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詩壇名家福州論詩:網際網路促發中國詩歌復興

時間:2015-01-04 08:38   來源:中國新聞網

  “我們的詩歌正在復蘇。”這似乎成為中國詩歌愛好者之間一個暗潮涌動的秘密。

  專程從北京趕赴福州出席一場開放式詩歌朗誦會的《詩刊》副主編李少君對中新社記者表示,這已經是他最近兩周來參加的第三個詩歌跨年活動,“進入12月後,全國各地都在舉辦新年詩會。”

  除了頻頻落地的詩會活動,詩歌刊物層出不窮,不少頗有影響力的都市類報刊也刊載詩歌,以探索傳統詩詞文脈的《中華好詩詞》綜藝節目,以全國同時段排名第十上下的收視,被媒體喻為“現象級”的文化類節目。

  福建一年舉辦多場大型詩會,幾乎各市都發行詩歌雜誌,近年還涌現一些詩歌群落,如位於福清一都村的“詩歌村”、莆田年輕詩人輩出的“莆陽詩群”。

  同時,詩歌正迅速成為虛擬社交空間中的新寵。“天涯社區”網路平臺上的“天涯詩學”文學論壇,瀏覽量已近60萬。

  微信微博則更為可觀。“為你讀詩”、“讀首詩再睡覺”、“詩歌是一束光”、“第一朗讀者”和“詩人的詩”等一批詩歌微信公眾號,粉絲數和訂閱數動輒數十上百萬。由《詩刊》公眾號推送的一組農民詩人余秀華的“搖搖晃晃的人間”,點擊數達到8萬多。而註冊于2013年6月的“為你讀詩”公眾微信,聯手社會各界知名人士進行大眾詩歌欣賞,開通未滿一年即收穫60萬粉絲,一天平均10萬人收聽。

  “在這種程度上,屬於詩歌的閱讀時代正在降臨。”評論家霍俊明認為,自媒體縮短了詩歌和大眾的距離,詩歌無限凝縮的文字和無限敞開的意境正好調和現代人匆促、煩悶的快節奏生活。

  《詩探索》主編林莽特別提到了到“1998年”,認為這是中國網際網路掀起第一個高潮的年代,“我們的詩歌緊跟著就復蘇起來了”。

  評論家陳仲義認為網路之於詩歌的影響,一是帶來“大躍進”時代,二是成為“黃埔軍校”。他認為,上世紀80年代詩潮澎湃,因整個社會的情感能量噴發口剛好由詩人代言,這個歷史時期不可再現。網路傳播催發詩歌復興,但如何在個性化、碎片化寫作中獲得成功將是長久課題。

  “很短時間起來的一大堆詩人,沒有編審機制監督,自我欣賞、自我評判吹捧的多了,泥沙俱下,需要時間淘汰。”陳仲義説。

  “詩歌在微博圈走紅,是興盛的假像。”曾折桂魯迅文學獎的詩人榮榮認為,複雜隱秘的個性化創作和波瀾壯闊的時代寫作,都應被時代包容進來,“大眾的詩歌素養還需訓練提高,這是長期的過程,還需各界給予更多扶持。”

  雲南詩人雷平陽被視為中國當代最優秀的詩人之一。在靠口口相傳的圈子裏,他那些關注雲南原鄉的詩句,以大量細節製造栩栩如生的在場感,被稱為“口碑最好”。

  雷平陽認為,80年代的詩歌寫作盲目追求西方後現代解構主義,是精神空虛時期的餓漢搶食;2000年以後,詩人應該反思這片土地需要什麼文化。

  “激進的、永遠指向未來,不一定是我們要的。相反,我們需要反向文明,才能跟傳統文化對接上。”雷平陽説。

  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孫紹振也認為,中國詩歌用30年時間走完了西方新詩的百年曆程之後,這幾年則走向傳統,無論觀念和藝術都呈現了傳統和現代的結合。

  “無論如何,契合人的生命體驗、打得動人的,才是好詩。詩歌正在走向復興,但還沒有到達高潮。”孫紹振説。(作者 林春茵)

編輯:吳曉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