中落地,在悲觀中誕生,在歡樂中拉抬,在瘋狂中消逝。

  ——巴菲特

  隨波逐流是散戶們常見的一種心態。這是指散戶們在自己沒有分析行情或對自己的分析沒有把握的時候,盲目跟從他人的心理傾向。心理學家認為,每個人都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從眾心理,這有時也是必須的。在股市上也不例外,股市上的交易氣氛,往往會或多或少地對投資人的決策產生一定的影響。到證券公司營業部現場從事交易的投資人,大概都有過被交易氣氛所左右,最後身不由己地跟著氣氛買進或者賣出的經歷,因為大家一般都不會拿自己的血汗錢去冒險。這種隨波逐流、盲目跟進的心理決定了股市氣氛。這樣往往使大家做出違反其本來意願的決定,如果不能理智地對待這種從眾心理,則往往會導致投資失敗,利益受到損失。

  藝術品投資很賺錢,但是對藝術品投資有所了解的投資者並不多。很多投資者都是跟在高手後面,盲目投資。高老是個沒什麼名氣的畫家,作品也不怎麼樣,所以他常常為自己作品的銷售煩惱。後來,他用高價請了幾個鑒賞名家給他的畫寫個評論,還讓名家假裝買他的畫,不久之後,高老身價暴漲,作品居然供不應求。

  可以看出,高老身價飆漲就是市場中的人們盲目跟風、隨波逐流的表現。就跟我們經常聽到的笑話一樣:一個人走到路上流鼻血了,于是仰著頭止血,旁邊的路人都以為天上有什麼東西,一個個跟過來都好奇的望著天,最後望天的人越來越多,流鼻血的人捂著鼻子走掉了,還剩下一大堆路人在那不明究理的仰望著。

  盲目跟風讓人變得愚蠢。

  巴菲特從來不隨波逐流和盲目跟風。1968年,華爾街股市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繁榮,道瓊工業指數一路上揚,交易廳里人頭攢動,委托報單如潮,幾乎令人喘不過氣來。人們爭相傳遞一個又一個能夠發財的股票信息,又同時被急劇而來的財富迷亂了心竅。一時間,華爾街彷佛遍地是黃金,俯仰之間便能成為百萬富翁。面對如此繁盛的股市,巴菲特在將近半年的時間內卻一直少有舉措,他更多的時間只是觀察思考。大潮滾滾,巴菲特冷靜旁觀,拒絕被“金錢”所誘惑,其心智和毅力確實非常人能比。

  在華爾街股市的鼎盛期,巴菲特宣告解散合夥人企業。一個專注于股市投資的合夥人企業解散,聲名顯赫的巴菲特將要退出股市經營。面對這個消息,人們驚得目瞪口呆,無法相信。而就在快年底時,奇跡發生了:股市的牛氣漸盡指數幾度飄搖,令人膽戰心驚。人們這時才想起來自奧馬哈的巴菲特和那個被解散的合夥人企業。

  在2000年,網絡概念股在全世界股市出現的時候,人們對網絡股異常追捧,一些虧損、呆賬率極高的股票,一沾上網絡的邊便立即雞犬升天,網絡股成了大熱門。但是巴菲特沒有因此亂了陣腳,他對外宣稱自己看不懂高科技,沒法投資。巴菲特的堅持又一次讓世人對他刮目相看,一年後全球出現了高科技網絡股股災,泡沫滿天飛,人們這才明白“不懂高科技”只不過是巴菲特不願意隨波逐流、盲目跟風的借口。

  正如華爾街股市流傳的一句名言:“股市在絕望中落地,在悲觀中誕生,在歡樂中拉抬,在瘋狂中消逝。”巴菲特深深了解股市的操作規律,他最終成為這句話的受益者。

  現在在股市上,我們可以看到這樣的現象,逢牛市時,大家都談論股票如何好賺,進場的人最多,成交量猛漲,達到了“天價天量”。其實,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股民的從眾心理造成的。結果,達到天價的股票持續不多久,突然下跌,受害人就非常多。

  正是由于大多數散戶們跟著機構走,小機構跟著大機構走,很少有人去認真思考股市的真正情形,只會隨波逐流,才造成了人氣最弱時不敢買入,等到大家瘋狂搶進的時候才跟隨進去的現象。反而導致很多人血本無歸。

  所以,股市上歷來就有“十人買股七人虧,另有二人持平,只有一人能賺錢”的說法。這是對那些隨波逐流的散戶們的最好忠告。

  因此,在風雲變幻的股市中,不要對那些虛實摻半的信息迷亂了雙眼,一定要擁有自主判斷、自主決策的能力,避免人買亦買,人虧亦虧。

  智慧箴言

  有些人,具有濃厚的從眾心理,別人怎麼幹,我就怎麼辦。別人怎生活,我就怎麼生活,永遠不想強于別人。他們會一直跟在別人後面,非常安逸平淡地度過此生。

  還有些人,他們不甘寂寞,逆水行舟,他們有強烈的使命感和憂患意識,他們不願隨波逐流,他們希望出人頭地。他們在前進的路程中遇到一個又一個困難,但他們從沒有被困難嚇倒,他們堅持走了下去,最後他們終于達到了成功的彼岸。

編輯:劉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