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通識教育和博雅教育的經典範本
大師雲集,學術自由的黃金時代,
楊振聲、朱自清、聞一多、王力、魏建功、浦江清、余冠英、劉文典、羅常培、羅庸……他們授過的課;
楊振寧、黃昆、鄧稼先、鄒承魯、朱光亞、汪曾祺、王希季、何兆武、許淵衝、吳訥孫……他們讀過的文。
西南聯大存在的時間不滿九年,就讀學生不過八千,而且條件簡陋,生活艱苦,但前後任教的教授有朱自清、聞一多等三百餘人,他們都是各個學科、專業的泰斗、頂級專家。並培養出了一大批人才,其中包括兩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四位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六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近百位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正如對於西南聯大素有研究的漢學家易社強所説:“西南聯大是中國歷史上最有意思的一所大學,在最艱苦的條件下,保存了最完好的教育方式,培養出了最優秀的人才,最值得人們研究。”
本書原名《西南聯大國文選》,就其性質而言是選本,沒有注解,只有選文。那一篇篇從《詩經》《楚辭》《論語》時代而至魯迅徐志摩年代的作品,鐫刻著民族精神的某些密碼,體現著編者的精神意志。李清照以婉約風格著稱,這冊書中選的卻是她的《金石錄後序》,是詞人南渡後飽蘸家國興亡的黍離之悲寫成的心史。全書以陸游的《示兒》收束,“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編者的用意寄託,自是志在收復。而書中選了《論語》中的“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咏而歸”,更是體現了編者詩一般身心自由的生活態度,也是國殤流離中仍當堅守的情懷。捧讀本書,一股浩然之氣撲面而來,能讓讀者充分領略當年學人的真性情。
本書在忠實還原《西南聯大國文選》原本的基礎上,又增錄了朱自清、浦江清、沈從文、汪曾祺等人對西南聯大大一國文的回憶文章,以及對書中幾篇文選的解讀文章,如朱自清的《柳宗元<封建論>指導大概》、浦江清的《李清照<金石錄後序>》、沈從文的《從徐志摩作品學習抒情》、汪曾祺的《西南聯大中文系》等,能幫助讀者更好地進行延伸閱讀,對歷史場景的還原有更直觀的認識。
西南聯大開設的“大一國文課”,注重文化基本功的紮實訓練。對照西南聯大留下來的這份遺産,我們能更準確地厘清當今教育的癥結所在。目前中國的教育系統,被認為是畸形的“應試教育”,而這本書可以向我們提供進行矯正的參照,呼應當下對潛移默化文明價值的國文教育的強烈需求,為當下長期浸染在西方文化和網路世界裏的中國學生烙下傳統民族文化的基因。而書中體現的聯大式的書院精神,在當下更有其深遠的意義和價值。
今年的 9月3日是中國首個法定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本書在9月份推出,具有較好的教育意義。擬在10月份組織一系列宣傳活動,以抗戰精神中的人文教育為主題,邀請相關專家和與西南聯大聯繫緊密的相關人士以各種形式發表言論,來為本書進行宣傳推廣。
【內容簡介】
西南聯大的大一國文課是一門面向全校一年級學生的必修課程。從1938至1942年間,由楊振聲、朱自清、浦江清、羅庸等人主持參與的大一國文編撰委員會編訂了《西南聯合大學國文選》,作為大一國文課的教材。《西南聯大國文課》根據國家圖書館所藏《西南聯合大學國文選》予以校訂整理出版,由劉東作序,並附有朱自清、浦江清、沈從文、汪曾祺等人對西南聯大“大一國文”的回憶及解讀文章。
【作者簡介】
導讀作者:劉東,現任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副院長。早歲師從思想家李澤厚,曾先後任教于浙大、南大、中國社科院、北大,講學足跡遍及亞美歐澳各洲;除國學領域外,所治學科依次為美學、比較文學、國際漢學、政治哲學、教育學,晚近又進入藝術社會學;發表過著譯作品十七種;創辦並主持了“海外中國研究叢書”“人文與社會譯叢”及《中國學術》雜誌。
【媒體評論】
聯大的大一國文課有一些和別的大學不同的特點。一是課文的選擇。……聯大學生為人處世不俗,誇大一點説,是因為讀了這樣的文章。這是真正的教育作用,也是選文的教授的用心所在。……嚴家炎先生編中國流派文學史,把我算作最後一個“京派”,這大概跟我讀過聯大有關,甚至是和這本“大一國文”有點關係。這是我走上文學道路的一本啟蒙的書。
——汪曾祺
其實,這一年度的“大一國文”真是空前絕後的精彩;中國文學系的教授,每人授課兩個星期。……如聞一多講《詩經》,陳夢家講《論語》,許駿齋講《左傳》,劉文典講《文選》,唐蘭講《史通》,羅庸講唐詩,浦江清講宋詞,魏建功講《狂人日記》等等。
——許淵衝
對於西南聯大所做出的歷史性貢獻,不能只理解為留下過哪些傳世的名著,和培育過哪些成器的學生。那裏曾經盛行過的校風,和那裏曾經傳授過的教材,也都應被視為它在精神上的遺産。在這個意義上,這本在內容上既“喜新”又不“厭舊”、既靈活不居又立場篤定的國文教材,也同樣是在向我們啟迪著自由與傳統的會通,和昭示著中學與西學的融合。
——劉東
這本西南聯大的國文教材是那個年代的經典,值得我們所有的人一直讀下去。
——錢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