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2014逝世文學者:來新夏 吳小如 湯一介等

時間:2014-12-22 08:45   來源:文匯報

  ——3月31日,歷史學家來新夏逝世。

  來新夏

  在學界素有“縱橫三學,自成一家”之稱,皆因他在歷史學、方志學、圖書文獻學等學科領域都開一時風氣之先,著有《北洋軍閥史》、《古典目錄學》、《方志學概論》、《近三百年人物年譜知見錄》等。

  來新夏1923年生於浙江杭州,1946年畢業于輔仁大學歷史系,師從陳垣、余嘉錫、張星烺、啟功等名學者,後在華北大學隨範文瀾攻讀研究生。他1951年起任教于南開大學,曾任該校圖書館館長並創建圖書館學系。

  來新夏的第一部學術著作是1957年的《北京軍閥史略》,這是新中國第一部系統論述北洋軍閥興亡史的專著,“文革”中成為他的麻煩之一。有人批評他 “研究壞人的歷史”,“陰暗心理作怪”。事實上,來新夏的許多研究成果都具開拓意義,多部專著是本領域或新中國成立後本學科第一部作品。他不只是一位“著作等身”的學者,個人撰寫的著作摞在一起甚至高過了天花板。有人形容,來新夏屬於“百科全書”式人物,且口才極好,講課“記下來就是一篇完整文章”。

  據説,晚年的來新夏已經不再開啟新的課題,而是把舊稿補充完整。他的代表作《近三百年人物年譜知見錄》是用毛筆寫成的初稿12冊,但經過“文革”,僅余兩冊。另一書稿《書目答問匯補》也被沒收,多年後被學生從廢紙堆中發現。

  ——5月11日,文史學家吳小如逝世。

  吳小如

  被認為是現當代中國“多面統一的大家”,在中國文學史、古文獻學、俗文學、戲曲學、書法藝術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和造詣。他的書法藝術,已臻一流;他的戲曲史研究,與梨園劉曾復、朱家溍並稱“三賢”;他的詩詞造詣,獲今年3月《詩刊》“子曰”詩人獎。

  吳小如生於1922年9月8日,原名吳同寶,其父為著名書法家吳玉如。學生時期,曾先後就讀于燕京大學、清華大學,並於1949年從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他曾受業于朱經畬、朱自清、沈從文、廢名、遊國恩、周祖謨、林庚等著名學者,是俞平伯先生的入室弟子,跟隨俞平伯45年。由他主編的《中國文化史綱要》重印多次,獲“北大優秀教材”。吳小如對《先秦兩漢文學史參考資料》所做的貢獻,受到海內外學術界的重視和好評。

  吳小如一生以講課為最大嗜好,最喜歡稱自己是“教書匠”。上世紀五十年代,北大中文系中流傳有“講課最生動的吳小如”之説。而吳小如也調侃自己是“中文系萬金油”,哪個講堂都可以上,特別是在中國文學史方面,“開課範圍能從先秦到魯迅”。

  行走學術界,吳小如給人的印象卻是尖銳無情,過潔世同嫌。連吳小如本人也不諱言,他和同行關係緊張。對於書法界,吳小如曾批評道:“嘗謂今之所謂書法家,有一批人只是為寫字而寫字。甚或有的人專門為追名逐利而躋身於書法之林。他們一不讀書,二不‘識’字,尤其近年來世風丕變,有人竟連前代碑帖都不屑臨摹研讀,一提筆便想自成流派,自我作古,且動輒自封為‘書法家’。”

  類似的針對學術不良現象的批評,吳小如經常以撰文的形式刊發于報端雜誌等,因此也獲得了“學術警察”的別稱。吳小如談及自己為人處事時曾説,“不是所有事情全鋒芒畢露,我還有做人的原則,孔子説,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還有一條,己之所欲,不強施於人。否則,必然很糟糕。”

編輯:吳曉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