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范漢生新書《失夢莊園》廣州舉辦讀者見面會

時間:2016-08-10 08:35   來源:鳳凰讀書

  8月7日下午,著名作家、資深出版人范漢生攜新書《失夢莊園》在廣州購書中心舉辦讀者見面會。此次活動還邀請了廣東省文藝批評家協會原主席黃樹森,廣州大學教授、原廣州市作家協會主席章以武,廣東外貿外語大學教授申霞艷等文化界人士參加。

  范漢生,筆名范若丁,河南汝陽人,中國作協會員,曾任花城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廣東人民出版社編輯,《花城》雜誌主編、編審,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長期堅持文學創作,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説《舊京舊京》《在莫斯科》,小説散文集《並未逝去的歲月》《相思紅》《暖雪》《莫斯科郊外》《皂角樹》《記憶的尊嚴》等,曾兩度獲廣東省魯迅文藝(文學)獎,兩度獲秦牧散文獎。

  《失夢莊園》是一本具有鮮明風土風格的散文集,內容為作者在豫西鄉村一個地主莊園裏的童年生活、鄉土記憶及其父輩故事。在這本20萬字的書裏,范漢生從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寫起,寫豫西的山山水水,寫少年時代身邊的各色人等;寫伏牛山,寫白河;寫老舅爺,寫磨倌老何家,寫他的奶媽陳乾娘,斷續綿延,難以盡意,總放不下,直寫到現在。在渾然不覺中,在一個少年躁動不安的記憶中,跨越了30年。對於新書《失夢莊園》,范漢生曾説:“我不想去感動誰,只想我的回憶能引起別人的回憶,希望內心深處流出的感情能與更多的人相通。”

  著名作家王蒙,資深媒體人、著名文學評論家繆俊傑,著名作家閻連科,人民文學出版社編審、著名文學評論人何啟治對此書做了高度評價。

  王蒙:意想不到的《失夢莊園》

  讀老友范漢生近作《失夢莊園》,不禁聯想起他的少年時代。閒談中透露出他當年“闊多了”的私密,是作為笑話説的,沒有炫耀,也沒有壓迫。老范確曾有過一個顯赫的家世和一個艱辛的革命歷程。想不到他出了一本《失夢莊園》,讀讀此書,若悲若喜,若真若幻,文字如此洗練,滄桑如此豐贍,此情可待成追憶,此時當時俱惘然。書中豫西風物鄉俗的鉤沉記述,綿長多姿,感人肺腑!在平淡樸實的敘事裏,蘊含著深邃的思想,發人深思!

  繆俊傑:綿綿不盡的鄉愁

  讀罷范若丁的《失夢莊園》,我仿佛聽到一位純真的赤子在回首童年的往事,仿佛見到一位闊別的友伴在訴説坎坷的經歷,又仿佛在迷蒙煙雨中聽到一曲深沉的鄉愁歌吟。我首次讀到《我和父親》和《父親的脾氣》兩篇回憶性家史式的散文,通過對父親的人生際遇的歷史回顧,通過對作者本人父子情感歷程的敘述,不僅讓人們知曉了作家的歷史、家史的一部分,也充分表露了作為一個舊軍人的父親獨特的性格和歷史命運。這裡面也可以聽見歷史的回聲,作者痛苦而豁達地道出父親的命運,也是一種“鄉愁”——對自己家族史、感情史的精神回望。

  閻連科:記憶深處的故土

  若丁先生作為我的豫西老鄉和文壇前輩,為人為文都是我所敬重的。讀若丁先生的文字,宛若置身故土親情,質樸而真切;他的新書《失夢莊園》對豫西風物鄉俗的鉤沉記述,綿長多姿,感人肺腑。若丁先生的為人和為文在我們豫西鄉親中,一直有著良好的口碑,併為我所敬重!這部集子中收入的篇什,絕大多數是若丁先生對中原故土親人的記述,那是一片我既熟悉又陌生的熱土和家園。

  何啟治:亦真亦幻寫人生

  散文集《失夢莊園》以少年的率真回憶豫西伏牛山下的莊園生活。田園風光,色彩繽紛。“我”的童年生活在物質上是富足的,在精神上卻是孤獨、寂寞、悽清的,充滿了憂傷和悲苦。這是全書的基調,也是作家成長的重要環境。關於范若丁的文學作品,曾經還有過“小説化的散文或散文化的小説”的討論。就《失夢莊園》而言,確實是真實的,又是夢幻的,所以我説“亦真亦幻寫人生”。

