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名為“《魯迅手稿全集》文獻整理與研究”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課題正在悄然進行。課題組專家在研究中發現:依據各類文獻記載推測,魯迅創作總量應該在1000萬字左右,但收錄《魯迅手稿全集》的僅600萬字,剩下的400萬字魯迅手稿不知所蹤。
魯迅研究近年來堪稱顯學,他的手稿是珍貴異常的文物,緣何有40%遺失?課題組首席專家王錫榮告訴記者,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魯迅當時對自己的手稿未予足夠的重視,隨寫隨扔,投稿後也不收回。作家蕭紅在《回憶魯迅先生》一文中這樣寫道:“魯迅先生的原稿,在拉都路一家炸油條的那裏用著包油條,我得到了一張,是譯《死魂靈》的原稿,寫信告訴了魯迅先生,魯迅先生不以為稀奇。”
王錫榮透露,現保存下來的魯迅手稿,雖然大多數收藏在國家圖書館、北京魯迅博物館、上海魯迅紀念館、紹興魯迅紀念館等國家文化機構,但是仍有部分散失在社會上,甚至國外人士手中。尤其是書信,魯迅一生大約寫過7000封書信,現存的卻只有1500多封。
一個很吊詭的現象是:魯迅在日記上記下題目的不少文章和演講稿,文本卻至今沒有發現。例如,魯迅在1914年6月3日的日記中寫道:“寫《異域文譚》訖,約四千字。”但該文究竟寫了什麼內容,無人知曉。又如,魯迅早年曾翻譯的《世界史》《北極探險記》《物理新詮》《無機化學》等書共計幾十萬字,迄今沒有發現手稿或文本。還有魯迅1912年的系列講座《美術略論》、1928年演講的《老而不死論》、1931年演講的《流氓與文學》等,都在日記裏記下了題目,卻不見講稿。這些給魯迅研究留下了巨大的懸念。
課題組在研究中還發現,如今市面上出售的部分魯迅著作沒有與手稿進行比對校刊,結果這些公開出版的魯迅作品與手稿原作有出入。如某出版社的魯迅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二十四孝圖”一文的倒數第四自然段第二行為“常著斑斕之衣”,在手稿中“著”卻為“衣”。
學者陳漱渝也發現了類似情況。他舉例説,有公開出版的魯迅雜文集《墳》在題記部分談到編選這本書的緣由是“説起來是很沒有什麼冠冕堂皇的”,但在手稿中卻是“説起來是很沒有道理的”。
王錫榮認為,編輯的加工或者“糾正”是沒有必要的,即便有些魯迅引的古文與原書有異,但只要魯迅原稿在,就必須尊重原稿,有問題寧可加註釋。(記者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