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後革命時代的中國》:剖析是否存在可複製的“中國模式”

時間:2015-08-03 09:54   來源:新華悅讀

   [書籍資訊]

   書名:《後革命時代的中國》

   著者: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 主編,[美]阿裏夫德里克 主講

  譯者:李冠南 董一格

  定價:49.00元

  出版時間:2015.6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圖書品牌:世紀文景

  [編輯推薦]

  精研中國革命史的漢學權威、獨樹一幟的左翼理論家,立足後革命中國的思想氛圍,對知識界百年變革作批判之思

   是否存在真正可複製的“中國模式”?中國會不會成為美國衰落後的世界新霸權?

  清華國學院“講學社叢書”第二輯,國際知名學者德里克開啟“梁啟超紀念講座”

  精研中國革命史的美國漢學權威,獨樹一幟的左翼前沿理論家

  警覺後革命中國思想氛圍中過剩的歷史與匱乏的未來,對中國知識界百年變革作批判之思

  清華國學院副院長劉東教授主持評議,直面批判,尖銳回應

  [內容簡介]

  《後革命時代的中國》為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主編“講學社叢書”第二輯,內容以2010年著名土耳其裔美國漢學家阿裏夫 德里克(Arif Dirlik)在清華園為“梁啟超紀念講座”發表的系列講演為基礎擴充而成。德里克教授從“全球現代性”的視角對20世紀初尤其是“改革開放”至今,中國知識話語中的一些重要理論問題作了批判性的反思。其所涵蓋的主題非常廣泛,從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史學,到社會學和人類學,再到儒學與國學。在本書中,它們都被理解為進入一個根本問題的共同窗口,即後革命時代的中國思想對文化與歷史的調適。

  全書共分八講:前兩講通過厘清現代性、全球性以及歷史等基本概念,説明瞭作者進行反思的方法論,提出我們的認識途徑是“全球現代性”的視角;接下來逐次反思過去百年中國的社會史研究、社會學和人類學學科以及儒學和國學等知識領域經歷的變革;最後再次總體反思全球現代性以及中國當下的發展,並對未來作出警示。

  按照“講學社叢書”的體例,本書在講稿之外增加了叢書總序、課後討論、講座主持人及評議人劉東教授的評議文章、譯者董一格的印象記、媒體的專訪,以及2010年德里克來華照片等內容,希望未能蒞臨講演現場的讀者也能多角度地領略國際知名學者的風采。

  [叢書簡介]

  民國時期,梁啟超組織的“講學社”曾促成中國現代史上最著名的幾次來華學術交流,先後邀請到杜威、羅素、杜裏舒和泰戈爾,不僅轟動當時,而且影響深遠。因此,“講學社叢書”是接著講學社的計劃來講的,是接著梁任公未竟的事業來講的。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復建之初即創辦了“三大紀念講座”,包括“梁啟超紀念講座”、“王國維紀念講座”和“陳寅恪紀念獎座”,分別處理“思想與宗教”、“美學、比較文學與漢學”、“邊疆民族史”等課題,以追念並繼承民國時期清華國學院三大導師的傳統。講座同時邀請國內相關領域的學者進行對話和評議,以體現學術全球化時代的文化間性。其成果匯整合“講學社叢書”,以期為社會提供一個文化交鋒的鮮活案例。

  [作者簡介]

  阿裏夫 德里克(Arif Dirlik,1940—)

  精研近現代中國革命史的美國漢學權威,“後”學領域獨樹一幟的左翼前沿理論家

  開創“後革命”與“後社會主義”等論域,介紹“全球化”概念至大陸學界的第一人

  德里克乃當代著名歷史學家,1940年生於土耳其,于美國羅徹斯特大學獲歷史學博士學位。1971—2001年任教于杜克大學歷史系,2001年起在美國俄亥俄州俄勒岡大學任“奈特社會科學講座教授”(Knight Professor of Social Science),2006年榮休。他長期致力於中國近代史尤其是中國革命史的研究。《革命與歷史:中國馬克思主義歷史學的起源,1919—1937》《中國共産主義的起源》《中國革命中的無政府主義》等著作奠定了他在西方學界“中國研究”權威學者的地位。1990年代起,他將其理論撰著領域擴展至後殖民批評與文化研究,《革命之後:警惕全球資本主義》《後殖民氛圍》《全球現代性》等著作令其躋身於當代美國社會科學界重量級學者的行列。

  [目錄]

  序 言

  第一講 導論 :現代性,全球性,歷史——方法論的反思

  現代性 // 全球現代性 // 多種現代性 // 多元歷史

  第二講 我們的認識途徑 :全球化——普遍主義的終結?

  多元現代性//全球化與人文科學//多元現代性:全球性的文化多元主義 // 將當下歷史化 :日常鬥爭與認知途徑

  第三講 現代的勝利 :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社會史

  馬克思主義史學概覽 // 結論性意見 :遺産

  第四講 邊地上的孔夫子 :全球化、發展的國家與儒學重構

  儒學的死亡與復活//東亞、資本主義與儒學//“美國的孔子”:杜維明與儒學復興//“製造儒學”//“邊地上的儒學”

  第五講 時間空間、社會空間與中國文化問題

  中國的文化形成:當下和過去//China/中國——為無名國度命名//歷史的負擔:文化與多元決定//流動中的文化 :跨民族主義與文化棲局空間

  第六講 中國化 :將中國世界化——20 世紀中國的社會學和人類學

  社會學和人類學:起源與本土化//社會學和人類學的本土化 :社會科學中的政治 // 中國化 :一種批判性評價

  第七講 全球現代性時代的國學

  全球現代性與知識擴散 // 遺産 // 國學 / 全球現代性

  第八講 全球現代性的再反思 :全球資本主義時代的現代性

  全球性的概念領域//全球現代性//全球現代性的過去與未來(?)

  參考書目

  評議:國學院裏的德里克(劉東)

  印象記 01 從“德老”到“老德” (董一格)

  印象記 02 德里克(王洪波)

  專訪:“歷史學不是反革命的”

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