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中國作協召開《多灣》研討會 “黑馬”周瑄璞引文壇震動

時間:2016-04-11 10:46   來源:鳳凰讀書

  長篇小説《多灣》從2015年12月面世以來,在文壇引起不小的震動。2016年4月6日上午9點,中國作家協會重點作品扶持辦公室與陜西省作家協會在北京聯合舉辦《多灣》研討會。會議在中國作協十樓的會議廳舉行,中國作協副主席李敬澤致辭,拉開研討會序幕。陜西省委宣傳部部長陳彥、陜西省作協黨組書記黃道峻、《人民文學》主編施戰軍、中國作協小説委員會副主任白燁、中國作協文學理論批評委員會副主任雷達、瀋陽師大教授賀紹俊等二十多位專家出席研討會。與會專家從各自的角度對《多灣》的文學價值進行研討,給予《多灣》高度評價。

  上市四個月登上各大新書排行榜 文壇各實力派作家力挺周瑄璞

  周瑄璞的這部作品能夠引起如此多關注,全因其作品本身的價值和影響力,上市四個月來,頻繁出現在各大圖書銷售榜單、媒體文學排行榜和文壇活動中。《多灣》曾入圍路遙文學獎,在《南方週末》、《華商報》等主流媒體的年度文化盤點中被列入年度推薦好書,並在各種專業文學刊物的年度綜述中被重點提及,在頗具影響力的中國小説學會2015年度小説排行榜評選中也位於前列。作為一本去年年底才出版的新書,在極短的時間內,能在各種年度的評選中佔據一席之地,幾乎是一個小概率事件,《多灣》的實力和爆發力可見一斑,可以説是2015年文壇闖出的一匹叫好又叫座的純文學黑馬。

  《多灣》在《作家》雜誌發表的時候,就引起很大的轟動,不但有名家如陳忠實撰寫評論文章,包括賈平凹、邱華棟、徐則臣在內的一批知名作家,或撰寫評論表示讚賞,或親臨各種新書發佈會現場助陣。綜合以上這些佳績與褒獎,就可以知道《多灣》這部作品是非火不可的。

  各方專業人士分享閱讀感受 小説創作結構仍是討論重點

  研討會上,各方專家學者從不同角度全面客觀地闡述自己對《多灣》這本書的閱讀體會。李敬澤認為“瑄璞在這個長篇中還是充分表現了她的藝術耐心,就這樣一部作品,我們既可以把它放在中國現當代以來,無論是從家族史的角度,這樣一個七十年的宏大敘事的角度,國家民族生活和歷史的角度去探討它的得失,我們也可以從周瑄璞她作為一個70後作家,她和同代人的寫作,這樣一個角度去探討它的得失,我們甚至還可以從一位女性角度,這部小説主要的人物譜係,實際上是一個女性的譜係,我們也可以從女性的角度去探討它的得失,我們還可以從現實主義的這樣一個維度來探討它的得失。”李敬澤著重肯定了這部小説的現實主義價值:“我們談論現實主義的時候我們到底在談論什麼,我覺得《多灣》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例證。”

  無論從題材還是作品的深厚程度來説,《多灣》都容易讓人聯想到《白鹿原》,從這個角度,雷達如此評價周瑄璞:“我看很多(作品)都是第二部“白鹿原”,或者説與“白鹿原”比擬,我覺得不是這樣,不好寫……我感覺她(周瑄璞)敢這麼寫,我還是非常震撼的。”

  中國作協小説委員會副主任胡平則特別談到了小説的“厚”:“這個作品價值主要在厚,我就在想,她(周瑄璞)為什麼寫得比較厚,她的這種厚是在於她寫出了這種過日子的細膩。”而施戰軍則從小説中讀出了某種尖銳:“這個小説是非常尖銳的,他一方面有季瓷這樣一個寬厚的母親、奶奶這樣一種形象,而在這個形象之上我們看到,由於季瓷的對比,過去渴望圓融的境界,出現了一些銳利的鋒芒或者説針刺。”同時,他還從中讀到茨威格的影響:“周瑄璞的小説就是這樣一個特點,她寫的故事裏邊不斷有議論出來,議論很受茨威格的影響,這種議論使這個小説的勁頭不斷地在增加。”

  除了一致的褒獎,有些專家的批評也很犀利,比如中國社科院文研所研究員李建軍就對小説的敘述方式發表了自己的看法,認為小説有些地方的人物對話可以再簡省一點,留點想像空間。對小説的不同聲音恰恰體現出一本優秀的小説,必然要引起的各種爭論,這也是它的價值所在。在整個的研討過程中,小説的創作結構還是大家不可能繞過的問題,這也是《多灣》面世以來,不斷爭論的話題,就是小説從主角季瓷去世後轉入另一個角色西芳的描寫,讓人感覺整體被劃分出兩部分,有人認為不如分成上下部出版,而有人則認為這正是作者周瑄璞寫作的高明之處。

  【書籍資訊】

  書名:多灣

  作者:周瑄璞

  出版社:浙江文藝出版社

  ISBN:978-7-5339-4295-3

  定價:49.8元

  作者簡介:

  周瑄璞,1970年生於河南省臨潁縣,現居西安,中國文壇新晉實力派作家。著有長篇小説《人丁》《夏日殘夢》《我的黑夜比白天多》《疑似愛情》,中篇小説集《曼琴的四月》。作品曾入選中國小説學會“年度小説排行榜”。曾獲中國女性文學獎、柳青文學獎。

  內容簡介:

  小説《多灣》從構思到定稿,歷經近十年,精心打磨。小説描述一個家族四代人的命運,時間跨度70餘年,從民國三十年代寫到新世紀來臨,一個家族四代人的奮鬥故事,命運起伏,由農村人變為城市人的經歷。根系女性季瓷雙手托起家族的繁衍,她的後代走向城市後的成長、迷悟、痛苦、裂變的經歷,描述了二十世紀中國人是怎樣生活的,講述普通人的奮鬥、求索與精神歷程,是一部平民奮鬥史,女性成長史。

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