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古稀老人自創29頁漢語速錄法 希望有人能傳承

時間:2015-02-26 08:35   來源:淮海晚報

  年過古稀的老人楊積成,利用退休在家的時間,編制了一套實用中文拼音速記方案,這29頁的小本子上,記錄了老人自創的一套方法,也承載了老人的心血和希望。

  ◎符號代替漢字 説到哪記到哪

  在新民西路的一棟老宿舍樓下,記者見到了楊積成老人。他將懷裏的一個小本子拿到了記者面前,“這就是我的手稿,裏面記錄了我研製的速錄方案,為了這個,我可是連續忙活了十來年。”楊積成向記者介紹了起來。楊積成老人今年已經85歲了,是安徽省安慶市人,年輕的時候在東北上大學,學的是俄語,“我工作後看見很多人工作的時候都為怎麼快速把自己需要的文字記下來發愁,就有了這樣的想法。”楊積成表示,一般一位成年人一分鐘內可以講120個左右的漢字,而一般人一分鐘只能寫30多個漢字,這樣的速度,手是跟不上嘴巴的。“其實18世紀的時候,福建人就發明瞭傳音快字,1949年之後,也有其他的速錄法誕生,但是他們的這些方法太煩,而且不好掌握。”

  楊積成的這種速錄法是根據中文拼音創制出來的,“前人發明的速錄法,往往一個字由上中下3部分的符號組成,太煩,我的基本上一個符號就能解決。我的這套速錄法一共有23個基本符號,由12個聲符,10個韻符和1個兒化音組成。根據基本符號又演化出50個聲韻符號,別看他們都是圈和線組成的圖案,但是記起來特別快,基本上你説的多快我就能記多快。”説著,楊積成把本子翻到了第6和第7頁,將整張符號表格展示給記者看。“這些東西乍看可能有些複雜,但是學起來很簡單。”除了這些,整套方法還有數字的寫法、標點符號的寫法和各種省略寫法,一個個小蝌蚪一樣的圖案就是一個個的漢字,看上去有點意思。

  ◎承載許多心血 希望得以傳承

  從楊積成那裏,記者了解到,他從上海建工局退休後就來到了淮安,在家裏忙活忙活家務,空閒的時間全部都花在了研究這門速錄法上,“有的時候一坑頭就能忙到晚上10點多,甚至連飯都忘記吃了。起初的時候,老伴兒也非常不理解我,但是到了後來,她也會幫著我整理文字和符號。”楊積成回憶,其實這套方法相對不難,難的是怎麼快速上手以及怎麼比之前的一些速錄法更實用,“老伴兒有一段時間也是天天幫我校對,兒子下班之後的空余時間也會幫我。”

  楊積成表示,一個高中畢業的學生,一個暑假就能把這門速錄法學會,相對而言還是不難的,而且文字在速錄法中都是些符號,相對而言的保密性要強許多。記者發現,楊積成還有一個小本子,上面有各種文章,全部都被用速錄法記錄了下來。

  記者問道:“現在的科技已經很發達了,不但有專業的錄音筆,就連手機都可以隨時錄音,這些不是完全可以取代速錄嗎?”楊積成説:“你如果用錄音機,首先內容不走心,其次每次都要調回頭聽,也不是很方便。不是有句老話嘛,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寫下的東西總是記憶更深的。還有一些相對保密的文字,至少這些速錄符號,一般人是完全看不懂的。”楊積成表示,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將這門速錄法傳承下去,也算對得起自己的心血了。

編輯:吳曉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