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甲午遺證》赴日尋訪甲午戰爭清軍遺物紀實

時間:2014-11-13 15:06   來源:台灣網

《甲午遺證》 

《法制晚報》甲午遺證報道組遠赴日本尋訪甲午戰爭清軍遺物紀實: 12件清軍遺物,二甲子風雨東瀛。

  編輯推薦:

  ★

  謹以此書祭奠甲午戰爭120週年。

  謹以此書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9週年。

  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收藏!

  北京軍事博物館編號收藏!

  ★

  中國海軍史研究會會長陳悅、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近代海軍史專家許華、著名學者薩蘇聯袂推薦!

  12件清軍遺物,二甲子風雨東瀛。

  2014年,時值甲午戰爭120週年,《法制晚報》甲午遺證報道組遠赴日本,輾轉七座城市,尋訪到甲午戰爭時被擄去日本的12件清軍遺物。

  《甲午遺證》一書也因此而生。

  這些象徵著中國恥辱戰敗的清軍遺物現如今在日本是何處境?日本人是如何對待並處置它們的?如今的日本人又是如何看待甲午戰爭的?

  本書圖文並茂,以實地採訪經歷為線索,現場拍攝照片為憑據,再輔以甲午戰爭親歷者後人的採訪以及史料,將甲午戰爭系統的、立體的呈現給讀者。

  ★

  東京 靖國神社內,清軍大炮被標“戰利品”,背後放日軍侵略旅順照

  福岡 定遠艦殘骸被建成別墅,日本文獻將其定義為戰利品,號稱要“申遺”

  神奈川 日本高中獲贈“鎮遠”遺物 ,“鎮遠“艦鐘挂校園,報時50年

  岡山 鎮遠鐵錨流落日本,當地人稱似牛鼻環,彈痕仍存被刻符號

  大阪 雨中探訪真田山陸軍墓,百年前客死他鄉的中國士兵。

  長崎 定遠四炮彈成日軍“祭品”,“定遠還不沉”120年後仍在唱

  山口 春帆樓日清議和紀念館,再現《馬關條約》簽署場景;石碑刻“日本國威之隆,實濫觴于甲午之役”

  作者簡介:

  《法制晚報》的前身是《北京法制報》,由北京青年報社創辦。2003年底更名為《法制晚報》。2004年5月18日,《法制晚報》正式創刊。

  《法制晚報》發行量穩居北京零售市場前3位,日發行量30萬份。

  2014年7月,時值甲午戰爭120週年之際,《法制晚報》專門組織了甲午遺證記者報道組,前往日本尋訪甲午戰爭中被日本擄去的清軍遺物,並策劃整理成《甲午遺證》一書。

  內容簡介:

  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清政府苦心經營近30年的北洋海軍一朝覆滅。這場曠日持久的海陸大戰,在此後長達120年的時間裏,給中國人內心深處留下了隱隱傷痛,也讓大量的清軍遺物被擄至東瀛。時值甲午戰爭120週年之際,《法制晚報》甲午遺證報道組遠赴日本,尋找那些曾經象徵著中國戰敗恥辱的戰利品,撫摸流浪百年的靈魂。

  兩甲子匆匆過去,歷史並未走遠,當年日軍的“戰利品”在日本並不難覓。面對這些“甲午遺證”,中國人當如何反思?日本人又當反思什麼?

  中華民族的血液中沒有侵略他人、稱霸世界的基因。但中華民族必須有以戰止戰、保衛和平的能力與決心。歷史可以有相似之處,但悲劇不能重復上演。

  今天我們反思甲午戰爭,並不是簡單地反思戰爭勝敗,而是為了超越歷史、超越戰爭,是中國人、日本人乃至相鄰國家的相處與未來。

  媒體推薦:

  我覺得作為一個媒體有系統性的對甲午戰爭中的遺跡進行一次徹底的尋訪,將這些真切的事情通過媒體的形式呈現給讀者的話,等於是給全中國的人上了一堂課。也就是讓大家知道,甲午不是一個過去的歷史,它在現實中還存在著,尤其是聯繫到如今我們中國正是在大國崛起的階段,我們會突然發現,很多地方跟我們在百年前遇到的挑戰是很相似的,那麼,這個時候把甲午的這種創傷(屈辱)清晰的梳理出來,我覺得可以讓現在的中國人再驚醒一下子。

  ——中國海軍史研究會會長 陳悅

  甲午戰爭及其失敗,擊碎了近代以來中國人的第一次強國夢想,進一步加深了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並迅速導致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成為幾代國人心中至今難以撫平的深重創痛。

  120年後的今天,對於甲午悲劇的歷史反思,成為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焦點。作為一家傳統的紙媒體,極富歷史責任感和社會使命感的《法制晚報》,投入很大力量組織記者遠赴日本各地深入尋訪甲午戰爭的歷史遺存,精心制做出12集電視資料片並出版《甲午遺證》一書,以第一手生動形象的資料來引發國人對甲午歷史悲劇的深刻反思,對於我們今後避免重蹈歷史覆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都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近代海軍史專家 許華

  踏破萬里關山,完成對甲午戰爭的註釋,《甲午遺證》一書,以作者真實的尋訪歷程,尋訪那場戰爭在今天世界的遺蛻。斑駁的光影,與一百二十年前依然差相仿佛,但時間的齒輪,已經開啟二十一世紀的大門。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我們看到的不僅是輪迴,還有對一個時代的反省。感謝作者,完成一件對於歷史的解剖。

  ——著名學者 薩蘇

  新聞書訊:法制晚報《甲午遺證》系列報道,出版上市

編輯:吳曉寒

相關新聞

圖片