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西方著名思想家理查德 桑內特最新作品
《小王子》、《追風箏的人》、《公共人的衰落》譯者李繼宏精心翻譯
一部敘事宏闊、視角獨特的社會學、文化史作品
作者:理查德 桑內特
譯者:李繼宏
ISBN:978-7-5327-6996-4/C 064
出版時間:2015年7月
字數:239千
開本:32
裝幀:平裝
定價:45
上架建議:社會學、文化史
【作者簡介】
理查德 桑內特(Richard Sennett),當代著名社會學家和思想家,曾任紐約大學、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教授,目前擔任康橋大學社會學系傑出訪問教授,因其在社會學、城市規劃研究等方面的傑出貢獻,屢獲黑格爾獎、斯賓諾莎獎、格爾達 亨克爾獎和特森諾獎等國際獎項。他的主要著作有:《19世紀的城市》(1969)、《階級中隱藏的傷害》(1972)、《眼睛的良心》(1990)、《公共人的衰落》(1976)、《肉體與石頭——西方文明中的身體與城市》(1994)、《不平等世界的尊敬》(2003)、《新資本主義的文化》(2006),以及三部小説。
【譯者簡介】
李繼宏,2003年畢業于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其學術論文見於《社會學研究》、《人文雜誌》、《廣東社會科學》等刊物,另譯有《小王子》、《與神對話》、《瓦爾登湖》、《追風箏的人》等各種體裁的圖書三十余部,曾任英國伯明翰大學莎士比亞研究所訪問學者,目前擔任加州大學爾灣校區(UC Irvine)英文係客座研究員。
【內容簡介】
《匠人》要探討的是一種基本的人性衝動:純粹為了把事情做好而好好工作的慾望。儘管匠人這個詞讓人聯想到一種隨著工業社會的到來而消失的生活方式,桑內特卻認為,匠人的領域遠遠大於熟練手工勞動的範圍;今天的程式員、醫生、父母和公民都需要了解匠人精神的價值所在。
本書堪稱作者的巔峰巨著,這位當代頂尖的公共知識分子在書中探討了過去和現在的匠人的工作;他把身體勞動和倫理道德聯繫起來,他質疑當今公認的衡量工作好壞的標準。
理查德 桑內特在《匠人》中跨越了時空,從古羅馬的制磚工人到文藝復興時期的金匠,從巴黎的印刷社到倫敦的工廠,都是他筆下探討的對象。歷史在實踐和理論、技藝和表達、匠人與藝術家、製造者與使用者之間劃下了一道錯誤的界線;現代社會仍然沒有擺脫這種歷史遺存的折磨。但從前那些匠人的生活和他們的匠藝也揭示了一些使用工具、安排工作和思考材料的方法,進而為我們如何利用技能來指導生活提供了各種可行的方案。
亮點:
1.敘事宏闊、視角獨特的社會學、文化史作品
2.當代西方著名思想家,黑格爾獎、斯賓諾莎獎、特森諾獎得主,康橋大學社會學系榮譽教授理查德 桑內特最新力作
3.《小王子》、《與神對話》、《追風箏的人》和《公共人的衰落》譯者李繼宏精心翻譯
【精彩書摘】
一種持續的敘事
也許路斯和維特根斯坦最大的區別在於,阿道夫 路斯擁有一個工作的故事;每個建築項目都是他生命中的一章。維特根斯坦缺乏這類敘事;他修建的樓房更像是一盤定輸贏的賭局,感到失望之後,終身再也沒有染指建築業。這種區別指向癡迷更具積極意義的一面:驅使人們去製造大量的東西。
馬克斯 韋伯將這種持續的敘事稱為“志業”。韋伯用來指志業的是Beruf,這個單詞在德文中有兩層含義:知識和技能的漸進累積,以及一種越來越強的信念,就是覺得某樣事情是自己命中註定的事業。
志業的觀念紮根于宗教。在早期的基督教神學裏,志業外在於自我,是神職人員感受到上帝的召喚而做出的選擇。就像奧古斯丁皈依的情況那樣,一旦這種召喚得到了回應,信徒回頭看的時候,就會覺得他或者她無法從事別的工作,只能終身為上帝效勞。和印度教不一樣的是,基督教的志業是不能世襲的;個體必鬚根據自己的自由意志去回應召喚。現在基督教福音派成年信徒的“皈依基督的決定”依然有這種二元屬性 —決定和命運合二為一。
儘管自己對科學志業做出了理想化的描述,馬克斯 韋伯其實很清楚志業的宗教基礎在凡俗的世界中也有所反映。一個領袖,基督也好,拿破侖也好,能夠讓其擁躉恍然大悟,看到一條值得追隨的道路;卡裏斯瑪式的領袖確實起到了激勵的作用,為別人提供了志向。科學的志業則與此不同,它應當是“發自內心”的,需要做的都是一些訓練有素的小事,比如説做實驗,推而廣之的話,練習音樂也可以算在內,並且這些小事都沒有什麼重大的人生意義。人們無須接受良好的教育也能追隨基督或者拿破侖,但在科學志業裏,這方面是至關重要的。只有擁有良好的素養,也就是説,只有年輕時接受過良好的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一個人才能夠在成年後積極地、持續地從事學術活動。
“不知饜足”和“癡迷”在這種健康的志業裏似乎沒有一席之地。其實倒不如説時間能夠化解它們的害處。幾年前,社會學家傑裏米 西布魯克訪問過萊恩 格林漢姆,他是個年老的皮革工匠,生活在英格蘭北部。他在年輕時學會了如何處理山羊皮,以便用於裝訂書籍和製作手袋;格林漢姆像他父親和祖父那樣,將畢生都奉獻給這門精細複雜的手藝。他的家庭生活,乃至他的日常習慣,都是按照這份工作的時間節奏展開的。比如説他不吸煙,“因為吸煙會影響你的耐力”,他做各種運動,為的是保持能夠勝任這份工作的身材。他對待工作的態度也許是迫切的、癡迷的,但和那些爭吵不休的HIV研究人員不同。他穩定地為他的人生增添價值。
不過格林漢姆對這個世界也不是很滿意。雖然他知道自己已經過得很好,但在訪談中,格林漢姆表達了很多憂慮。在英國,手工裝訂圖書的成本太高了,他的公司無法繼續從事這項業務;如今這門手藝在印度很興旺。“我爺爺會覺得傷心的,這門手藝的歷史很悠久,是世世代代的心血結晶,卻再也不能夠傳下去。”但他依然賣力地工作著;他是個很好的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