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風書屋運河店內景 魏志陽攝
曉風書屋運河店 魏志陽攝
“總理好!歡迎到書店來坐坐!”11月21日上午,在李克強總理考察京杭大運河浙江杭州拱宸橋段時,運河邊上的曉風書屋的老闆朱玨芳,向經過書店門口的李克強總理髮出邀請。“我還真的很長時間沒逛過書店了。”本已結束考察的李克強總理即興走進這間民營書店。朱玨芳日前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時,這樣描述當時的情景。
曉風書屋是杭州市知名的民營書店品牌,自1996年創辦以來,已歷經19年風雨。從當初面積不足25平方米的小書店到現在成為連鎖品牌,曉風書屋無疑是浙江省杭州市的文化坐標。
朱玨芳介紹,曉風書屋在杭州有11家連鎖店,運河店是曉風書屋最小的一家分店。2012年9月,它作為運河集團文化服務配套設施被引入杭州市運河文化長廊。
10點半多,李克強總理進入書店後,認真地瀏覽起書架上的圖書,並聽朱玨芳介紹書店的歷史。李克強總理還問及書店經營情況,是否有政策扶持等問題。
“現在書店也蠻難開的,主要是網路的衝擊,大家現在都用電子閱讀器閱讀。而且現在書店自身運營成本也很高,好在有政策扶持。像這家運河書店,就是作為運河集團文化服務配套引進的,並給了我們許多優惠政策。如果按照市場價格付房租,我們會很累。”朱玨芳當即回答。
李克強總理對全民閱讀一直都很重視。今年4月22日“世界讀書日”時,他曾給北京三聯書店寫信,稱其推出的“深夜書房”很有創意,希望三聯書店能把24小時書店打造為城市的精神地標。
當時,看到李克強總理這樣一封信,朱玨芳感到巨大的鼓舞。此次,李克強總理在曉風書屋也強調:“紙質圖書永遠都是有市場。”在朱鈺芳眼裏,李克強總理如此重視全民閱讀,無疑是對民營書店生存的有力支援。畢竟,民營書店的生存已走進“寒冬”。
自2011年起,北京的風入松書店、光合作用書店、上海的季風書店等老牌民營書店因讀者漸少,無力支付房租等問題而接連倒閉。朱玨芳眼瞧著路邊的民營書店越來越少,即使有葉門可羅雀。堅持至今,曉風書屋能維持11家門店的正常運營委實不易。
在朱玨芳看來,這正是因為杭州這座城市的文化氛圍所致。目前,曉風書屋的會員超過20萬人,當聽到這個數字,李克強總理笑説:”杭州是讀書人聚集的地方。”
除了讀者的支援外,曉風書屋的生命力也源於朱玨芳等民營書店經營者的堅持。“我剛參加工作時,就買過一本楊絳先生的《洗澡》,非常喜歡。我覺得楊絳先生能一直安安靜靜地寫作,在百歲之際還寫出新作很難得。我們書店人也要向楊絳先生學習,安安靜靜地做那些美好的事情。”朱玨芳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説。她稱堅持開書店就源於這樣的想法。
巧合的是,當時,李克強總理也注意到,在曉風書屋運河店顯眼的位置,正擺著《洗澡》。他看到後,有些詫異地問朱玨芳:“《洗澡》你們還會推薦嗎?”朱玨芳解釋:“楊絳先生最近出版了一部《洗澡之後》,所以,希望借機一併推薦《洗澡》。我們是一家人文書店,也想推薦這類作品給讀者。”
當然,僅有理想和讀者的支援,不足以讓民營書店“活下去”,朱玨芳為曉風書屋做了更多規劃。
“説實話,近年來書店的日子很難過。每個省份都有自己的特色民營書店,應該呼籲政府推出相關政策,在城市的公共文化場所,如博物館、美術館、中大型城市商場中給書店一席之地,解決書店場所的穩定性。”朱玨芳説。同時她強調,書店不能只靠政府扶持,更要“自救”。
“實際上我們現在對書店的所有規劃都為‘自強’,讓書店更完善、多元化,為讀者提供更好的服務,並在特色經營上做文章。”朱玨芳介紹,目前曉風書屋的多家分店都有自己的特色,會根據每家書店的選址及其周圍的人文環境進行特色化經營。如,體育場店以綜合性為主;美術館店突出藝術氣息;紫金港店主打“人文社科”牌;西溪店以古籍文史見長;小和山店則寓科技人文特色于其中;工商店側重於經營工商財經類圖書;河坊街店則以杭州人文特色為主;浙報店以建設公共閱讀圖書館為理念……
朱玨芳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説,最近,她在提升本店服務和特色的同時,也為其他民營書店支招。
“應該出門辦書店,不僅在書店進行文化交流,更應該走進社區、學校,甚至省外。”朱玨芳提到了由曉風書屋發起的一個有趣倡議:請讀者一起參與構建“烏托邦書店”。
該活動與杭州的中小學校合作,請老師帶著愛看書的孩子到曉風書屋書庫中選書,每人可以選擇100本,帶到學校裏去擺攤。每個孩子都可以為自己的“書店”起名字,成為“書店掌櫃”,向同學們推薦自己喜歡的書。活動受到學校和學生的歡迎,甚至有同學將售書的盈餘用來買書,捐贈給貧困學生。
在朱玨芳看來,一間小小的書店,能力是有限的,曉風書屋所倡導的就是:你和我一起,喜歡閱讀。
朱玨芳希望能將曉風書屋做成一間“百年老店”。正如李克強總理在走訪曉風書屋時所説:“傳統圖書、紙質圖書必須好好傳承發揚。”
朱玨芳介紹,曉風書屋在西湖的分店將於12月中旬開張。到時,她會做一系列文化活動,並邀請杭州有影響力的文化名人到場。她想告訴大家:開書店,不是為自己,而是為讀者,讓他們有一個精神寄居地。她希望讓讀者看到,曉風還活著,活得好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