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研究與人文思維有何異曲同工之妙?統計學和數學方法對《紅樓夢》的續寫有何幫助?中國古代神話的敘述方式與文藝復興時期虛數的發現,如何體現了東西方數學解題的認知差異?25日上午,國際著名數學家、菲爾茲獎得主、哈佛大學教授丘成桐在中山大學帶來一場《數理與人文》演講,認為數理與人文必須並重,不可偏廢。他甚至打趣説,《紅樓夢》的續寫也需要數學,而對於中國社會中的“奧數熱”,他認為學知識的目的不是為了做題。
丘成桐認為,文學創作與科學規律亦殊途同歸:“數學和文學都很美,數學是講邏輯的科學,美得很有文采,也很真實,而且是不能改變的;文學中,比如李煜、屈原的詩詞,感情豐富的程度是數學的論證不能達到的。”在丘成桐看來,數理與人文的學習可以互通有無。
中國文學巨著《紅樓夢》是丘成桐最喜愛的小説,他認為這部傳世經典之所以能夠扣人心弦,乃如作者書中所言“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非尋常。”攀登數學高峰也是如此。講座中,他笑稱曹雪芹未寫完《紅樓夢》是中外文學史上的千古憾事,而續寫《紅樓夢》數學也能幫上大忙。
“除了需要有出色的文學技巧外,還需要了解該書的內容和背景,由於這部書的內容錯綜複雜,用現在的觀點看來,可能需要用統計和數學的方法來幫忙。”丘成桐認為,紅樓夢的創作過程猶如一個大型的數學創作或科學創作。錯綜複雜的人物關係怎樣構成小説的結構?數學家和科學家也是企圖構造一個架構,來描述見到的數學真理,或是大自然的現象。在這個大型結構中,有很多已知的現象或定理,而科學創造需要一個架構,將表面上可能沒關係的現象或理論聯繫起來,這一做法就跟文藝創作類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