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韋森 觀念塑造世界
韋森重繪哈耶克思想全圖。
【致敬辭】
作為奧地利學派的代表人物,哈耶克的思想博大精深,通過中文譯本完整領略其著作精髓並非易事。經濟學家韋森帶著為中國改革尋找思想資源和解決辦法的目的探幽索隱,重讀哈耶克關於經濟、政治、社會的經典著作,進而梳理出哈耶克思想的全息圖景。不僅如此,韋森還以自己的研究和發現,啟發讀者對於“私有財産與市場秩序”、“政府與法治”、“民主、法治與自由”等問題的思考。紛繁的知識海洋需要目光如炬的領航人,他們的導引將使航行者辨識前進的方向。在中國面臨關鍵性改革的緊要關頭,韋森以其深厚的專業知識,表達了一個知識人的社會關懷。就此,我們致敬《重讀哈耶克》!
【答謝辭】
中國人正在創造自己的未來
當下中國正處在經濟社會大轉型的關鍵時期。從多學科的視角反思人類社會運作的基本法則和良序,以及現代市場經濟社會運作的基本原理,就成了一個既現實又迫切的理論任務。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哈耶克一些主要著作陸續被翻譯出版,許多人認為,“自發社會秩序”理論是哈耶克經濟社會理論主要觀點乃至全部。事實上,這只是哈耶克宏大經濟社會思想體系的一個方面。過於強調之,反而使人們更容易忽視哈耶克更為根本性的學術思想和觀點,包括他關於現代市場經濟運作基本原理、關於自由、法治、民主和憲政等現代良序社會運作基本法則的論述。重讀哈耶克的理論與現實意義,即在於此。有著數千年文明的中國人,正在自我演化中創造自己的經濟、政治、社會乃至國家體制,也在創造著自己的未來。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天有顯道,厥類惟彰。
■ 對話
新京報:出於經濟學者的現實關懷,你對中國現狀的關切,也會非常真誠地包含國家意志與政府決策這些宏觀層面,對於2014年的中國,你覺得最值得關注的宏觀層面的標誌性事件是那些?
韋森: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開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了《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深化經濟與政治體制改革,建立現代國家治理體系。
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開的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又通過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法治中國,已經被確立為下一步改革重點社會發展目標。
經過十年漫長的討論和部門利益博弈,2014年8月3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也通過了新的《預演算法》,這標誌著中國在法制建設和預算民主建設上的進步,國家的預算管理制度建設和財政體制改革,也在進一步的醞釀和籌劃之中。
新京報:這些都是讓人心懷希望與期盼的公共事件,但具體是實體經濟,很多人的認知卻與期盼相反,對我們的經濟生活有很多擔憂。你如何看待這種出於現實經驗的悲觀情緒?
韋森:2014年,在世界經濟復蘇的國際環境之中,中國經濟增速進一步下移。中國經濟正在步入“新常態增長”,這一點正在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在經濟增速下行,股市牛氣沖天,市場化改革、法治中國建設、中國波瀾壯闊的反腐風暴蕩滌官場的2014年中,這不是平凡的一年,也是充滿巨大不確定性的一年。從理論上説,一個良序的現代市場經濟到底有哪些基本條件,什麼是法治?什麼才是一個法治國家?如何才能建立起一個現代法治下的良序市場經濟體制和國家制度?如何才能建立起從政府官員不敢腐敗到不能腐敗的國家基本制度,這仍然是一些中國社會各界所有待探討的達成重疊共識的問題。
新京報:對現實的判斷,往往基於個人的生活經驗,或者説,一個人所經歷過的時代,會決定他對之後時代的判斷基點,從這一點上看,你似乎比更年輕一代有更多的樂觀?
韋森:我們這一代人,記憶中還有人民公社化時的大煉鋼鐵、吃公社食堂的圖景,也記得一些村民們在三年經濟困難時吃樹皮和茅草根做成的糊糊的情景。隨著十一屆三中全會解放思想的大潮,這一代人慢慢醒了過來,開始了自己的獨立思考,目睹並大多數親自參與了八十年代的改革。上世紀八十年代下半期,也有不少學人陸陸續續出國學習。走出國門,觀察到西方各國現代市場經濟的運作和西方社會的運作,少時和青年時的夢醒了,對過去信仰開始懷疑,有些開始了自己的獨立思考及自己的理論探討。
新京報:對你們而言,中國命運並非宏大的歷史命題,而是有著相磨合的親密,非常清晰地左右命運的軌跡,決定生活的實底?
韋森:可以這麼説,這一代經歷了計劃經濟和“文革”磨難,是有擔當的一代,是能看到當代中國社會問題的一代,是密切關注著中國國家命運和前途的一代,但也是仍然困惑于未來中國如何才能走向良序和諧的市場經濟社會的一代人。
新京報:隨著中國市場化程度加深,在中國討論社會事務,人們更偏向與注重權力與資本的力量,而你始終在強調觀念的理論,強調人們的文化信念和認知在人類社會制度變遷中的作用這是為什麼?
韋森:目前,中國正進入了一個經濟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中國這個具有13億人口的大國正在向一個現代化國家邁進。但是,一個毋庸置疑的現狀和事實是,數千年中國的傳統文化思想,馬克思主義和前蘇聯時期的經濟、政治和社會思想乃至體制運作實踐、乃至晚清開放國門以來西方各種思想,都在影響人們的思想觀念。隨著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國人自己的思想觀念也實際上在不斷地創新。因此,在世界經濟全球化的大潮中,中國社會實際上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率和前所未有的方式動態發展和自我演變著。在這一切中,你都可以看到思想的力量是如何推動這社會的轉變。
新京報:就是説,需要拉開觀察的視野,更長遠地看,才能清晰地看到,觀念(因而也是傳播新觀念的人)主宰著歷史發展進程。那麼,切近地看當下中國,主宰其前行的力量,來自何處?
韋森:隨著改革開放30多年的高速經濟增長,尤其是隨著近20年來網際網路技術的普遍應用,微博、微信、網購、網際網路金融正在中國社會內部迅猛發展,加上汽車、高鐵和航空等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交通工具普遍發展,中國人的生活方式正在發生著前所未有的變化,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在快速地變化著。與之同時,政府治理和掌控社會的方式和手段也在不斷地演變和發展,因而各種社會力量的博弈方式也在不斷變化和調整著。處在大轉型中的中國,像一艘正從濃厚霧霾籠罩的港灣中駛出的一艘現代化巨輪,已經拔錨啟航,但前景如何也不是很清楚。有著數千年文明的中國人,正在自我演化中創造自己的經濟、政治、社會乃至國家體制,也在創造著自己的未來。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天有顯道,厥類惟彰。
采寫/新京報記者 朱桂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