  《失夢莊園》配得上這樣的評價,范漢生更配得上這樣的評價。他用一種亦散文亦小説的獨到筆法,寫出了中原地主大宅的傳統與革命,國民黨將軍之子的故鄉故人故事,大時代裏個體家庭的悲歡離合,亦真,亦幻。這是一部關於濃郁鄉土中原的散文佳作,也是一部世道人心轉型的歷史文本。這本書,寫的不僅是個體命運,更是家國天下的命運,它寫的是一代人家國記憶,是血肉,更是靈魂。

  在當今這個時代,或許我們真該讀一些滌蕩靈魂的文字,不知能否在不經意間,它也能觸碰你記憶中的失夢莊園?

  【書籍資訊】

  書名:《失夢莊園》

  作者:范若丁

  定價:38.00元

  出版社: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上市日期:2016年7月

  內容簡介:

  《失夢莊園》是一本具有鮮明個人風格的散文集。作者以一種亦散文亦小説的獨到筆法,寫出了鄉土中原的生活原貌,大時代裏一個大家庭的悲歡離合以及個人命運的跌宕起伏,亦真,亦幻。本書分為兩部分:初編與續編。初編中的《暖雪》曾獲廣東省第三屆魯迅文學獎,續編中的《我和父親》、《皂角樹》分獲第一屆和第二屆秦牧散文獎。書中收錄了《夜嫁》、《過陰》、《神蟲》、《放腳委員》、《刀客張》、《秀表姐》、《陳乾娘》,以及《我和父親》、《找墳》等31篇作品。其中首篇《夜嫁》,通過對他的表嬸改嫁場面的描繪,展現了伏牛山區一幅悲涼淒楚的風俗畫,可憐無助的表嬸和潦倒困頓的無賴表舅爺的形象,都躍然紙上。在對表嬸的命運描寫中,袒露出作者淡淡的哀愁。《過陰》也是對伏牛山區古老醜陋風俗的描寫,那種愚昧的“捐壽”的習俗,是一種自我嘲諷的惡習。它所表現的是殘存於民眾中的封建迷信落後意識,及人和人之間那種冷酷的功利主義,怎樣戕害人們的心靈。《神胎》在冷峻中又帶有一點調侃,明明是幾個兒童的惡作劇,但卻被尊為“神明”供奉起來,讓人誠惶誠恐。深刻地揭露了落後的群體意識。《陳乾娘》則是一篇充滿摯愛的回顧。曾經帶大作者三兄弟的“陳乾娘”,性格豪爽,但她也不配有更好的命運。作為一個“老媽子”,她寄人籬下,過著屈辱的生活。作者的反思,雖然表現出一種“良心發現”,但陳乾娘本人的命運仍然是一種悲劇。

  作者介紹:

  范漢生,筆名范若丁,1934年生,河南汝陽人。1949年畢業于中原大學。1984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長篇小説《舊京,舊京》,小説、散文集《並未逝去的歲月》、《相思江》、《暖雪》、《莫斯科郊外》、《皂角樹》等。其中《暖雪》獲廣東魯迅文藝獎,《皂角樹》、《我和父親》分獲第一、第二屆秦牧散文獎。

  1980年調入出版系統,長期從事文學編輯工作,曾任花城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廣東人民出版社編輯,《花城》雜誌主編,編審。他擔任責編的“花城叢書”中,收輯有葉聖陶、巴金、老舍等人的代表作;他所策劃並組織出版的《港澳大百科叢書》和《世界詩庫》(第二屆),均獲中國圖書獎;他與樓肇明主編的《20世紀外國文學精粹》,第一次向國內讀者推介了巴別爾的《騎兵軍》,博爾赫斯的《追擊 時間之戰》,帕斯的《太陽石》,奈保爾的《米格爾大街》,金斯堡的《我的黎明儷歌》,阿赫瑪托娃的《安魂曲》等等優秀外國文學名著。後來帕斯和奈保爾先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81~1994年創辦《沿海大文化報》;1995~2000年任廣東省出版工作者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讀書人報》總編輯。

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